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減少腦癱患兒口腔易感因素,增強其生活質量。
方法:對易感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持口腔清潔。
結論:有效的護理是降低口腔感染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感染因素口腔清潔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82-01
隨著新生兒急救醫學和圍生期醫學的發展,早產兒及低體重兒的成活率增加。導致腦癱患病率逐年增加。由于腦癱患兒的腦損傷永久的固定的其臨床表現也是千差萬別,但經常會有感覺喪失、認知及語言障礙從而出現口唇、舌、下頜等運動障礙。加之口腔殘存的一些細菌會使其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發生口腔疾患嚴重影響了患兒的生存質量而要想預防這些口腔疾患就首先要找到其原因然后根據原因采取一定的對策。
1分析易感染的原因
腦癱患兒口腔易感因素究其根本原因無非就是口腔清潔困難及不能有效地配合醫生治療延誤了病情。
1.1口腔清潔。正常的兒童在2歲左右就可以進行牙齒的清潔了,但由于腦癱患兒的自理能力較差甚至有些會喪失導致其不能進行正常的口腔清潔,就會發生口腔疾患例如齲齒、牙周病還有先天性缺陷如唇裂、腭裂、面部外傷等。腦癱患兒牙齒的發生是在胎生期到生后1年之間因核黃疸和其他圍生期損害使牙釉質形成不全,牙齒易發生鈣化,這樣的牙齒本身呈患齲齒狀態,加上各種因素難以保持齒周圍的清潔,從而使齲齒加重。腦癱患兒咀嚼功能和舌的活動均差,使食物殘渣易殘存,加之咀嚼功能不良以軟食為中心,食物滯留在齒周圍所以對于這樣的兒童從早期就應該注意調整食物的內容,并且脫離奶瓶,使牙齒周圍凈化,配合適當的口腔護理,對于較重的齲齒更應早期請牙醫進行專業指導。
1.2缺乏有效的配合。由于神經系統發生病變,使其支配的相關肌肉發生痙攣或癱瘓,影響了其運動發育和精細動作的發育,使其正常的生活動作也延遲。像腦癱患兒的吸吮、舌的控制、上下頜開拉障礙都形成了異常的模式逐漸形成習慣化,固定化。這些障礙在其治療牙病時就會干擾牙醫對牙齒的臨床診治,就會出現治療時患兒不配合而延誤了治療的最好時機。
2有效的護理措施
2.1給與早期的口腔衛生指導。對輕癥有腦癱傾向的患兒未出牙之前可在每次喂奶后用紗布幫其擦拭口腔及牙齒周圍,在出第一顆牙以后可用軟毛牙刷幫其刷牙,重癥腦癱患兒則要護理者的幫助。不但要幫其進行牙組織清潔還要做到早期去醫院聽從牙醫的建議,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2.2刷牙方式。對于腦癱患兒由于其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所以進行有效的刷牙可去除牙菌斑,還可預防各種口腔疾病。如果刷牙方式不當,不但不能起到預防的作用還會帶來不良后果。首先刷牙的時間一定要越早越好并且要循序漸進這樣較小的患兒早期便以適應刷牙為日后打下基礎。其次刷牙的次數每天應至少一次,并可給與睡前漱口或用凝膠先清除牙菌再刷增強效果。然后就牙刷的位置應放置在1—3顆牙面積的大小,每次5分鐘,最少5次,然后在移到下一個面積上,并且要求這兩次有重疊。在刷牙時如果有一些牙齒有畸形或傾斜可用豎刷位,必要時可用牙線輔助其效果。
2.3選擇合適的氟化物。在幼兒時期可用氟滴液滴入患兒口中并在口中均勻散布可使其達到各個牙面起到預防作用,對較大患兒可用含氟的食鹽以及飲用水、口服氟片均可。也可用含氟牙膏進行口腔清潔起到防齲作用。
2.4進行飲食上的調節。腦癱的患兒每天除去必須營養外一定要減少含糖食物的攝入,并且嚴格限制甜食的食用。可只在三頓主食食用,其他時間可以補充膳食纖維不要含糖類食物以減少酸性物質對牙質的侵蝕。達到預防齲齒的效果。
綜上所述如果能正確的引導其運用合理的方式對腦癱患兒進行有效的牙齒清潔及口腔護理將會大大減少其并發癥的幾率,增強其自信心對提高患兒整個生存與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幫助。并使其受損的社會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復。
參考文獻
[1]李曉婕.實用小兒腦癱康復治療技術.佳木斯,2009,540-543
[2]關驊.臨床康復學.北京.2005,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