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觀察銀丹心腦通軟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
方法:7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治療組加用銀丹心腦通軟膠囊每次4粒,每日3次,療程4周。兩組均不加用其他中成藥。
結果:治療組心絞痛癥狀改善及心電圖缺血減輕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銀丹心腦通軟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無論心絞痛癥狀的改善還是心電圖缺血的減輕都有較好的療效,優于單純西藥治療。
關鍵詞:銀丹心腦通軟膠囊冠心病心絞痛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89-01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已經成為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是目前我國成人心臟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筆者對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常規藥物基礎上加用銀丹心腦通軟膠囊能否進一步改善心絞痛的臨床癥狀及心電圖缺血情況進行了觀察,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入選病例均為內科就診患者,均符合WTO制定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1]。共入選病例70人。其中男36人,女34人。年齡<60歲22人,60-70歲42人,>70歲6人。平均年齡65歲。入選病例隨機分為2組,兩組間年齡、性別、病情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日常生活中或者勞累誘發的心絞痛發作每周不少于3次以上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并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納入觀察對象:①典型的心絞痛:平時或發作時心電圖呈缺血改變。②不典型的心絞痛:但心電圖診斷明確者。排除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功能測定2級以上者。
1.3治療方法。兩組均給予常規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西藥阿司匹林、β-受體阻滯劑(無禁忌癥)、硝酸酯類藥物、他汀類藥物等。治療組加用銀丹心腦通軟膠囊(貴州百靈制藥出品),每次4粒,每日3次。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兩組療程均為4周,均不加用其他中成藥。
1.4觀察指標。心絞痛發作的頻率、程度、每次持續時間,含服硝酸甘油的次數。每兩周做一次常規12導聯心電圖檢查。并常規檢測心率、血壓。
1.5療效判斷標準。
1.5.1心絞痛病人臨床癥狀改善評定標準。顯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80%以上。硝酸甘油消耗量減少80%以上;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減少50%-80%;無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減少不到50%;加重:心絞痛發作次數、程度和持續時間,硝酸甘油消耗量增加。
1.5.2心電圖療效標準。顯效:癥狀消失,心電圖復查ST段及T波恢復正常;有效:癥狀減輕,心電圖復查ST段壓低、T波倒置有所糾正;無效:癥狀基本與治療前相同,心電圖復查ST段壓低與T波倒置沒有好轉。
1.6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結果
3討論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發生心絞痛的原因主要機制為冠狀動脈斑塊的破裂、血小板聚集及黏附增加了冠脈的痙攣、非閉塞性血栓形成等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臨床綜合征。西藥通過給予硝酸酯類藥、β-受體阻滯劑、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他汀類藥物等一般可改善心絞痛的發作。但長期應用某些藥物易產生耐藥性,通常加用一些活血化瘀類中成藥以增強療效。本組資料顯示在西藥基礎上加用中成藥銀丹心腦通軟膠囊可提高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效果。其原因可能與其獨特的組方有關。
研究提示,炎癥與血小板活化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與其預后也有者密切的關系。銀丹心腦通軟膠囊具有穩定斑塊、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這種作用是通過多種途徑多機制實現的。其組方是由銀杏葉、丹參、三七、燈盞細辛、絞股藍、大蒜、山楂、天然冰片八味藥組成。銀杏葉提取物高SOD活性及抗自由基作用,對誘發的脂質過氧化物反應有抑制作用[2]。而銀杏葉提取物中的萜類內酯化合物因是血小板激活因子的特異性受體拮抗劑[3]。丹參提取物中所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丹參酮ⅡA具有:①抗急性缺氧作用[4];②抗心律失常作用;③改善血管平滑肌作用[5];④抗心肌肥厚、缺血作用。三七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皂甙,其對血管內皮缺氧損傷有保護作用,對斑塊有穩定作用[6],燈盞細辛具有強的抑制血管內凝血和促進纖溶活性的功能[7]。對缺血心肌再灌注損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8]。能明顯改善不穩定心絞痛患者患者高敏C反應蛋白及D-二聚體水平,對冠狀動脈綜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療療效[9]。山楂具有保護心臟、大腦和肝臟、降血脂、抗脂質過氧化、抗腫瘤、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10]。絞股藍皂甙能與膽固醇結合,阻斷肝腸場循環,減少機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達到降血脂的效果。
綜上所述,銀丹心腦通通過以上等中藥各有效成分聯合協同作用增強了擴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穩定斑塊、抗氧化、對缺血受損的心肌細胞保護等作用。本結論也顯示無論對心絞痛癥狀的改善還是心電圖缺血的減輕都優于單用常規西藥治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中國常見心腦血管疾病診治指南[M].北京:北京科學ians出版社,2000:59
[2]王雁,楊義芳。銀杏葉藥理作用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J].現代應用藥學,2001,18(1):1
[3]黃沛力,曾昭輝。銀杏葉和山楂葉的抗氧化作用[J].中國藥學雜志,1996,31(5):274
[4]孫學剛,賈玉華,張麗華.丹參酮Ⅱ對大鼠缺氧及正常心肌細胞內鈣、線粒體膜電位影響[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2,9(9):21-23
[5]徐長慶,王效銘,范進松,等.丹參酮ⅡA對豚鼠心室肌細胞跨膜電位及L型鈣電流的影響[J].中國雜志生理病理。1997,13(1):43-45
[6]袁志斌,李小輝,李淑慧.三七總皂甙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影響[J].中國天然藥物,2006,
4(1):62-65
[7]谷黨英.燈盞細辛的研究進展及臨床應用[J].河北中醫藥學報,2009,24(2):48-49
[8]趙國安,丁明偉,陳丹,等.燈盞花素聯合預適應對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細胞凋亡的影響[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09,23(1):7-9
[9]卞繼芳,黃培宏,商永芳,等.燈盞細辛對不穩定心絞痛患者高敏C反應蛋白和D2聚體的影響[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5,21(2):226-227
[10]卓斌,譚泳怡.山楂的藥理作用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09,5(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