[摘 要]面對氣候變化,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既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又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需要,如何加強國際合作,推動綠色低碳經濟發展,本文作者提出幾種途徑供借鑒。
[關鍵詞]綠色低碳 國際合作 轉變經濟增長模式
氣候變化、環境保護、能源安全等問題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緊迫課題。金融危機以來,人們在調整變革中尋求經濟持續發展之道,以綠色經濟、低碳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和科技變革正在孕育繁衍,綠色發展成為重要趨勢。綠色低碳經濟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趨勢。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越來越顯現出來,環境形勢十分嚴峻。如果改革開放是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次轉型,那么“綠色低碳革命”將是當代中國社會的又一次偉大轉型,伴隨轉型而來的潛力將為經濟發展釋放巨大的空間。應對氣候變化,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將鋪就中國未來增長模式的新道路。
一、把握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09年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實行了不同的“綠色復蘇”推進措施。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正在研究推進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貿易措施,發達國家積極醞釀推進“碳關稅”、“碳認證”等措施,對我國外貿的潛在影響越來越強。
在當前,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已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在今年9月結束的APEC第二十次領導人會議上,與會各方通過了包括54類商品在內的《環境產品清單》,APEC各經濟體將在2015年把清單內產品關稅降至5%或以下,這為擴大世界范圍內的綠色產業合作創造了有利契機。綠色低碳領域發展前景廣闊,將為全球投資者帶來更多的合作機遇。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達到2501億美元的歷史記錄。
把握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既是中國順應全球發展大勢的必然選擇,也是踐行生態文明、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
“十二五”是中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時期。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我們必須不斷增強危機意識,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原則、目標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貫徹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經濟發展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二、積極開展綠色低碳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國經濟在轉軌的過程中面臨著資金和技術的難題,同時還要面對未來工業化和城市化道路上帶來的環境壓力的挑戰,綠色低碳之路艱難異常,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我國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唯一選擇。
在經貿領域節能環保國際合作框架下,我們要與節能環保先進國家積極開展綠色低碳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吸引國內外投資者參與中國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目前我國已確定在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蘇通科技產業園分別建設中德青島生態園、中瑞鎮江生態園、中奧蘇通生態園,成為節能環保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推動工業園區節能減排和生態化、低碳化改造。
加強各國協作,參與APEC環境產品清單的制定和磋商,推動環境產品貿易便利化與自由化,避免濫用綠色壁壘,制訂并實施鼓勵綠色經濟發展的貿易政策,讓綠色經濟發展惠及更多國家和企業。
三、深化南南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多年來,中國始終堅持向經濟困難的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中國對外援助涉及沼氣、小水電、太陽能、風能、防沙治沙、生物多樣性、荒漠化治理等多個領域,幫助有關國家建立天氣預報預警系統,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農業抗旱節水、森林可持續經營、海平面上升監測等方面的實用技術,加大培訓力度,共同促進可持續發展。
綠色發展是當今時代的潮流,是南南合作日益重要的領域。中國是南南合作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推動的南南合作項目,在對外援助和對外投資合作中,以綠色發展為己任,取得了顯著成效,體現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四、支持綠色創新發展,鼓勵節能環保產品進出口
一直以成本優勢著稱的“中國制造”正在失去價格優勢,我國外貿傳統競爭優勢正在面臨挑戰,應大力推動外貿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外貿發展方式。
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調整貿易結構,要支持綠色創新發展,將綠色產業、清潔生產和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吸收外資的重點領域,促進環境產品貿易和投資,培育環保產業發展,推進流通企業節能減排,為實現綠色低碳各項發展目標做出貢獻。
加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利用世貿組織等多雙邊合作機制,將貿易投資便利化作為發展綠色經濟的助推器,規范碳排放貿易,制訂相關技術標準地創造有利于國內外綠色創新企業公平競爭發展的良好環境。
把握全球經濟低碳轉型帶來的無限商機,促進更多的綠色低碳技術走向產業化,為實現全球經濟綠色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五、順應形勢,積極發展綠色低碳產品
原材料價格上漲勢頭迅猛,人民幣匯率前途未卜,兩者都是外貿企業的心病。提價不是辦法,于是很多企業被迫創新升級,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自主研發能力或高附加值的產品降低了外貿企業過度依賴政策的風險。
外貿企業順應形勢,積極發展綠色低碳產品,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將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結構優化和可持續發展,發展綠色低碳經濟讓中國制造變中國創造。
同時也要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盡快建立完整、先進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提高廢舊家電回收拆解水平。
企業要在未來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加大對低碳節能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滿足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 王受文.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推動對外貿易穩定平衡發展.國際貿易[J],2012(1).4-7
[2] 蔣潔敏.轉變發展方式 推進低碳經濟 實現綠色發展.中國石油企業,2010(3)11-12
作者簡介:張燕 (1969- ),女 ,遼寧大連人, 副教授。 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大連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國際貿易實務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