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一種生物被另一種生物捕食或寄生而死亡,后一種生物就是前一種生物的天敵。換言之,天敵是昆蟲的生物性自然敵害。昆蟲的天敵主要有3大類:一是病原微生物;二是寄生性或捕食性的昆蟲(統稱為天敵昆蟲);三是捕食害蟲的脊椎動物。過去,人們對天敵的滅蟲作用缺乏足夠重視,偏重于依賴化學農藥殺蟲,隨著環境保護意識和生產無公害綠色農產品意識的增強,人們對保護天敵昆蟲,發揮它們在農業綜合防治中作用的認識逐步提高。那么,如何科學使用農藥,達到保護害蟲天敵,更好地發揮天敵的殺蟲作用呢?
一、選用對害蟲防效好,對天敵殺傷力小的農藥品種
防治稻縱卷葉螟效果好的農藥有殺蟲雙、呋喃蟲酰肼、印楝素、氯蟲苯甲酰胺等。防治二化螟較好的農藥有殺蟲環、殺蟲雙、殺螟松等。第一代二化螟防治期間,大部分農田正逢青蛙蝌蚪期,宜選用對青蛙毒性小的農藥,如殺螟松、樂果等,而不應使用殺蟲環等對青蛙毒性大的農藥。防治褐飛虱效果好的農藥有葉蟬散、混滅威、速滅威等,它們對農田蜘蛛的毒性小。一般來說,敵敵畏、辛硫磷等有機磷農藥及其復配劑,甲氰菊酯和氯氰菊酯類農藥對農田寄生蜂、捕食性蝽類、蜘蛛、蛙類等害蟲天敵的殺傷力強,盡可能不用。應改用藥效好,對天敵和環境影響較小的農藥,如防治水稻后期飛虱可用吡蟲啉等農藥,輔以噻嗪酮;防治二化螟可選用氟蟲腈、阿維菌素、蘇云金桿菌乳劑等農藥,防治稻縱卷葉螟可選用丁烯氟蟲腈等農藥。
二、避開天敵的敏感期用藥
如二化螟卵寄生蜂一般在卵孵后6~7天羽化,若在卵孵高峰后3~5天打藥,會殺死大量卵寄生蜂;若將施藥時間調整到卵孵高峰后7~8天,大部分卵寄生蜂就能安全羽化。稻縱卷葉螟絨繭蜂通常在稻縱卷葉螟2齡幼蟲期產卵,3齡末4齡初羽化,若在稻縱卷葉螟2齡幼蟲高峰期用藥,就會殺死大量害蟲天敵絨繭蜂;若推遲到3~4齡打藥,就保護了稻縱卷葉螟的天敵。在防治稻田的褐飛虱時,可調查田間蜘蛛量,結合調查,盡量避免在農田蜘蛛繁殖的高峰期施用化學農藥,以保蛛治蟲,發揮天敵控制稻飛虱的滅蟲效果。
三、提供天敵的保護場所
蜘蛛是稻田重要的害蟲天敵,1頭長1厘米的擬環紋狼蛛,每天能捕食稻飛虱、稻葉蟬7~12頭,粽苞管巢蛛每日捕食稻飛虱、稻葉蟬8~9頭,體長3~4毫米的草間小黑蛛每日可捕食3~9頭害蟲。蜘蛛既耐高低溫又怕高低溫,喜陰蔽又需通風透氣,根據這一特點,冬季的田埂不能搞“三光”除草,提倡田間種綠肥,不灌水泡田,田間開溝瀝水的土坯要成塊堆放不耙碎,為蜘蛛提供棲息的土縫裂隙。春耕時,當田面灌水尚未犁耙時,每塊田分放一些草把,讓蜘蛛爬到草把上,再輕輕將帶蛛的草把移放到田埂上。鏟草時只鏟除田埂兩邊的雜草,保留田埂面上的雜草,讓蜘蛛隱蔽。早稻插秧后,在田埂上種豆,當早稻收割時,豆株已長成,可為蜘蛛提供棲息的場所。沒有種豆的田埂,在早稻收割前,在田埂上開挖蜘蛛保護坑或留草被讓蜘蛛避暑,這樣有利于蜘蛛的繁衍和生存。消滅田間雜草、鋤地破壞螞蟻巢穴、往棉田施放瓢蟲前先噴一次藥、加強棉苗管理促苗早發、調節田間小氣候等措施,都可以提高瓢蟲的利用效果。實行棉麥間作、棉油間作,也有利于瓢蟲的繁殖。
四、改善天敵的生活環境
改造生態環境,加強自然天敵種群,調整作物的品種布局,都創造出有利于天敵生存活動和越冬的場所。如在棉田周圍栽培高粱和晚玉米,引誘棉田中的玉米螟和蚜蟲,為保護和繁殖赤眼蜂、蚜繭蜂與瓢蟲等天敵提供有利條件。稻虱線蟲是稻飛虱的重要寄生性天敵之一,它以受精雌成蟲在土壤越冬,次年以幼蟲在田面游動,碰上飛虱若蟲時,侵入其體內而寄生。干裂的稻田比濕潤的稻田稻虱線蟲寄生率下降43.9%,稻田寬黽蝽也有這種特性,其成蟲和若蟲都捕食飛虱和葉蟬,但它的活動全靠在水面上滑行,如果田內缺水,特別在田地干裂時,就行動不便,常常潛伏在低洼的小水坑中,或者群集在稻叢基部,等待雨水的來臨。因此,稻田管水時,應采用干干濕濕的露田技術,不宜采用過度的曬田措施,以使線蟲和寬黽蝽等害蟲天敵有自由活動的條件,提高它們的寄生率和攻擊力。人工飼養害蟲天敵,重點抓好瓢蟲、赤眼蜂的人工繁殖,如早春可將瓢蟲從野外捕回,在室內精心喂養,喂給新鮮蚜蟲,讓其正常產卵,育出幼蟲后放入棉田;有柞繭的地方,可用柞蠶卵作寄主卵,大量繁殖赤眼蜂。
(作者聯系地址:湖南省沅江市農村辦 郵編:4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