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指背系列皮瓣修復手指皮膚及軟組織缺損的方法以及臨床效果。
方法:選2011年至2012在皮膚科就診的選擇手指皮膚缺損患者80例共112指。對所有患者采用手指背系列皮瓣修復皮膚受損的手指。通過1到4個月的隨訪觀察記錄皮膚患處修復情況檢測手功能并進行評估。
結果:臨床應用80例112個皮瓣,其中有110個皮瓣完全成活,2個皮瓣出現(xiàn)了表皮層壞死,經(jīng)換藥后自愈。屈伸手指功可達健側手指的80%到90%,優(yōu)70指,良27指,可15指。
結論:指背系列皮瓣因與手指皮膚軟組織缺損區(qū)接近,血運可靠,可以對手指創(chuàng)面進行安全、簡便地修復。
關鍵詞:指背皮瓣修復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39-02
作為外科的常見病手指軟組織缺損伴有指骨外露的修復方法有很多種但是效果卻大相徑庭。但是無論哪種方法最為重要的是為患者提供有感覺的且無痛的軟組織覆蓋,同時保持手指的正常長度,保留指甲,不影響指間關節(jié)的功能等。對于他的修復是手外科的一個極富有挑戰(zhàn)性的難題。在臨床上所有的方法中一期修復創(chuàng)面的皮瓣要比多期修復更可取,因為它不但能夠有效縮短住院時間,節(jié)約患者費用,而且能夠使患者的傷指的失用時間縮短盡快恢復正常功能,減輕病人的痛苦以及生活負擔。在實際臨床應用中,一期皮瓣中的血管蒂島狀皮瓣是最為常用的方法。現(xiàn)在已有的血管蒂島狀皮瓣都是以指固有動脈為蒂。在多年的臨床總結發(fā)現(xiàn)指動脈逆行島狀皮瓣的并發(fā)癥較多,如:手術后容易出現(xiàn)靜脈危象,使得皮瓣成活率低。而犧牲了一條指固有動脈會加重患指的損傷,同時由于切口跨越指間關節(jié),更容易導致關節(jié)僵硬。臨床與實際生活中為了適應對手指復雜功能需求,手指的皮膚軟組織需堅韌、耐磨,以及一定的活動度。皮片移植雖然能夠對創(chuàng)面進行一定的修復,但是卻常常不能夠滿足手指功能恢復的需要,而臨床上采用以手部皮神經(jīng)伴行血管為蒂的島狀皮瓣對手指皮膚缺損進行修復。對此方法的皮瓣較容易于設計,而且操作簡單,的皮瓣質地好、彈性以及顏色、手指掌側皮膚也極為相似,可以用在一期修復組織缺損,不但可以有效縮短了療程,又減輕了患者負擔等。使指背系列皮瓣的臨床應用被進一步推廣。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2011年至2012在皮膚科就診的選擇手指皮膚缺損患者80例共112指。男女各40例,年齡在18至56歲平均年齡42歲。指別:包括拇指15例,食指27例,中指28例,無名指25例,小指17例,對所有患者采用手指背系列皮瓣修復皮膚受損的手指。通過1到4個月的隨訪觀察記錄皮膚患處修復情況檢測手功能并進行評估。外傷引起的指端缺損同時均伴有肌腱、骨組織外露的情況。受傷原因包括擠壓傷15例,撕脫傷22例,切割傷12例,電刨傷14例,電鋸傷17例。一期進行急診手術的患者67例,二期手術患者13例。術前3例出現(xiàn)了創(chuàng)面污染嚴重,對其進行了清創(chuàng)后換藥、抗炎等治療措施,并決定延期對其實施皮瓣移位手術。13例為外傷術后皮膚壞死或是術后感染,需經(jīng)二期擴創(chuàng)術后對其實施皮瓣移位術。出現(xiàn)肌腱粘連松解術后有皮膚壞死發(fā)生的2例。指損傷位置為指腹側缺損18例,指背側缺損19例,指端缺損15例,指側方缺損17例,指末端脫套傷11例。
1.2方法。首先要進行皮瓣的設計:根據(jù)手指的受損情況選擇合適的鄰指做為皮瓣供應區(qū),確定皮瓣的蒂部、所要利用的指部的固有動脈背側支和筋膜蒂的長度、大小形狀。在皮瓣遠側界位于指腹創(chuàng)面遠端0.4cm左右處相對應的指背皮膚。筋膜蒂位于指背,含有一側指背靜脈,同時保持另一側指背靜脈的完整性、連續(xù)性。切開皮瓣以至深筋膜的深面,對于蒂部只需要切開皮膚全層。在深筋膜的深面掀起皮瓣,如果皮瓣面積較大,指背內、外側靜脈均位于皮瓣下,則需要先切開皮瓣非蒂側皮膚的全層,在由皮下淺層的一側向另一側掀起,越過一側的指背靜脈后再切開深筋膜。掀起皮瓣的剩余部分。轉移時經(jīng)由皮瓣的近心端切口切取形成筋膜蒂。為方便將筋膜蒂島狀皮瓣移轉至指腹缺損部位可沿指側以及指腹皮膚剝離開皮下隧道。
1.3檢查項目。皮瓣生存情況、顏色、質地、腫脹情況等。感覺的恢復情況兩點辨別感覺測算。運動障礙失能情況百分比。
2結果
臨床應用80例112個皮瓣,其中有110個皮瓣完全成活,2個皮瓣出現(xiàn)了表皮層壞死,經(jīng)換藥后自愈。皮瓣在2到3個月均恢復感覺,兩點辨別覺平均10mm。運動障礙失能的百分比根據(jù)屈伸手指功能按照TAM法評價:屈伸手指功可達健側手指的80%到90%,優(yōu)70指,良27指,可15指。具體恢復情況如下。
(1)皮瓣生存情況、顏色、質地、腫脹。情況80例112個皮瓣,其中有110個皮瓣完全成活存活的皮瓣變現(xiàn)顏色紅潤,彈性恢復良好,皮瓣質地跟受區(qū)相似,未出現(xiàn)或出現(xiàn)輕度腫脹,無色素沉著,外形較好2個皮瓣出現(xiàn)了表皮層壞死,經(jīng)換藥后自愈。
(2)感覺的恢復情況兩點辨別感覺測算。指背順行島狀皮瓣兩點辨別覺達8~10mm,平均為8.6mm吻合神經(jīng)的指背逆行島狀皮瓣和以指固有動脈不同節(jié)段背側皮支為蒂的島狀皮瓣點辨別覺8~10mm,平均9.1mm;指固有神經(jīng)背側支的逆行筋膜島狀皮瓣和帶指背神經(jīng)的逆行筋膜島狀皮瓣兩點辨別覺達9~11mm,平均10.4mm;未吻合神經(jīng)的以指固有動脈不同節(jié)段背側皮支為蒂的島狀皮瓣兩點辨別覺達9.11mm,平均10mm;吻合指固有神經(jīng)背側支的超比例鄰指皮瓣兩點辨別覺達7~9mm,平均8mm。
(3)運動障礙失能情況百分比。屈伸手指功可達健側手指的80%到90%,優(yōu)70指,良27指,可15指。
3討論
指背面及掌面兩個梯形的靜脈系統(tǒng)是手指上常見的且較為恒定。這些靜脈向指背正中匯合形成外徑為0.5~0.6mm的單條靜脈,在遠側指間關節(jié)平面附近分為橈側及尺側指背靜脈走向近端。兩條靜脈之間有交通支,在近節(jié)指節(jié)處兩靜脈同與之平行的小靜脈匯入掌背靜脈網(wǎng)而在2~5指之間的2條指掌側其固有動脈于近節(jié)、中節(jié)處分別發(fā)出2個較為恒定的背側皮支。這些分支發(fā)出后與鄰近的指動脈背側支相吻合并與指背神經(jīng)的伴行動脈、指背動脈。靜動脈交錯形成豐富的血管網(wǎng)以確保手指未節(jié)的血流運行。皮片移植手術雖然可以對手指創(chuàng)面進行,但常難以滿足手指功能的恢復,為了適應手指復雜功能的恢復需求,手指的皮膚軟組織需堅韌、耐磨還要恢復皮膚的感知能力。當手指的固有神經(jīng)背側支發(fā)出的背側支后斜行至近指間關節(jié)背側緣時又向背面及中節(jié)指背發(fā)出多個分支當皮瓣在移轉覆蓋創(chuàng)面時,能夠攜帶指固有神經(jīng)背側支的主干以及其分支,使皮瓣感覺可以得到良好恢復。對于指背系列皮瓣對修復手指創(chuàng)面解決了傳統(tǒng)游離植皮及筋膜蒂皮瓣不能完全滿足骨外露、肌腱缺損等病例在外觀以及運動、感覺等功能上的問題。而其由于其鄰近創(chuàng)面,轉移方便,Ⅰ期即可修復組織缺損。
總之,指背系列皮瓣因與手指皮膚軟組織缺損區(qū)接近,血運可靠,可以對手指創(chuàng)面進行安全、簡便地修復。
參考文獻
[1]趙民,邵新中,田德虎,等.指動脈背側支逆行筋膜蒂島狀皮瓣修復手指皮膚缺損.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5,19:453-454
[2]陳超,邵新中,劉德群.指背筋膜島狀皮瓣的臨床應用.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7,30(3):215-216
[3]修志夫,宋業(yè)光.指背筋膜蒂島狀皮瓣修復同指指腹皮膚軟組織缺損[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2,18(3):151-152
[4]Braga SJ,Kuyven CR,F(xiàn)allopaF,et a1.An anatomicalstudyof the dorsal cutaneous branches of thedigitalarteries.JHandSurg,2002,27B:577-579
[5]YildirimS,AvcGAkanM,AkozT.Complicationsofthereversehomodigitalislandflapinfingertipreconstruction.AnnPlastSurg 2002;48:586-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