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肩胛帶松動治療對偏癱肩痛患者的療效觀察。
方法:選擇2010.9月至2012.5月本科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40例,隨機分成2組,對照組20例按常規康復方法進行治療,治療組20例在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重點注重肩胛帶的松動訓練,常規康復治療20min/次,肩胛帶松動訓練10min/次,1次/天,10天一個療程,治療6個療程,所有患者治療前后應用Fugl-Meyer評估方法評定患肩關節活動評分和疼痛評分。
結果:治療組的肩痛改善率比對照組高(P<0.01);兩組上肢功能FugI-Meyer得分均有提高,治療組比對照組提高明顯(P<0.05)。
結論:肩胛帶松動治療能顯著緩解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改善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
關鍵詞:肩胛帶松動偏癱肩痛腦卒中康復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02-02
肩痛是偏癱患者常見的和嚴重的并發癥,通常發生在腦卒中后兩三個月,資料顯示肩痛在偏癱患者中的發病率為5%~84%。肩痛不僅影響患者的運動、作業治療,而且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情緒及日常生活活動,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因此在康復治療中,探索其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本項探索治療中的目的。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全部病例為我科收治的中風后偏癱患者,其診斷符合我國現行腦血管病診斷標準,并排除腦外傷和周圍神經病變所致上肢運動功能障礙者,共計4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20例)和對照組(20例)。兩組一般情況見表1。
1.2訓練方法。兩組均按常規康復方法進行訓練,以Bobath為主,配合Brunstrom,Rood和PNF等。治療組同時加強肩胛帶的松動訓練。常規康復治療20min/次,肩胛帶松動訓練10min/次,1次/天,10天一個療程,治療6個療程,患者停止治療時觀察結束。肩胛骨的松動訓練方法如下:(以下操作均以左側肢體癱瘓為例)。
1.2.1肩胛帶肌肉的被動放松,患者坐位,治療師位于患者左側,以右手對患者左肩肩胛帶肌肉施以滾法、揉法、拿法等輕柔手法。特別注重放松肩胛下肌、菱形肌、大、小圓肌和胸大肌。
1.2.2擠壓肩胛胸壁關節:患者坐位,治療師位于患者左側。以右手掌托住患者肩胛骨向前推,同時左手扶于患側胸大肌上,兩手相對用力緩緩擠壓;并維持用力15s以上,感覺肩關節周圍痙攣肌肉張力相對下降為止。
1.2.3肩胛下肌的松動訓練:患者坐位,治療師坐于患者體側,右手虎口夾住患者肩胛下角,左手通過患者腋下固定于肩前,肘關節將患者上臂架起至肩前屈90°,治療師右手將患者肩胛骨做外旋動作,同時叫患者配合做肩前屈動作。每組10個,每次1—2組。
1.2.4肩胛骨的被動活動:患者仰臥位,治療師位于患者左側。以右手掌托住患者肩胛骨緩緩向上推,并利用手指固定肩胛骨,通過腕關節作尺側偏運動,使肩胛骨作外旋運動。同時治療師左手托住患肢肘關節使肩關節做外展運動。每組10個,每次1—2組。
1.2.5主動活動肩胛骨:患者坐位,雙上肢置于體側,囑患者作主動聳肩動作。治療師位于患者后側,左手扶于患臂外側,當患者動作不充分時,向上用力幫助,以完成動作;或治療師可將左手放在息肩上方,右手放在健側肩上方,當患者聳肩時,用左手敲打提肩胛肌,同時右手給右肩施以向下的阻力,以誘發患側肩完成聳肩動作。每組10個,每次1—2組。
1.3評定與統計學處理。所有患者治療前后應用Fugl-Meyer評估方法評定患肩關節活動評分和疼痛評分。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配對資料的秩和檢驗和兩樣本間的Mamn—whitney法秩和檢驗。
2結果
經過六個療程的治療,兩組偏癱肩痛患者肩痛和運動功能評價均有改善,但治療組比對照組改善明顯。見表2、表3。
3討論
肩痛是中風后常見的并發癥,通常在中風后較早發生,尤其在患者還比較虛弱或軟癱期。患者一旦發生肩痛,將會極大地影響患者的運動治療、作業治療,延緩患者功能恢復進程,而且疼痛使患者對康復產生消極抵觸情緒、影響睡眠質量等。所以如何預防和治療偏癱后肩痛的問題對患者的康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人在不斷地臨床實踐及文獻查閱的基礎上探討肩胛帶松動對患者肩痛及上肢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以便為患者找到更快更有效地治療方法。
肩關節由七個關節組成,他們之間互相協調,同步運動,以保證肩完全無痛的運動。任何影響這種互相協調的因素都會引起肩痛或運動受限。為了理解偏癱后引起肩痛的機制,必須了解正常肩的活動機制。如果偏癱患者肩痛,并喪失了肩關節活動度,很可能是部分或全部正常機制被異常的、不平衡的肌張力或活動所破壞。在上肢,屈肌痙攣模式占據優勢,尤其是與肩痛有關的肩胛骨下沉和后縮以及肱骨內旋。所以如何緩解肩胛帶肌肉的痙攣、如何松動肩胛骨使其能在無痛的狀態下活動、改善肩關節的活動能力、成為治療偏癱后肩痛的關鍵。本文采用肩胛帶松動技術配合常規偏癱肢體訓練對患者進行治療,有顯著促進局部血液、淋巴循環,緩解肩胛帶肌肉痙攣,防止肩胛骨下沉后縮,改善肌肉張力平衡的作用。
4結論
對肩胛帶肌肉進行松動訓練,可以改善肩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對比,使痙攣肌得到抑制,癱瘓肌得到改善,使肩胛骨的活動性增加。而且肌肉放松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促進血液回流和疼痛產物的清除,從而使肩痛恢復步入良性循環,減輕或消除疼痛,使受到破壞的神經反射弧得到較快建立,為上肢整體功能恢復創造有利條件。從本文結果可以表明:肩胛帶松動治療能顯著緩解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改善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
參考文獻
[1]Patricia M.Davies 劉欽剛譯.循序漸進-偏癱患者的全面康復治療.華夏出版社
[2]張建宏.腦卒中后肩部問題.中國臨床康復,2003,7(5):71
[3]Podurim.J Stroke Cerebrovasc Dis,1993,3:261
[4]戴克戎肩部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5]陳立典,田永勝.偏癱后肩手綜合征的綜合康復.中華理療雜志,1997,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