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應用利多卡因與甘露醇和三聯療法聯合對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86例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病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臨床常規三聯療法進行治療;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利多卡因與甘露醇進行治療。
結果:治療組患者慢性胃炎癥狀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慢性胃炎病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服藥期間沒有觀察到藥物不良反應。
結論:應用利多卡因與甘露醇和三聯療法聯合對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利多卡因甘露醇三聯療法慢性胃炎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09-02
慢性胃炎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多發疾病,該類患者人數大約占消化內科患者總人數的20%左右,其中經過臨床常規治療后其臨床癥狀表現仍然沒有任何改善的患者人數有30%左右。目前,臨床上雖然提出了不少新的治療方法和藥物,但臨床應用的實際效果仍然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究其原因耐藥性也是困擾療效的一個主要原因。本次研究中選取86例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病例,對應用利多卡因與甘露醇和三聯療法聯合對其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抽樣患者為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就診的86例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病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19至73歲,平均45.1歲;患病時間1至15年,平均4.2年;治療組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21至72歲,平均45.4歲;患病時間2至14年,平均4.4年。研究對象自然資料差異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口服奧美拉唑片,每次40mg,每日一次,口服阿莫西林片,每次1g,每天兩次,口服克拉霉素片,每次0.5g,每天一次;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利多卡因,每次5ml,每天三次,口服濃度為20%的甘露醇,每次15ml,每天三次。對兩組患者慢性胃炎癥狀治療效果、胃炎病情復發率、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對比。
1.3治療效果評價方法。治愈:通過胃鏡技術復查并進行快速尿素實驗結果均顯示為陰性,上腹痛脹、噯氣、反酸等慢性胃炎臨床癥狀表現已經徹底消失;有效:通過胃鏡技術復查并進行快速尿素實驗結果均顯示為陰性,上腹痛脹、噯氣、反酸等臨床癥狀表現有所改善,并且不會對正常生活造成影響;無效:通過胃鏡技術復查并進行快速尿素實驗結果均顯示為陽性,上腹痛脹、噯氣、反酸等臨床癥狀表現沒有任何變化。
1.4數據處理。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組間對比進行X2檢驗,P<0.05表現差異具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明顯。
2結果
2.1慢性胃炎病情控制效果。對照組患者經常規三聯療法治療后慢性胃炎癥狀治療效果為:治愈12例,有效19例,無效12例,治療總有效率72.1%;治療組患者經聯合治療后慢性胃炎癥狀治療效果為:治愈16例,有效23例,無效4例,治療總有效率90.7%。兩組慢性胃炎治療效果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藥物不良反應和胃炎病情復發情況。兩組患者在服藥期間沒有觀察到藥物不良反應。兩組藥物不良反應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結束4個月后有11例慢性胃炎病情再次發作,胃炎癥狀復發率為25.6%;治療組患者治療結束4個月后有2例慢性胃炎病情再次發作,胃炎癥狀復發率為4.6%。兩組患者胃炎癥狀復發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濃度為20%甘露醇是高滲液的一種,該藥物的脫水作用較強,通過口服途徑給藥后在胃腸道的吸收量極少,從而使高滲環境迅速形成進而產生脫水,達到使黏膜水腫現象消除的目的。此外,甘露醇可以對胃黏膜的血液循環進行有效改善,使胃黏膜血流量增加,對胃腸的蠕動起到明顯的刺激作用,對胃排空具有促進作用。還可以使患者機體的應激反應減少,使血漿內的皮素含量明顯降低,使黏膜出血得到有效控制。由此可見,濃度20%甘露醇與利多卡因聯合通過口服途徑給藥,可以使慢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等諸多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緩解,達到對該類疾病進行治療的目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濃度20%甘露醇口服后可引起滲透性腹瀉;利多卡因是一種表面麻醉藥,通過口服途徑給藥后患者咽喉會出現麻木感,少數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為了解決該問題,可將該藥物的劑量控制在每次5mL。
參考文獻
[1]黎清成,譚祖穩,梁文華.三聯療法佐用利多卡因和甘露醇治療慢性胃炎180例[J].實用醫學雜志.2010(05)
[2]李國偉.三聯療法佐用利多卡因和甘露醇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5)
[3]趙虹雯.三聯療法聯合利多卡因治療慢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