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分析三聯療法在治療HP相關慢性胃炎方面的療效。
方法:將本組70例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給予三聯療法(奧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莫沙比利),對照組僅給予奧美拉唑和莫沙比利治療。觀察兩組療效,HP的清除率。
結果:治療組總治愈率97.1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43%;治療組HP根除率高達88.5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8.57%,兩組差異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三聯療法治療HP有關的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療效,且清除率較高,使用安全,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HP慢性胃炎治療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00-02
慢性胃炎是內科常見、多發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多種原因導致,造成胃腸黏膜出現慢性炎癥;其中,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最重要的發病原因之一[1]。對于治療HP相關的慢性胃炎,必須要認真選擇合理的、有效的、安全的藥物。本文對7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三聯療法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將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我院從2012年1月-7月共收治70例慢性胃炎患者,通過胃鏡檢查,明顯見有HP感染的跡象。就診之前的1周內未服用抗生素、抑酸劑,以及黏膜保護劑等;排除患者伴有慢性肝、膽、胰等全身性疾病史。
1.2組別分類。隨機將本組70例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35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齡在(37.6±10.8)歲。對照組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齡在(38.3±9.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
1.3治療方法。治療組患者給予奧美拉唑(上海信誼萬象藥物股份有限公司生產),20mg/次,2次/d;阿莫西林(廣州白云藥業生產),1.0mg/次,2次/d;克拉霉素(四川省旺林堂藥物生產),500mg/次,2次/d;均在早餐前和晚上睡覺前口服;且在早中晚餐之前口服莫沙比利(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5mg/次;這些藥物連續使用一周。一周之后便停用阿莫西林和克林霉素,僅改用奧美拉唑和莫沙比利藥物進行治療,具體方法同上。
對照組患者僅給予奧美拉唑和莫沙比利進行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同治療組;療程為四周。
1.4觀察指標。四周后觀察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病癥、胃鏡檢查黏膜的病變情況,以及HP陽性率的變化情況等。同時,還要密切觀察患者在治療期間是否有出現不良反應等。
1.5療效評定。治療四周后對其療效進行評定。顯效:患者臨床病癥完全消失,通過胃鏡檢查黏膜的病變也完全消失。有效:臨床病癥有明顯的改善,胃鏡檢查黏膜病癥有所減輕。無效:經過治療,病癥和胃鏡檢查未見好轉,甚至加重。HP以轉陰的百分比進行評價。
1.6統計學處理。本文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病癥明顯有所改善,治療組的好轉更為明顯,與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不良藥物反應。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有2例患者出現了腹瀉,1例患者出現輕度的頭昏現象,但治療結束后,癥狀完全消失。通過檢查肝、腎臟功能以及三大常規檢查,均未出現任何異常變化。
3討論
幽門螺桿菌是造成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原因。這主要是因為HP所分泌的多種酶對胃上皮細胞具有直接的毒性作用;人在感染HP之后,對胃黏膜免疫產生炎癥反應,造成胃黏膜的萎縮、腸上皮化生及與胃癌發生有關的基因突變[2]。因此,臨床治療慢性胃炎中,根治HP是重要環節,不僅能控制現有的病癥,還能預防疾病的復發。
本文在根治HP方法中,主要是以質子泵抑制劑PPI聯合抗生素對其進行治療,三聯療法是最為常見[3]。奧美拉唑為質子泵抑制劑,不僅能阻斷細胞微泌管上的質子泵,再聯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這兩種抗生素的三聯治療方案,明顯提高了治療的效果;先治療一周后,再輔以常規治療三周。這主要是因為奧美拉唑與抗生素在治療上具有協同作用,能有效抑制HP的活性。本文使用的阿莫西林只能是在pH>4的環境下才能發揮殺菌、抑菌的效果;克拉霉素屬于半合成大環內酯類的抗生素,因此只能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才能充分發揮其自身的抗菌效果。這兩類藥物在與奧美拉唑聯合使用中,明顯延長半衰期,且胃黏膜以及胃組織中的濃度也會隨著升高[4]。本文結果也證實,治療組的治愈率、HP的根除率,明顯都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采用三聯療法治療HP感染相關的慢性胃炎,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安全性較高,不良反應較低,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賀飛,陳宏雄.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09,13(6):529-529
[2]陳光.奧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根除消化性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1):16-16
[3]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第三次全國Hp感染若干問題共識報告[J].胃腸病學,2008,13(1):42-46
[4]曹春宇,湯武亨,李松財,等.舟山群島定海城區幽門螺桿菌耐藥情況監測[J].現代實用醫學,2010,22(10):11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