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天氣晴朗極了,透過辦公室的落地玻璃窗,我能清晰地看到遠處林立的高樓,還有天上飛機留下的悠長白線。“山曉望晴空,秋色老梧桐”,我零星地想起了李白的詩句。是的,秋高氣和的十月來到了。
十月的美恰到好處,不冷不熱,沒有春夏的燥熱,也沒有冬日的蕭瑟。但對于我和我的同事來說,今年的十月除了一如既往的美好,還具有紀念意義——我們將迎來雜志創刊一周年的日子。
一年的時間很長又很短,一周歲的孩童還嗷嗷待哺,一周歲的雜志已經有了青蔥的模樣。望著辦公桌上的一期期雜志,寫創刊詞的情景恍惚就在昨日,當時的我對公務機市場和通航產業只有懵懂的了解,那么這本雜志要傳遞給讀者怎樣的聲音呢?我無數次遙望天空,尋求靈感與答案。
從飛翔的傳說到飛行的嘗試到飛上天空,人類之所以如此渴望飛行,是因為心中有夢,是因為相信未來。而我們這本雜志就是獻給所有熱愛生活、相信未來的人。
前不久,本刊采訪了剛剛從北極回來的于丹教授,分享了她整個北極之旅的感悟。她說“很多人都逐漸看清了這個世界,人到中年卻不會相信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然而厭倦、懷疑、逃避都不是出路。”于丹說她很喜歡羅曼·羅蘭的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世界的真相之后,仍然熱愛它。”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與通航大國相比,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正是因為看到了差距,國內公務機市場才有了迅猛的發展。一年來,中國公務機市場繼續呈現井噴趨勢,越來越多的商界人士將目光投向私人飛機消費;一年來,我們和雜志一起成長,參與了眾多與通航有關的展會,親身感受到了私人飛機市場的熱度;一年來,我們對國內的低空開放更加充滿信心,對自己的雜志充滿了信心。
“凡事往好處想,往好處做,一定會有好結果。” 企業家劉永好這樣說;
“人世間,有時最好的結局都是拋去目的性的,最好的等待都不一定需要所謂的結果。有時重要的不是等待的結果,而是守望的過程。”于丹這樣對我們說。
我們也擁有如此積極向上的心態,我們也會有漫長的守望,但是未來一定更美好!
祝福我們的雜志: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