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推拿手法配合中藥熏蒸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癥的臨床療效。
方法:納入符合本病診斷的90例患者,采用推拿手法配合中藥熏蒸治療,每日1次,治療10天后進行療效評定。
結果:90例患者均完成治療,痊愈58例,占64.4%,有效32例,占35.6%,總有效率100%。
結論:推拿手法配合中藥熏蒸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安全,療效確切,無不良反應。
關鍵詞:推拿手法中藥熏蒸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R22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70-02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是臨床上造成慢性腰痛的常見原因之一,為常見病,多發病,常因腰部的急性扭挫傷或慢性勞損造成局部肌筋膜增厚粘連,并刺激壓迫腰神經后外側支而發病,主要表現為腰痛、臀部酸痛以及大腿內側疼痛[1]。好發于青壯年體力勞動者和瘦長者,輕者感到腰部不適,不能耐久用力,重者坐立不安,疼痛難忍,稱該病為“腰三橫突周圍炎”或者“腰三橫突滑囊炎”,目前治療方法較多,筆者運用推拿手法配合中藥熏蒸治療本病,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納入本門診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37.6±7.3)歲。發病時間最短6天,最長14年,平均(14.6±5.3)月。單側發病62例,雙側發病28例,有明顯受傷史31例,所有患者均能配合治療。所有患者經X線檢查排除骨折,第三腰椎橫突過長者13例,肥大者11例,左右不對稱者5例,生理曲度改變者29例,32例未見明顯異常。
1.2診斷標準。采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的診斷標準[2]進行診斷。多數患者可于第三腰椎橫突部位觸及壓痛點或硬結/條索狀手感,下肢腱反射,感覺,肌力均正常,直腿抬高試驗。診斷依據:本病多見于青壯年,有慢性腰痛病史,X線檢查腰椎生理曲度變直,第三橫突肥大。出現腰部酸脹疼痛,乏力,充分休息后癥狀亦不能完全緩解,難以長時間維持一種姿勢,腰椎活動受限,尤其在前曲和后伸時明顯,勞累及陰雨天加重。排除椎體或椎管內腫瘤、結核及骨髓炎及嚴重骨質疏松患者。
1.3治療方法。推拿手法:患者俯臥位,醫者站于患者患側,用手掌或大魚際從患者第10胸椎平面起,自上而下輕快、反復按揉骶棘肌和第三腰椎橫突周圍的軟組織,動作宜輕柔,以局部痙攣肌肉充分放松為度,肌肉放松10min后,用大拇指指腹在患者第三腰椎橫突處或條索狀硬結處垂直方向施以柔和彈撥法松解粘連,彈撥由淺入深,由輕到重,以患者能忍受為度,然后順肌纖維方向理筋,時間約5min。點按肝俞、腎俞、大腸俞、膀胱俞、阿是穴、環跳、委中和腰骶角處,排點腰部華佗夾脊穴和足太陽膀胱經的兩條經線。囑患者側臥,偏擺側棘突向上,健側的下肢自然伸直,患側的下肢微屈,術者雙肘分別挾按于患者肩胸前部及髖臀后部,在腰部被動旋轉至最大幅度,趁患者放松之際瞬間作反向扳動,此時可感到腰部有彈動或響聲,偏擺棘突即可復正,操作時手法宜柔和,幅度宜小,點到為止。然后雙拇指從上至下將棘上韌帶理順,再由上至下順次壓一下棘突,同時松動腰部肌肉。中藥熏蒸:海桐皮15g,花椒12g,川芎9g,伸筋草20g,威靈仙12g,紅花9g,路路通15g,當歸10g,紫蘇木10g,艾葉12g,牛膝15g,羌活9g,桂枝6g,細辛9g,防風15g。加水1000mL,浸泡30min后煎煮,沸后煎15分鐘,囑患者仰臥于熏蒸床上,腰及患側臀中部皮膚裸露置于相應洞槽上,溫度介耐受量與舒適量之間,30分鐘/次。
1.4療效判定[3]。痊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腰部活動正常,第三腰椎橫突尖端無壓痛。有效:腰部活動基本正常,第三腰椎橫突尖端有輕微壓痛,勞累、受涼后腰部有酸痛不適感,休息受熱后癥狀消失。無效:腰部活動受限。第三腰椎橫突尖端壓痛明顯。
2結果
本組90例患者均完成治療,痊愈58例,占64.4%,有效32例,占35.6%,總有效率100%。
3討論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屬于慢性腰肌勞損的一種,其病位在筋而未及骨,現代醫學認為第三腰椎橫突處是腰大肌和腰方肌的起點,是腰椎前屈后伸、左右旋轉的活動樞紐,橫突長且彎度大,腰部頻繁活動中所承受的剪力最大,主要依靠周圍韌帶及肌肉來維持其穩定性,當腰部和腹部遭受外傷強烈收縮時,易造成附著點肌肉、筋膜撕裂,產生無菌性腫脹,充血,液體滲出等病理變化[4],久之則發生滑膜、纖維組織、纖維軟骨等的增生、引起橫突周圍軟組織粘連、增厚,造成筋膜攣縮等病理變化,使穿過其中的神經血管受到炎性刺激和機械性擠壓而產生疼痛刺激癥狀。
推拿手法的目的是消除創傷性炎癥和水腫,改善損傷部位的缺血缺氧狀況,促進組織修復[5],早期治療宜溫和輕刺激消炎理筋整復為主,后期治療應剝離強刺激,解除局部粘連。手法痛點彈撥以患者忍受為度,斜扳法要用力適度穩妥,輕巧穩妥,動作果斷快速,切勿暴力施術和強力扭轉,避免加重病情和醫源性損傷。早期病人可臥床休息,減少腰部活動,緩解后可做雙拇指按揉第三腰椎橫突,做前后回旋運動,每天堅持向后倒行,加強腰部肌肉的鍛煉。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屬于中醫學“痹證”范疇,主要因為腰部勞損閃挫,腰椎失養,寒濕襲腰,損傷經脈氣血,導致局部經絡氣血阻滯不通,瘀血留滯腰部而疼痛。現代藥理研究證明:中藥熏蒸所產生的大量中藥離子具有調節人體新陳代謝,調節生理功能,以其特性滲透皮膚并進入體內,使局部微小血管擴張起到舒筋活絡、活血化瘀、祛風散寒、調和氣血的作用,從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滲出水腫的吸收,有利于損傷組織的功能恢復,達到消炎鎮痛的作用。方中獨活、羌活、川牛膝、威靈仙、桂枝,舒筋活絡,驅風祛濕;細辛、防風、海桐皮、花椒、伸筋草、蘇木、艾葉,溫經散寒;川芎、紅花、當歸,活血祛瘀。全方起活血行氣止痛,舒筋通絡,強筋壯骨的藥理功效。
推拿手法配合中藥熏蒸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可加快代謝物的吸收、肌肉痙攣的松馳,減輕局部病變對脊神經后支的刺激和卡壓癥狀,二者作用相互促進,相互增強,迅速提高療效,縮短療程,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避免藥物對消化道的刺激,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艷林,李金學.手法和中藥導入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9):125
[2]唐杰,張軍;孫樹椿,等.規范手法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中醫正骨.2011.6(23):3-5
[3]史文杰.按摩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48例臨床觀察[J].按摩與引導.2005.8(21):27
[4]杜魁生.按摩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72例[J].河南中醫.2008.28(1):14
[5]龔廣峰.推拿結合艾灸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按摩與導引.2007,3(2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