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氯沙坦鉀氫氯噻嗪片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療效。
方法:將114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7例,對照組給予口服氫氯噻嗪片,實驗組給予氯沙坦鉀氫氯噻嗪片,分別治療6周,觀察治療后血壓變化情況及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結果:兩組患者在治療2周后血壓均顯著下降,6周后對照組血壓未能達標,實驗組達到降血壓目標,兩組差異顯著(P<0.05),且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增高(P<0.05),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結論:氯沙坦鉀氫氯噻嗪片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高血壓氯沙坦鉀氫氯噻嗪片療效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32-02
我國已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高血壓患者的數量逐年增加,長期服用降壓藥物是控制高血壓的主要治療方法,但在治療過程中常常因控制不佳,導致各種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降低血壓、延緩高血壓的進程有助于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臨床藥物控制高血壓常常需要多種藥物聯合使用,而氯沙坦鉀氫氯噻嗪片是氯沙坦和氫氯噻嗪的復合片劑,具有兩種不同成分降壓藥物的功能。近年來,我科采用氯沙坦鉀氫氯噻嗪片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2009年4月-2012年3月在我科接受治療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14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7例,其中對照組男女患者分別為36例,21例,年齡47~61歲;實驗組中分別為34例,23例;年齡46~62歲。所有患者均符合2004年衛生部提出的高血壓分級標準[1],均排除繼發性高血壓、肝腎功能障礙、支氣管哮喘、妊娠及其他器質性心臟病。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方法。所有患者在實驗前停止使用其他降壓藥2周,并于實驗開始當天檢測其肝腎功能。對照組口服氫氯噻嗪片12.5mg/d,晨服;實驗組口服氯沙坦鉀氫氯噻嗪片(每片含氯沙坦鉀50mg,氫氯噻嗪12.5mg)1片/d,晨服;兩組療程均為6周,分別于服藥后第2、6周來院隨訪,測量血壓(測量當天清晨暫不服藥)。均于坐位測量上臂肱動脈血壓,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作為當次血壓值。實驗期間,定期電話隨訪或來院隨訪服藥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1.3療效判定。根據衛生部制定的心血管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定[2]:①顯效:DBP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DBP下降≥20mmHg;②有效:DBP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或SBP下降≥30mmHg;③無效:未到達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軟件處理數據,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的血壓均得到較好控制,SBP、DBP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到達第6周時,兩組患者的血壓得到進一步控制,較2周時明顯下降;但對照組的血壓平均值未達到控制目標(BP<140/90mmHg),而實驗組的血壓控制更好,平均血壓值達到控制目標,其血壓下降值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對照組中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21例,24例,12例,其總有效率為78.9%;實驗組中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37例,16例,4例,其總有效率達93.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見表3)。
實驗組在治療過程中,出現5例頭暈,1例患者出現一過性惡心嘔吐,均是在治療剛開始時出現,癥狀較輕,未做特殊處理,癥狀自行緩解,其后患者耐受性較好。2例患者經血液檢驗證實為低鉀血癥,無明顯癥狀,給予口服氯化鉀后,其電解質恢復正常。對照組中,頭暈,惡心,嘔吐及低鉀血癥分別出現了3例、2例、4例,也未做特殊處理,但有4例患者出現一過性心悸癥狀,監測心電圖未見特殊異常(見表4)。提示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治療用藥均具有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的特點,服藥過程中患者的依從性良好。
3討論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遺傳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其發病機制復雜。藥物治療不僅可降低血壓而且可減少因高血壓所致的病死率和致殘率。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展,我國高血壓患者逐年遞增,其靶器官損害是導致人類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血壓增高,延緩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是長期以來臨床工作者研究的重點。
氯沙坦其作為非肽類的特異性競爭性AT1型拮抗劑,能夠選擇性阻斷AngⅡ AT1型受體,從而阻滯AngⅡ介導的高血壓發生。近年來研究發現,血管壁炎癥反應在原發性高血壓的病理生理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高血壓相互影響,可能互為因果[3]。魏文康認為:氯沙坦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療效顯著,并可同時降低高血壓病患者血清的TNF-α、IL-6和hs-CRP水平[4]。氯沙坦也是目前惟一能夠在平穩降壓的同時又能降低血尿酸、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氯沙坦降低尿酸的機制可能與其減少腎臟近曲小管對尿酸重吸收,并增加尿酸排出相關。這對于延緩高血壓并發腎功能損害有積極影響[5]。同時,降低血尿酸和改善胰島素抵抗,對多種降壓藥物具有協同作用,使得降壓效果提升,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6]。氫氯噻嗪是一類常用的噻嗪類利尿劑,通過排鈉利尿作用來降低血壓。在長期的臨床應用中,其降血壓的效果得到了肯定[7]。近年來研究發現:一氧化氮、內皮素是血管內皮細胞分泌的重要活性物質,對維持血管壁的張力和調節血流動力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脂。大量研究表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內皮功能損害,一氧化氮和內皮素分泌失衡,導致血管張力調節的紊亂,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下降,收縮功能增強,血管壤結構發生變化,從而血壓進一步升高,引起高壓靶器官進一步損害。吳澤兵等[8]還發現:氫氯噻嗪在降低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同時,均能升高一氧化氮,降低內皮素,改善內皮細胞功能,有效地延緩了高血壓進程和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氯沙坦和氫氯噻嗪聯合用藥可以發揮協同作用,以增強降壓療效。氫氯噻嗪通過利尿作用減少血容量,從而降低血壓,但是在降壓的同時也會由于過度的排鉀導致低鉀血癥。另外,鑒于氫氯噻嗪對于遠端輸尿管對尿酸排泄有抑制作用,因此可以導致高尿酸血癥。氯沙坦可以通過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從而阻斷醛固酮的保鈉排鉀作用,從而抵消氫氯噻嗪所致低鉀血癥的不良反應;且氯沙坦可能通過促進遠端輸尿管對尿酸的排泄,從而改善氫氯噻嗪所致的高尿酸血癥。
本次實驗中,實驗組采用氯沙坦鉀氫氯噻嗪片后,對血壓的控制良好,優于對照組僅給予利尿劑的治療方法。血壓達標率及治療的有效率均明顯提高,顯示出較傳統降壓藥物的優越性。另外,其不良反應少,且輕微,體現出良好的安全性。我們認為,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劉力生.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1(30):9-13
[2]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1060-1064.
[3]陳環,吳繼雄.C-反應蛋白與原發性高血壓之間的關系[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5):880-882
[4]魏文康.氯沙坦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炎癥因子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11):2020-2021
[5]沈敏,方權明,胡艷.氯沙坦聯合松齡血脈康治療高血壓合并代謝綜合征的療效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2):1414-1416
[6]劉庶珠,奚東珠,李耕慧.氯沙坦對高血壓病患者血壓及血尿酸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1,19(10):14-16
[7]陸芹,符春暉,牛繼前.吲噠帕胺、雙氫氯噻嗪對1級高血壓臨床療效的對比研究[J].高血壓雜志,2002,10(3):239-240
[8]吳澤兵,張穎,余其貴,等.纈沙坦聯合氨氯地平或氫氯噻嗪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2,4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