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初步探討膝關節炎的發病機理。
方法:用兔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PLAUR/uPAR)ELISA檢測試劑盒測定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模型家兔滑液腫瘤壞死因子含量。
結果: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模型家兔滑液進行腫瘤壞死因子檢測,骨性關節炎模型家兔滑液中腫瘤壞死因子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呈強陽性。
結論:腫瘤壞死因子是引起骨性關節炎的一個重要不容忽視的原因。
關鍵詞: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腫瘤壞死因子兔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03-01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又稱為膝關節增生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退行性骨關節病等,本病又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類型,原發性通常具有退行性和遺傳性,而繼發性常繼發于創傷、畸形或關節疾病,無論原發性或繼發性OA的臨床研究,均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為原則[1]。本文實驗結果證明,腫瘤壞死因子是引起骨性關節炎的一個重要不容忽視的原因。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動物及造模。6月齡家兔100只,雌雄各半,體重1~1.5Kg,購自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將家兔隨機分為2組,即:A組(對照組)50只,B組(造模組)50只,在造模組家兔的右膝關節內注射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uPA)0.4pg/0.2mL,對照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鹽水,12周后即可建立骨性關節炎家兔模型[2]。
1.2樣本收集及測定。12周造模結束后,將所有家兔用20%烏拉坦(0.6ml/100mg)胸腔內注射麻醉,打開胸腔在胸主動脈采血,采血量3ml/只,并立即移入離心管,迅速放入全自動高速冷凍離心機里,以4000r/min離心15min,取50μl上清液,將取出上清液迅速置于聚丙乙烯塑料試管中,用南京建成出品的兔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PLAUR/uPAR)ELISA檢測試劑盒測定,操作程序嚴格按試劑盒說明進行。
1.3統計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骨性關節炎(OA)是指由多種因素引起關節軟骨纖維化、皸裂、潰瘍、脫失而導致的關節疾病,其中尤以膝關節發病居多,現代醫學認為可能與年齡、性別、職業、種族、體重、遺傳及過量運動等因素有關,并從膝關節軟骨結構、營養、理化性能與病理等角度以及機械和生物學等方面因素進行分析研究。膝OA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高,骨關節炎對患者生活質量和社會公共衛生事業的影響不可忽視,目前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3]。本實驗發現:骨關節的病變一般較為緩慢,在注射兔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6周后,部分家兔出現了走路跛行的現象,可能是因為膝關節疼痛,越到后期越嚴重。而且伴隨有膝關節強響、活動受限、關節畸形等癥狀,這些都是關節炎前期的典型表現。最重要的是,在實驗節后宰殺家兔做血清生化指標測定后發現,OA家兔血清TNF-α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說明TNF-α是引起骨性關節炎的一個重要原因,這與劉旸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是類風濕關節炎(RA)發病和維持關節慢性滑膜炎癥反應的最重要的致炎性細胞因子之一。TNF-α可作用于RA關節組織中的滑膜細胞、巨噬細胞、軟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使這些細胞活化,產生金屬蛋白酶、膠原酶、基膜溶解酶等,導致局部炎癥反應和血管翳形成,進一步引起軟骨破壞和骨侵蝕。
參考文獻
[1]邱貴興.骨關節炎流行病學和病因學新進展[J].繼續醫學教育,2005,19(7):68-69
[2]葉芳,葉胥華,葉欣.辨證施治膝骨性關節炎81例[J].陜西中醫,2010,26(12):1302-1303
[3]劉洪旺,劉志剛,孫寶金.退行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病的中醫辨證施治[J].中國骨傷,2011,10(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