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NICU(神經內科ICU)重癥患者早期腸內營養(EEN)的護理方案以及其臨床意義。
方法:選擇本科室重癥腦卒中患者30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15例)進行常規的治療及護理,實驗組(15例)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包括評估患者營養狀況,制定營養治療方案,制定護理計劃和個體指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相關生化指標測定,以觀察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的發生。
結果:采取EEN護理措施后實驗組蛋白、轉鐵蛋白和前白蛋白等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且并發癥少。
結論:EEN護理方案的實施可明顯改善NICU病人的營養狀況,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患者康復。
關鍵詞:NICU腸內營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27-02
NICU病人病種多為:腦梗死、腦出血、重癥肌無力、格林巴利綜合癥等,急性發作后因意識障礙、吞咽困難、吸入性肺炎、機體分解代謝增加、腸粘膜防御屏障損害等,可導致患者營養狀況惡化,影響預后[1]。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過對NICU患者營養狀況的評估觀察,及綜合護理的干預,分析討急性發病期患者的營養狀況變化和護理對患者營養狀況、康復的影響。因此,對2011年6月~2012年7月本科收治的30例重癥患者進行了比對觀察,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在我科住院治療的重癥患者30例,病種包括腦梗死、腦出血、重癥肌無力、格林巴利綜合癥。入選條件:①年齡為48~86歲。②病程24h以內。③均出現意識障礙、吞咽困難。④發病前無代謝性疾病及內分泌性疾病,無肝腎和消化系統疾病,亦無重要臟器的器質性疾病。⑤剔除3天內死亡病例。根據住院號采取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實驗組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齡(63.4±5.1)歲。其中腦出血4例,腦梗死10例,格林巴利綜合癥1例;對照組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齡(64.1±4.6)歲。其中腦出血3例,腦梗死11例,格林巴利綜合癥1例,重癥肌無力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體型、病情及文化程度等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的治療原則相同,腦出血以降低顱內壓、控制血壓為主;腦梗死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改善腦循環為主,格林巴利綜合癥、重癥肌無力以營養神經、改善循環為主,輔以對癥治療。
1.2.1實驗組。營養方案由醫師、護士共同制定,選用整蛋白型腸內營養劑(粉劑)—能全素(Nutrison),蛋白質16%,脂肪36%,碳水化合物48%。供給量:第1天40克(內附小勺9勺)配制成200ml(加溫開水或0.9%氯化鈉),由胃管鼻飼營養泵泵入,每天4次,速度40-60ml/h,不足部分靜脈腸外營養補充,若患者能耐受,配制成全濃度,即80克加300ml水,每天3次,速度80-100ml/h,達到全腸內營養。由專職護士負責監督營養方案的執行,并針對每例患者制定全面的護理計劃和個體指導。
1.2.2對照組。常規進行治療護理,進行飲食指導,由家屬準備流質鼻飼飲食(牛奶、營養米粉或自制米糊等)。
1.3觀察指標。①生化指標:血紅蛋白、總蛋白、血清白蛋白等。②并發癥觀察:觀察高血糖、腹瀉、吸入性肺炎、應激性潰瘍等情況。
1.4統計學方法。以SPSS1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結果均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率(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營養支持前后各項營養指標比較(表1)。
3討論
3.1腸內營養對NICU患者康復的作用。近年來,營養支持在危重癥患者治療中所起的作用已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的重視。患者的營養狀況直接影響治療的結果。NICU患者發生營養不良的比例較高,營養不良是影響NICU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2],是發病后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響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應用合理的營養支持,積極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非常重要。
3.2綜合護理。
3.2.1胃腸內營養的一般護理。每次鼻飼前后輕微活動鼻飼管經鼻孔處,以防鼻飼管長期壓迫鼻孔引起糜爛,每日更換鼻翼處固定胃管的膠膏,鼻飼前確定胃管在胃內后再滴注或注入營養液,鼻飼管4周更換1次,夜間拔除,第2天早晨從另一鼻孔插入;保持口腔清潔,早晚2次口腔護理。管飼方法采用無菌注射器,通過鼻飼管分次注入,1次/2-4h,100-200ml/次,溫度38-40℃,管飼20-30ml溫開水沖洗管道。
3.2.2嚴格無菌操作,避免營養液變質。能全數避光、密閉、室溫保存,開罐后盡快使用,每次配制營養液不宜過多,現配現用,已沖調好的營養液室溫下放置最多4-6小時,如果受污染的營養液直接入十二指腸或空腸,極易通過淋巴免疫通道導致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同時營養液變質也是導致腹瀉的主要原因[3]。注意不要將藥物直接加入營養液中給藥,以免引起營養液性狀改變或配伍不當,影響藥物吸收。
3.2.3嚴格掌握輸注時的溫度、濃度、速度。營養液的溫度適宜,38-40℃.過低易導致腸痙攣、腹瀉,過高易燙傷胃腸黏膜。夏季可在室溫下使用,氣溫低時可用電熱恒溫器夾在輸注管上,一般在營養液進入胃管的接頭處加溫。濃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開始為40-60ml/h,逐漸加快至80-100ml/h,使患者胃腸道逐漸耐受。
3.2.4積極采取措施,防止反流和誤吸。鼻飼營養時應采取頭高30°-45°臥位,以減少反流。注意觀察痰液中有無營養液成分,輸注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嘔吐、腹脹等情況,可每2-4小時抽吸胃管,若胃潴留量>100ml,應暫時減少或減量輸入,若胃潴留>200ml應暫停輸注。必要時加用胃腸道動力藥有效促進胃腸蠕動。及時評估患者的全身營養狀況及各項生化指標,及時發現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負氮平衡及貧血等情況。
綜上所述,營養支持是危重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療手段[4]。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NICU患者的營養狀況,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李美英,夏峰,蘇建華等.等腸內營養支持對急性重癥腦卒中患者預后的影響[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8,21(3):171-173
[2]石向群,汪泳,楊金生.急性腦卒中后營養狀況惡化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醫學雜志,2003,23(7):464-465
[3]季小平.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分析及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08,16(6):96-97
[4]張繼紅,朱春富.護理干預對重癥腦外傷病人鼻飼并發癥的影響[J].腸外與腸內營養,2008,15(6):38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