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沿膀胱經第一側線諸穴進行相關推拿手法操作結合腰背部中藥熏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療效。
方法:選取58例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給予推拿手法結合中藥熏蒸治療;對照組單用中藥熏蒸治療。
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具有差異(P<0.05)。
結論:推拿手法與中藥熏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推廣。
關鍵詞:推拿中藥熏蒸強直性脊柱炎治療
【中圖分類號】R22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68-02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累及椎間關節、骶髂關節、椎旁韌帶,最后導致整個脊柱強直、畸形的疾病。始于骶髂關節而極少累及四肢小關節;關節滑膜炎不明顯而韌帶鈣化、骨化明顯[1]。筆者自2008年3月以來,利用沿膀胱經第一側線諸穴進行相關推拿手法操作結合中藥熏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30例,并與單用中藥熏蒸患者28例比較,療效顯著,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58例患者來源于2008年3月至2012年9月門診的病人。其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36.38±14.59)歲。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利用推拿手法操作結合中藥熏蒸治療,其中男性18例,女12例;病程<1年者13例,≥1年者17例。對照組28例,腰背部進行中藥熏蒸治療,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病程<1年者13例,≥1年者15例。組間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參照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AS診斷標準。臨床標準:下腰痛持續至少3個月,活動(而非休息)后可緩解;腰椎在垂直和水平面的活動受限;擴胸度較同年齡、性別的正常人減少;確診標準:具備單側Ⅲ-Ⅳ級或雙側Ⅱ-Ⅳ級骶髂關節炎,加上臨床標準3條中至少1條。
同時進行AS活動性診斷,臨床常用指標:晨僵≥30分鐘;因疼痛、僵硬而影響睡眠;ESR≥30mm/h(魏氏法);CRP≥20mg/L;脊柱痛;正常呼吸時胸痛或頸活動時疼痛或僵硬;晝或夜間雙臀痛。臨床癥狀方面觀察腰骶疼痛、脊背疼痛、關節屈伸不利、關節腫脹、晨僵。體征方面觀察胸廓活動度、枕墻距、指地距、Schober試驗、“4”字試驗、骨盆擠壓分離試驗、VAS評分。實驗室方面觀察ESR、CRP、HLA-B27、骨盆正位X光片。
2治療方法
治則:活血舒筋,通絡止痛。
操作:醫者以雙手拇指自患者豎脊肌外緣,大椎穴水平線位置開始,向中線推擠至最高點,下壓1min,然后向上、向外旋轉并回至原點,繼續指揉,完成一個動作。沿脊柱椎體節段順延下移,直至白環俞水平線位置結束。醫者以雙手拇指點按腎俞1min,然后向上、向外旋轉并回至原點,繼續指揉,完成一個動作。氣海俞、大腸俞同前。
中藥熏蒸治療:儀器:采用電腦中藥熏蒸多功能治療機(中頻)(DXZ-1型)。藥液溫度控制在95±5℃,蒸汽溫度控制在40±2℃。熏蒸處方:海桐皮湯加減(來自《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處方組成:海桐皮20g,透骨草15g,伸筋草15g,威靈仙15g,延胡索15g,乳香15g,沒藥15g,川芎15g,當歸15g,紅花15g,防風15g,川椒15g,川烏10g,細辛5g。方法:患者仰臥,讓腰背(T1-S4水平)暴露于熏蒸口處,熏蒸40分鐘。
治療組應用推拿手法結合中藥熏蒸治療。推拿手法、熏蒸治療每天一次。對照組僅應用熏蒸治療,每天一次。30天為一療程。
3治療結果
3.1療效判定標準。參照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定頒發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AS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臨床緩解:主要癥狀基本消失,主要化驗指標恢復正常。顯效:主要癥狀好轉,主要化驗指標趨于正常。有效:主要癥狀有所緩解,主要化驗指標數值有所下降。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或加重。
3.2治療效果。治療組臨床緩解6例,顯效9例,有效1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臨床緩解3例,顯效8例,有效12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2.1%。
3.3療效標準。應用SPSS12.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均數±標準差(X2±S)表示,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顯著性水平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結果。兩組治療前后脊背疼痛、關節腫脹、晨僵感、“4”字試驗、骨盆擠壓分離試驗、CRP、HLA-B27、骨盆正位X光片等方面比較無差異。其余觀察指標比較均有差異(P<0.05)。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1)。見表1。兩組療效觀察見表2。
4討論
AS屬中醫“腎痹”、“骨痹”、“大僂”、“歷節風”、“腰痛”之范疇。《內經》中有諸多關于本病的闡述:《素問·痹論》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以冬遇此者為骨痹……骨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腎……腎痹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歷代諸多醫家多以認為由于先天稟賦不足,素體虛弱,肝腎精血虧虛,督脈失養,風寒濕諸邪乘虛而入,深侵腎督,氣血凝滯,而至筋骨失養,發為本病。其病性為本虛標實,腎督虧虛為本,風寒濕邪為標。
中藥熏蒸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屬于古代“溻漬”治療范疇。對照組選用以海桐皮、透骨草、威靈仙、延胡索等為主方的加減海桐皮湯,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舒筋止痛功效的中藥,通過熱、藥雙重作用,驅散外侵諸邪、通調氣血、暢達痹阻經絡。同時加速全身血液循環,改善全身或局部代謝,調節神經、肌肉、器官的功能,促進炎性物質吸收,增強人體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能力。藥物通過腰骶部皮膚表層吸收,藥汽在皮下至上循環的途徑上還同時滲透穴位、疏通經絡。減輕脊柱疼痛、緩解僵硬,避免脊柱畸形,控制病情發展[2]。
AS病理的特征性改變是韌帶附著端病,原發部位是韌帶和關節囊的附著部,即肌腱端的慢性炎性侵潤,導致韌帶骨贅形成、椎體方形變、椎骨終板破壞、筋膜炎和其他改變。無論是早期還是中期,推拿針對淺層的斜方肌、背闊肌,深層的豎脊肌、腰方肌、棘間肌、橫突間肌等小肌群,以及胸腰筋膜、棘上韌帶、橫突間韌帶等軟組織均有解除緊張,使局部痙攣緩解,對早期的纖維增生與韌帶鈣化反應有阻滯作用。同時按法可以糾正關節突關節位置異常,增加關節活動范圍。按法作為推拿治療疾病早期的四種手法之一,具有刺激強而舒適的特點,在推拿手法中有著獨特的地位。疾病早期應用可以代替運動關節類手法對病患帶來的痛苦,緩解因手法操作帶來的不適感,讓病患“不知所苦”。在手法調整后進行中藥熏蒸治療,增強局部血供,改善內環境,達到活血化瘀的作用。療效優于單純應用中藥熏蒸治療。
由于時間有限,相對缺乏隨訪期各項數據,是觀察治療方案的療效優劣的不足之處。但推拿手法結合中藥熏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值得推廣,臨床進一步研究探討充實完善。
參考文獻
[1]嚴雋陶.推拿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147
[2]李芳,姚建華,田溢卿.熏蒸方配合西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30例[J].陜西中醫,2007,8(28):100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