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55-01
腦外傷是各種工傷、車禍意外的常見損傷,重型顱腦損傷昏迷因其療住院費用高、治療周期長、療效欠佳、預后差,對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很大的負擔和影響,成為臨床的難題,探討中醫針刺在重型顱腦損傷昏迷促醒治療的進展,為臨床提供治療思路。
1腦外傷昏迷機制
原發性腦損傷主要是神經組織和腦血管的損傷,表現為神經纖維的斷裂和傳出功能障礙,不同類型的神經細胞功能障礙甚至細胞的死亡。繼發性腦損傷包括腦缺血、腦血腫、腦水腫、顱內壓升高、氧自由基損傷等,這些病理生理學變化是由原發性損傷所導致的,反過來又可加重原發性腦損傷的病理改變。腦細胞受損后處于抑制休眠狀態,導致意識、肢體感覺、運動障礙。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腦干網狀上行激活系統對維持動物覺醒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非特異性投射系統將來自腦干網狀結構的上行沖動彌散地投射到大腦皮層的各層中,維持大腦皮層細胞的興奮,使人與動物處于覺醒狀態。若損傷腦干網狀結構、軸索、大腦皮層等可以破壞腦干網狀激活系統,感覺的傳導及中樞整合過程失去的調節,興奮受抑制,從而處于昏迷狀態。
2針灸治療的機理
此癥的病機在祖國醫學巨著《醫宗金鑒》及《外科正宗》中均認為是瘓血內停,疲血不去則清竅蒙蔽,新血不生則氣血不行,氣機紊亂,絡阻竅閉所致[1]。治宜活血祛瘀,開竅醒神。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聯絡臟腑、溝通內外串通上下的通路,針灸能舒通經絡、運行氣血、調和陰陽[2]作用,調控生理、病理及臟腑功能。有研究表明針刺治療可直接擴張腦血管,增加腦缺血區氧氣和血流的供應,激活腦干-網狀系統的功能,提高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使處于抑制狀態的腦細胞重新蘇醒,并能降顱內壓作用和改善腦組織血流量,促進腦循環和腦功能的恢復[3]。醒腦開竅法是石學敏院士1972創立并推廣施行的治療腦血管意外損傷的方法,特別針對蒙蔽腦竅致“竅閉神匿,神不導氣”的意識障礙患者。重型顱腦損傷后腦覺醒功能障礙與腦血管意外意識障礙機制相近,治療方法也應相通。醒腦開竅針刺法的主穴為人中、內關、三陰交、極泉、尺澤、委中。內關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維,屬厥陰心包經之絡穴,有養心安神、疏通氣血之功。人中為督脈、手足陰陽之合穴。督脈起與胞中,上行入腦達巔,故瀉人中可調督脈,開竅啟閉以健腦寧神。三陰交系足太陰脾、足厥陰肝、足少陰腎經之交會,該穴有補腎滋陰生髓的功能。髓主精,精生髓,腦為髓海,髓海有余于腦有益[4]。極泉、尺澤、委中可疏通經絡、運行氣血,改善肢體運動功能。
3針刺促醒臨床應用
侯可強等[5]應用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治療組患者臨床療效及功能預后良好的例數、百分率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臨床療效及功能預后重殘的例數和百分率與對照組比較有差異(P<0.05)。楊博等[2]高壓氧配合針刺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患者,對照組給予神經外科常規藥物治療,治療組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施以高壓氧配合針刺治療,針刺采用石學敏院士創立的醒腦開竅法。選取:人中、印堂、雙側內關和曲澤、雙側三陰交配百會、四神聰、涌泉等,分別于治療前、1個療程后及3個療程后進行GCS評分及促醒率的觀察,1個療程后治療組的促醒率為36.4%,對照組為6.7%;3個療程后治療組的促醒率為86.7%,對照組為46.7%。涂小華等[6]將102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隨機分為針刺組和電刺激組,每組51例。在神經外科常規治療護理基礎上,針刺組給予針刺治療,穴取水溝、內關、三陰交為主;電刺激組給予功能性電刺激(FES),選擇性地刺激患側上肢肌肉。30天后比較兩組的昏迷轉清醒率、蘇醒時間及臨床療效。結果:針刺組患者昏迷轉清醒率為82.4%,高于電刺激組的56.9%(P<0.01),針刺組蘇醒時間較電刺激組明顯縮短(P<0.01),臨床療效亦明顯優于電刺激組(P<0.01)。丁晶[7]等選取60例重癥顱腦損傷昏迷患者,分為針刺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兩療程治療。結果表明第1療程后治療組患者的GCS評分10.93±3.44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8.93±3.41(P<0.05);第2療程后治療組患者的GOS評分3.67±1.12、語言3.33±0.99與運動功能4.13±1.07均明顯優于對照組GOS評分2.67±0.08、語言2.27±1.03與運動功能2.70±1.29(P<0.05),有統計學意義。馮仁梅[8]將84例顱腦損傷患者(GCS≤8)分為針刺治療組44例,對照組40例,結果針刺治療組預后恢復有效為86%,顯著高于對照組62%(P<0.01),兩組死亡率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觀察組1個月內清醒38例,對照組20例(P<0.01)。彭璠[9]等將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29例)和對照組(27例),兩組均予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以內關為主穴的持續電針治療1個月后蘇醒率為72.4%,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蘇醒時間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3個月后蘇醒率為86.2%,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蘇醒時間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能明顯縮短患者蘇醒時間。
4小結
顱腦損傷引起腦覺醒功能障礙的原因為腦干、皮質、軸索、丘腦、下丘腦的受損[6]。研究表明針刺療法可以緩解腦血管痙攣,抑制血小板聚齊,改善微循環,使組織灌流量增加,減輕缺血缺氧狀態;提高其Na+、K+、Mg2+及Ca2+-ATP酶的活性,減輕鈣超載,避免神經細胞繼發性損害;提高腦外傷患者腦組織中多巴胺(DA)、腎上腺素(N)、去甲腎上腺素(NE)神經遞質含量,提高腎上腺能神經的活性,增強中樞NE的代謝,進而促進大腦皮質能量代謝,減輕其自由基反應,減少再灌注損傷,保護血腦屏障,延緩并減輕腦水腫形成和發展,促進半暗帶組織功能恢復,以促進腦功能的恢復[10]。使腦干-網狀上行激活系統興奮性增加,向大腦皮層的投射功能逐漸恢復,改善覺醒狀況,使昏迷患者近早清醒[2]。盡管針刺已經成為重型顱腦損傷昏迷的一種經濟、有效治療方法,但多數報道仍以臨床經驗總結為主,缺乏隨機對照試驗,針刺治療有效療程、最佳治療間隔時間、最佳針刺時機、最佳施術時間、最佳有效刺激量、最佳針刺頻率等參數缺乏統一標準。因此我們在今后對重型顱腦損傷昏迷針刺促醒的研究應探討出最佳方案,著重于建立一套簡便、實用、可行性高的針刺手法量學操作標準,更好地指導臨床工作。
參考文獻
[1]吳學群等.電針催醒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昏迷30例[J].中國針灸,2005,25(3):200
[2]楊博,滕進忠,黃春玲.高壓氧配合針刺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患者的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1,22(1):23-24
[3]陳永斌,黃李平,陳業強.活血開竅醒神法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昏迷的臨床研究[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6,23(6):943
[4]石學敏.醒腦開竅針刺法[M].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13
[5]侯可強,丁寧,何廣云.早期應用醒腦開竅針刺法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功能恢復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2008,5(5):72-73
[6]涂小華,何增義,符曉等.針刺治療重型顱腦損傷腦覺醒功能障礙[J].中國針灸,2010年12月,30(12):974-976
[7]丁晶,董國豐,宋英軒等.針刺治療急性重型顱腦損傷臨床療效對比觀察[J].中國針灸,2002,22(7):445-446
[8]馮仁梅.醒腦開竅針法配合刺激性康復療法用于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療[J].中國臨床康復,2005,9(9):172
[9]彭璠,陳澤奇,羅杰坤.持續電針為主促醒重型顱腦外傷昏迷患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0,30(6):465-467
[10]彭璠,陳澤奇,羅杰坤.持續電針為主促醒重型顱腦外傷昏迷患者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0,30(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