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推拿治療枕項肌筋膜炎的臨床療效。
方法:選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枕項肌筋膜炎患者5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治療組采用推拿治療,對照組采用針刺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結果:治療組15例治愈,9例好轉,有效率達96%;對照組中有10例治愈,9例好轉,總有效率為76%,兩組療效差異顯著(P<0.05)。
結論:推拿治療枕項肌筋膜炎療效顯著。
關鍵詞:推拿肌筋膜炎針刺
【中圖分類號】R22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74-02
枕項肌筋膜炎是臨床的常見疾病,發病后由于頸項部肌肉及筋膜出現急慢性的無菌性炎癥,患者常表現為頸項部肌緊張,頸項部甚至頭枕部的疼痛。此類患者常被誤診為偏頭痛、頸椎病和寰樞椎半脫位等疾病而采用牽引、藥物或旋轉手法加以治療[1-3]。在臨床實踐中作者發現,實際上頸項部疼痛多是由于枕項部的肌筋膜炎所致[4,5],采用傳統的推拿手法治療本病即可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所收治的枕項肌筋膜炎患者50例,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大于5級,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20~71歲,平均年齡(41.5±2.6)歲。所有患者無頭頸部明顯的外傷史,無脊髓及神經根癥狀,無嚴重的心腦及內臟疾病?;颊邿o各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無顱內病變,頭頸部影像學檢查除外器質性病變。枕骨上下線部肌附著點有明確的壓痛。
1.2方法。
1.2.1納入及分組方法。將所選取的5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兩組,一組為治療組,25例;一組為對照組,2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患病時間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采取傳統的推拿治療,對照組采用針刺治療,治療每日一次,一療程為10天,兩個療程后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
1.2.2治療方法。推拿治療方法:依照理傷手法對患者的枕項部肌筋膜進行推拿治療。第一步,患者取坐位,醫者立于其后側或患側。用輕柔的滾法、一指禪推法于患側頸項及肩部治療,配合頸項屈伸和側屈被動運動,約5分鐘;第二步,用拇指點法或按法點按枕骨上下項線的痛點及風池、風府和落枕等穴,每穴約1分鐘。手法強度以患者感到患處痠脹,微痛為宜,重復操作5~10次。再囑患者自然放松頸項部肌肉,醫者作頸部拔伸搖法,使頸項作輕緩的旋轉;第三步,患部用擦法(合擦法)透熱,以活血止痛。
針刺治療:采用常規的針刺方法,對鳳池、風府、天柱、肩井、落枕和翳風等穴進行針刺治療,留針15~30min后拔出。
1.3治療效果評價標準。治愈:患者主要臨床癥狀消失,頸椎活動受限情況消失,偶爾會有頸部不適的感覺,自查X線光片表明患者生理弧度恢復正常,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下降至不大于2級;好轉:患者主要臨床癥狀有明顯減輕,頸椎活動受限情況基本消失,頸部不舒服感覺明顯減少,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下降至3~4級,自查X線光片表明患者生理弧度基本恢復正常;未愈: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并無明顯好轉,頸部依舊無法自如活動,自查X線光片表明患者生理弧度未出現明顯好轉,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無改變。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0級無痛;1~2級偶有輕微疼痛;3~4級經常有輕微疼痛;5~6級偶有明顯疼痛;7~8級經常有明顯疼痛,但仍可忍受;9~10級疼痛難忍。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方差法進行組間分析,計數資料比較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兩個療程的治療,治療組患者中有15例治愈,9例好轉,總有效率達96%;對照組中有8例治愈,11例好轉,總有效率為76%,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差異十分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詳見表2所示。
3討論
枕項肌筋膜炎屬祖國醫學“筋痹”、“痛痹”等范疇,內因為素體虛弱,兼之長期勞累過度,致肝腎虧虛,肝虛不能濡筋,腎虛不能養骨,遷延日久,血脈痹阻,藴積成疾。外因為風寒濕邪入侵,痹阻關節筋脈,則形成局部硬結、粘連或條索狀物等,頸、肩背疼痛,頸部板硬,上肢放射痛。《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指出:“氣血郁滯,為腫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經絡,以通郁閉之氣,摩其壅聚,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愈?!边@說明推拿具有理筋整復,滑利關節的作用。通過手法的作用使痙攣的肌肉組織松弛,緩解血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改變病變部位的血液及營養供應,消除無菌性炎癥,能促進纖維組織炎小結軟化,吸收消散,加速滲出物的吸收,以松解粘連,消除炎癥,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近年來,有關肌肉筋膜病變在疼痛性疾病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而以胸鎖乳突肌為代表的枕下肌筋膜痛在頸椎病和頸源性頭痛中所起的作用也受到關注。肌筋膜痛常被臨床誤診,進而被誤治。胸鎖乳突肌是活動頭頸部的一塊重要肌肉,其一側收縮引起頭轉向對側%同時面部向上抬起。
一些作者從流行病學和解剖學角度對胸鎖乳突肌肌筋膜痛的發病機制和解剖學特點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因工作需要或習慣,長期將頭保持在轉頭姿勢或長期維持扭頭姿勢上時,可造成對頭旋轉對側的胸鎖乳突肌肌腹和其乳突部的肌纖維發生慢性損傷[5]。而推拿是治療肌筋膜痛最為有效和安全的治療手段。胸鎖乳突肌這塊大而圓的肌肉圍繞其縱軸像螺釘一樣被扭轉90度,自身體側方直至身體中線,是頸部主要的屈肌和旋轉肌,其主要功能為穩定、旋轉和彎曲頭部和頸部。它也是頸椎病引起各種頭痛的常見激發點部位。胸鎖乳突肌是最易受損的肌肉之一,有作者采用動伸推拿胸鎖乳突肌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取得了很好的臨床療效[6]。本研究中,推拿組的有效率高于針刺組,表明推拿治療枕項肌筋膜炎較針刺療法更有效。此外,推拿手法是一種無創、無危險、不發生過敏反應及無需特殊治療工具的治療方式??梢姡颇梅椒ㄖ委熣眄椉〗钅ぱ祝椒ê啽悖熜э@著,效果滿意,充分發揮了推拿治療肌筋膜炎的優勢,具有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非,孫海東.刺絡放血療法治療偏頭痛94例[J].中醫外治雜志,2010,19(5):42-43
[2]劉維屏,方震.推拿牽引結合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50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2,47(7):527
[3]劉濤,王明月.手法治療寰樞椎半脫位93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8):864-865
[4]楊先文,高彥平,李義凱.胸鎖乳突肌乳突部形態學特征及其臨床意義[J].頸腰痛雜志2006,27(4):258-261
[5]黃宇琦,高彥平,徐海濤,等.胸鎖乳突肌扳機點疼痛部位及其性別因素分析[J].第一軍醫大學學報,2005,25(1):111-113
[6]羅凜.動伸推拿胸鎖乳突肌對頸椎病患者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按摩與導引2008,2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