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文將對疤痕子宮再次妊娠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從而對具有剖宮產史患者再次妊娠經陰道分娩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為臨床對剖宮產史患者再次妊娠選擇正確的分娩方式提供可靠依據。
方法:兩組患者在分娩前均給予各項輔助檢查,進行分娩時均采用陰道試產。
結果:觀察組患者經陰道分娩成功率為93.18%,失敗率為6.82%,與對照組患者經陰道分娩成功率95.45%,失敗率4.55%無明顯差異;觀察組患者在分娩過程中的產程時間以及分娩過程中出血量均較對照組患者顯著增多;觀察組患者分娩完成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1.36%,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分娩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27%,兩組新生兒在性別以及Apgar評分情況與對照組無疤痕子宮孕婦分娩新生兒未出現顯著差異。
結論:剖宮產史患者再次妊娠經陰道分娩,若醫(yī)務人員掌握充分的陰道分娩禁忌癥以及各項陰道分娩試產條件,在具有全方位醫(yī)學設備的支持下,此類患者經陰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剖宮產史再次妊娠經陰道分娩可行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49-02
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水平不斷進步,以及多種社會、家庭及個人因素的介入,產婦選擇剖宮產方式進行分娩的比例也逐年上升[1]。隨著剖宮產率不斷上升,臨床上剖宮產后再次進行分娩的產婦數量也逐漸增加,臨床上,對于此類產婦采用何種方式進行再次分娩已成為醫(yī)務工作者共同關心的問題[2]。本文將對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來進行分娩的43例痕子宮再次妊娠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從而對具有剖宮產史患者再次妊娠經陰道分娩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為臨床對剖宮產史患者再次妊娠選擇正確的分娩方式提供可靠依據,現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文將對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來進行分娩的43例疤痕子宮再次妊娠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年齡在25至3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3±1.2歲,孕周為36至41周,平均孕周為39.1±1.3周,所有患者前次剖宮產方式均為子宮下段剖宮產,且患者剖宮產完成后未出現任何感染現象,經B超醫(yī)學影像檢查胎兒情況良好,且孕婦未出現任何異常現象,上述患者稱為觀察組。另選取43例無疤痕子宮孕婦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在22至33歲,平均年齡為27.2±0.7歲,孕周為36至40周,平均孕周為38.9±0.6周,所有患者在分娩前經B超醫(yī)學影像檢查可知胎兒一切正常,且孕婦未出現任何異常反應。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孕周、教育背景以及社會經歷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在分娩前均給予各項輔助檢查,自妊娠三十五周開始,應每周對其進行超聲監(jiān)測,主要監(jiān)測內容為孕婦子宮下段肌層變化以及厚度。兩組孕婦再次進行分娩時均采用陰道試產,且應在醫(yī)療監(jiān)護設備較為完善的手術室中進行分娩。在孕婦分娩過程中均應有專業(yè)的醫(yī)護人員對其進行全程護理,密切觀察孕婦各項生命指標,并其血壓、心率、脈搏等進行時實時察,孕婦在分娩過程中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進行處理,或轉為剖宮產。對兩組患者的分娩結局以及母嬰相關并發(fā)癥進行記錄,并給予統(tǒng)計學分析,得出結論。
1.3統(tǒng)計學方法。統(tǒng)計學分析選用SAS8.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做統(tǒng)計分析,對不符合X2檢驗的個別資料使用Fisher精確概率法做檢驗。當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疤痕子宮患者再次進行妊娠與對照組無疤痕子宮產婦均進行陰道試產,結果分析見表1。
由表1可知,觀察組具有剖宮產史患者再次進行妊娠經陰道分娩的成功率為95.35%,失敗率為4.65%,與對照組無剖宮產史妊娠患者經陰道分娩成功率97.67%,失敗率2.33%無明顯差異,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觀察組患者在分娩過程中的產程時間以及分娩過程中出血量均較對照組患者顯著增多。
2.2觀察組疤痕子宮患者再次進行妊娠與對照組無疤痕子宮產婦分娩完成后并發(fā)癥情況對比分析,結果見表2。
由表3可知,觀察組具有剖宮產史患者再次進行妊娠經陰道分娩患者新生兒在性別以及Apgar評分情況與對照組無疤痕子宮孕婦分娩新生兒未出現顯著差異,且P>0.05。
3討論
對具有剖宮產史患者再次妊娠給予經陰道試產需符合的條件有:①妊娠患者本人及家屬均愿意進行陰道試產;②再次妊娠距前次妊娠行剖宮產時間間隔大于兩年[3];③患者經檢查可知體內骨盆內外徑測量值正常,且胎兒體重不大于3.7千克;④患者此次妊娠期間未出現新的剖宮產指征;⑤患者前次妊娠時所進行的剖宮產位置為子宮下段橫切口,且前次分娩時患者未出現產后出血或感染情況,患者經B超醫(yī)學影像檢查可知體內子宮下段延續(xù)性良好,無任何缺陷出現[4];⑥先露必須入盆[5];⑦患者體質以及醫(yī)院醫(yī)療水平具有隨時進行手術輸血及搶救的條件。上述具備條件中要對患者前次妊娠剖宮產手術切口進行選擇的目的是由于人體子宮下段是子宮峽部的伸展以及延長,患者下段子宮壁部分肌層較薄,因此彈性、伸展性以及韌性均較好,且血竇較少,肌層進行交叉分布,因此患者身體切口易于進行擴展,且患者術后恢復效果良好。當前次剖宮產為子宮下段橫切口患者再次進行妊娠時,發(fā)生子宮破裂的幾率較低,患者在分娩完成后三個月內身體即可完全恢復,且張力與肌肉部位相近,不易發(fā)生破裂現象。
綜上所述,對于具有剖宮產史的患者再次進行妊娠經陰道分娩,應在其圍生期內給予定期子宮瘢痕評價以及各項產前檢查,根據患者子宮實際狀態(tài)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剖宮產史患者再次妊娠經陰道分娩,若醫(yī)務人員掌握充分的陰道分娩禁忌癥以及各項陰道分娩試產條件,在具有全方位醫(yī)學設備的支持下,此類患者經陰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士珍.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的產科處理[J].國外醫(yī)學·婦產科學分冊.2009,16(3):140
[2]張堅,李萍,謝靜燕,等.5年剖宮產手術指征變遷的因素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1):60-61
[3]姚則新.剖宮產后再次妊娠1463例臨床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8,5(2):77
[4]唐麗平.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170例分娩方式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18):3227-3228
[5]李學和,郭曼華,金博弘,等.B超檢測妊娠晚期子宮下段瘢痕厚度對再次剖宮產的意義[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8,24(9):568.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