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循證護理在ICU患者中的臨床護理應用方法,以及臨床應用效果。
方法:隨機將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間收治的60例ICU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兩組ICU患者均給予一般常規性ICU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給予一般常規護理干預的同時,增加詢證護理干預,并觀察記錄兩組ICU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的抑郁自評(SDS)評分和焦慮自評(SAS)評分,并對觀察記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兩組患者護理前的SDS評分和SAS評分均高于臨界值,實施一般性護理之后對照組患者SDS評分和SAS評分無明顯改善,在一般性護理基礎之上增加循征護理干預之后,觀察組患者SDS評分和SAS評分較護理前和對照組出現了明顯改善。
結論:循征護理可以有效改善ICU患者的SDS評分和SAS評分,改善ICU患者抑郁和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對ICU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廣為推廣。
關鍵詞:循證護理ICU患者不良心理狀態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34-02
由于ICU患者全部都屬于急危重病人,且病情來勢常常十分兇猛,起病十分急促,病情發展迅速,同時加之ICU病房環境具有特殊性[1]。因此ICU患者極易產生抑郁、焦慮,甚至絕望心理,這不但為患者帶來了極大的身心痛苦,同時也為患者疾病的治療增加了新的困難[2]。循證護理(EBN)作為新型的護理理念已在臨床護理中廣為推廣,但臨床護理研究中循證護理在ICU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成果數量有限,其實用價值和科學可信性都有待繼續開發[3]。本文通過對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間收治的30例ICU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并與同期收治的未采用循征護理的30例ICU患者進行護理效果對比,發現實施循證護理的ICU患者SDS評分和SAS評分得到明顯改善,循證護理在ICU患者護理中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在ICU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廣為推廣。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間收治的60例ICU患者作為本文研究對象,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最大為81歲,年齡最小為14歲,平均年齡48.1歲。患者主要入院病因有:多發性骨折15例、呼吸衰竭13例、肺心病12例、腸梗阻10例、有機磷中毒5例、急性左心衰竭3例、其他2例。隨機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以及治療方式上對比(P全部>0.05)無顯著差異,存在可比性。
1.2護理方法。觀察組30例患者和對照組30例患者,在入住ICU病房之后均給予一般常規性ICU護理干預,觀察組30例患者在給予一般常規性ICU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實施循征護理干預。實施循征護理干預應首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ICU患者往往存在較嚴重的抑郁和焦慮情緒。經過對患者資料和ICU患者臨床特點分析發現,患者產生抑郁和焦慮的主要因素有兩點:①環境因素,陌生的環境為患者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感,由于患者往往處于重癥昏迷狀態進入醫院,因此患者清醒后發現自己處于醫院病房之中,必然因陌生環境產生壓力感;②由于患者處于ICU病房,而ICU病房各種醫療設備都相對齊全,加之隨著護理知識的普及,一般患者對ICU病房均有一定了解,因此患者必然感覺自己病情危重,加之患者對治療情況和預后情況的不了解和胡亂猜想,導致患者極易產生抑郁和焦慮情緒。針對以上ICU患者的臨床特點,我院制定了以下三點相對應的循征護理措施:①改善ICU病房的室內環境,將我院ICU病房的燈光進行了調整,使其光線更加柔和,同時要求醫護人員禁止在ICU病房內喧嘩,醫務人員在交流、走動過程中也要盡量保持安靜,確保患者不因噪音而感到心情煩躁;②對患者實施音樂護理干預,我院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了各種音樂模式,可按照各個患者的具體喜好進行播放,同時在為患者播放音樂的過程中需為患者佩戴耳機,并將音量調至患者舒適,舒緩平穩的音樂,有助于緩解患者的抑郁、焦慮的情緒,使患者心情趨于平穩;③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醫護人員在于患者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要使用和藹可親的語言,要向患者詳細的講述疾病的治療情況和康復預期,確?;颊邔ψ约旱牟∏橛幸粋€正確的樂觀的認識,特別是患者自身情況出現好轉時,要及時的告訴患者,增強患者信心,同時護理人員應隨時觀察患者的思想起伏,謹防患者因壓力過重出現各種不良心理反應。
1.3觀察記錄與評價方法。分別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前和護理后的抑郁和焦慮情況,并通過SDS評分和SAS評分對患者抑郁和焦慮情況進行測評。其中SDS評分共有20個評分題目,每個題目對應的分值為4分,滿分為80分,40分作為抑郁臨界分值,患者評分高于40分,分值越高則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高,40分以下則表示患者無抑郁發生;SAS評分也有20個評分題目,主要評定患者焦慮出現的頻率,分為4個級別,以50-55為臨界分值,表示患者已出現輕度焦慮,高于55分則表示患者已處于焦慮狀態,低于50分無焦慮[4]。
1.4統計方法。本文所有研究數據全部采用IBM 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涉及的計量資料全部采用t檢驗,P<0.05認定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測試兩組患者護理前的SDS評分和SAS評分,均高于抑郁和焦慮狀態臨界值,兩組患者間數據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對照組經過一般常規性ICU護理干預后SDS評分和SAS評分均無明顯改善,而觀察組經過一般常規性ICU護理干預,同時增加詢證護理干預之后,SDS評分和SAS評分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SDS評分和SAS評分均低于抑郁和焦慮狀態臨界值,抑郁和焦慮癥狀消失,如表1所示。
3討論
隨著護理知識的廣泛普及,ICU護理在患者心中似乎已被認定為難以治愈疾病或超重疾病的護理模式,因此一旦患者得知自己處于ICU病房,往往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負擔,患者的生理也會隨之發生巨大的病理改變[5]。為了減輕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提高患者治愈自信心,ICU病房護理工作更應當注重患者心理變化情況,嚴防患者抑郁和焦慮等不良情緒的蔓延[6]。因此,ICU病房護理工作中穩定患者心理情緒,降低患者抑郁和焦慮程度,對幫助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循征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科學護理理念,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通過探尋患者在護理中的各種問題,并通過不斷的實踐完好的解決問題,是循征護理最為重要的工作流程,也是實現循征護理的根本手段[7]。我們通過對上文研究結果分析可以清楚的發現,采用一般常規性ICU護理干預,同時實施詢證護理干預之后的觀察組,相對于僅經過一般常規性ICU護理干預,沒有實施詢證護理干預的對照組而言,其抑郁和焦慮狀態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SDS評分和SAS評分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且下降后的SDS評分和SAS評分均低于抑郁和焦慮狀態臨界值,這也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抑郁和焦慮癥狀都已經消失。這充分說明循征護理有利于改善ICU患者的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值得在ICU患者臨床護理中廣為推廣。
參考文獻
[1]劉萍.綜合ICU患者氣管導管堵塞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9,31(1):152-153
[2]馬微、殷曉寧.循證護理在ICU患者壓瘡護理中的實踐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2,(4):73
[3]彭燕妮.循證護理在ICU應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2,(9):147-148
[4]谷雪蓮,楊玉香,李霞.循證護理在ICU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家庭護士:下旬,2007,(3):37-38
[5]譚雪貞,賴慧晶,葉蝶蓮.循證護理在ICU腸內營養支持患者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0,(6):811-812
[6]呂愛紅,王淑敏,張瑞.循證護理在ICU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6):80-81
[7]任震晴.證護理在ICU患者氣管切開濕化管理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