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垂體后葉素聯合普萘洛爾治療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
方法:選取2009年11月—2011年6月期間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隨機分成觀察組46例和對照組46例,給予對照組垂體后葉素治療,給予觀察組垂體后葉素聯用普萘洛爾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結果:經治療,觀察組止血有效14例,止血失敗1例,止血成功31例,止血成功率為67.39%;對照組止血有效20例,止血失敗6例,止血成功20例,止血成功率為43.48%。兩組在止血成功率上具有顯著性差異,(X2=15.21,P<0.05),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使用垂體后葉素聯用普萘洛爾治療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確切的臨床療效,同時安全性比較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垂體后葉素普萘洛爾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22-02
臨床實踐報道,肝硬化患者并發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是因為食管胃底因為靜脈曲張而導致破裂出血的發生或者因為門脈高壓性的胃病腸病以及消化性潰瘍而導致出血,其中大約60%肝硬化患者并發消化道出血是由于門脈高壓性胃病[1],而病情最為嚴重的是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所導致的出血。本文選取2009年11月—2011年6月期間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隨機分成觀察組46例和對照組46例,給予對照組垂體后葉素治療,給予觀察組垂體后葉素聯用普萘洛爾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11月—2011年6月期間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隨機分成觀察組46例和對照組46例。其中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齡最小的21歲,最大的69歲,平均年齡是(37.41±4.12)歲;出血量小于1000毫升的17例,出血量大于1000毫升的29例;由于飲食不當而導致出血的21例,由于情緒激動而導致出血的10例,由于過度勞累而導致出血的5例,由于便秘或劇烈咳嗽而誘發出血的4例,由于服用刺激藥物誘發的4例,原因不明的2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齡最小的20歲,最大的68歲,平均年齡是(36.98±4.42)歲;出血量小于1000毫升的18例,出血量大于1000毫升的28例;由于飲食不當而導致出血的20例,由于情緒激動而導致出血的11例,由于過度勞累而導致出血的6例,由于便秘或劇烈咳嗽而誘發出血的5例,由于服用刺激藥物誘發的3例,原因不明的1例。兩組患者在數量、性別比例、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給予對照組垂體后葉素治療,給予觀察組垂體后葉素聯用普萘洛爾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再出血狀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情況,在治療期間要重點對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定時的血壓測量,并注意觀察患者的大便顏色以及性狀變化,一旦出現問題要及時給予對癥處理。
1.2.1對照組。先使用10U垂體后葉素進行靜脈緩注治療,再以0.2U/min—0.4U/min的速度給予持續性靜脈滴注垂體后葉素治療。
1.2.2觀察組。先使用10U垂體后葉素進行靜脈緩注治療,再以0.2U/min—0.4U/min的速度給予持續性靜脈滴注垂體后葉素治療。同時給予普萘洛爾每次20mg,每天三次,口服治療[2]。
1.3觀察項目。觀察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再出血狀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情況。
1.3.1臨床療效評價標準[3]。根據患者的止血時間快慢,來判斷臨床療效情況。止血成功:在治療24小時之內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停止;止血有效:在治療24小時—48小時內上消化道出血停止;止血失敗:在48小時后上消化道出血情況仍然存在。
1.3.2再出血狀況。觀察兩組患者在一周內再次發生上消化出血的發生率。
1.3.3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患者在用藥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將數據結果錄入SPSS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當P<0.05為具有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經治療,觀察組止血有效14例,止血失敗1例,止血成功31例,止血成功率為67.39%;對照組止血有效20例,止血失敗6例,止血成功20例,止血成功率為43.48%。兩組在止血成功率上具有顯著性差異,(X2=15.21,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再出血狀況。觀察組在一周內再次發生上消化出血的3例,發生率6.52%;對照組在一周內再次發生上消化出血的8例,發生率17.39%。兩組在再次出血發生率上具有顯著性差異,(X2=14.52,P<0.05),有統計學意義。
2.3不良反應。觀察組在用藥治療期間,出現腹痛1例,惡心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35%;對照組在用藥治療期間,出現嘔吐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7%。兩組患者在不良反應發生率上沒有顯著性差異,(X2=4.01,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肝硬化為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肝病,會因為一種或者多種原因而導致肝臟損害的發生,患者的肝臟會呈現進行性、纖維性、彌漫性的病變發生。肝硬化是各類肝損傷的共同終末階段,其臨床最顯著的特點為出現肝細胞的變性及壞死,肝硬化的具體臨床表現是出現肝細胞的彌漫性、變性壞死,并且肝硬化會導致肝臟變硬、變形的情況發生。而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病情比較危重,臨床病死率也比較高,給予患者臨床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為探討垂體后葉素聯合普萘洛爾治療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本文選取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隨機分成觀察組46例和對照組46例,給予對照組垂體后葉素治療,給予觀察組垂體后葉素聯用普萘洛爾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臨床傳統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通常是單純使用垂體后葉素給予持續性的靜脈滴注治療,是通過垂體后葉素的藥理作用有效收縮患者內臟血管床的各個小動脈,進而減少門動脈的血液以及壓力,進而達到有效控制止血的治療目的。但是,通過臨床實踐我們發現,垂體后葉素的選擇性比較差,會對全身的血管全部產生收縮作用,很容易導致嚴重心腦血管等并發癥發生,進而會會對臨床廣泛應用造成一定的限制。本組觀察組患者在使用垂體后葉素治療的同時聯合使用普萘洛爾,普萘洛爾具有類似于奎尼丁的藥理作用,可直接性的抑制心肌的收縮力,會有效抑制傳導,進而減慢心率的藥理作用,主要注意的是在治療期間一定要嚴密對患者的心率、血壓變化進行監測,以患者心率下降大約25%為基準,如果患者的心率下降幅度已經超過25%,就應停止治療,避免導致患者出現胸悶等臨床癥狀。因為普萘洛爾有一定的降壓作用,所以在治療前后一定要測量患者的脈搏、血壓變化,并且要及時鑒別患者是否因為藥物而導致低血壓、潰瘍出血等情況,避免不良血壓下降的發生。要注意詳細了解患者的腹痛具體部位、性質以及規律,并且要密切關注患者的腹痛消失時間。在治療期間要重點對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定時的血壓測量,并注意觀察患者的大便顏色以及性狀變化,一旦出現問題要及時給予對癥處理。
經治療,觀察組止血有效14例,止血失敗1例,止血成功31例,止血成功率為67.39%;對照組止血有效20例,止血失敗6例,止血成功20例,止血成功率為43.48%。兩組在止血成功率上具有顯著性差異,(X2=15.21,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在一周內再次發生上消化出血的3例,發生率6.52%;對照組在一周內再次發生上消化出血的8例,發生率17.39%。兩組在再次出血發生率上具有顯著性差異,(X2=14.52,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在用藥治療期間,出現腹痛1例,惡心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35%;對照組在用藥治療期間,出現嘔吐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7%。兩組患者在不良反應發生率上沒有顯著性差異,(X2=4.01,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可見,觀察組在治療效果上明顯優于對照組并且沒有顯著的增加臨床不良反應的發生。綜上所述,使用垂體后葉素聯用普萘洛爾治療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確切的臨床療效,同時安全性比較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伏愛國,任清華,程秀蓮,等,奧曲肽輔助治療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療效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8,23(1):68—69
[2]段連強,楊冬梅.奧曲肽聯合奧美拉唑治療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2,19(1):55—57
[3]梁偉勇.奧曲肽聯合奧美拉唑治療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臨床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3):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