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評價認知功能訓練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對老年癡呆患者所產生的療效。
方法:對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入住我院的癡呆患者90例,進行認知與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訓練內容為智力訓練、語言訓練、記憶訓練、日常生活能力,為期3個月并做評分。
結果:90例患者通過3個月訓練,認知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較訓練前有所提高。
結論:老年癡呆患者經過認知與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可延緩癡呆的進展,并且是目前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
關鍵詞:阿爾茨海默病認知功能訓練護理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20-01
隨著世界人口逐漸老年化,老年癡呆已成為現代社會中嚴重影響人類生活質量的社會醫學問題。而我國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又是驚人的,因此癡呆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由于癡呆患者記憶力和生活能力退步甚至喪失,使生活質量大大下降。而目前無藥物治療的一組疾病。護理是延緩病情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采用了認知功能訓練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效果良好。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老年癡呆病人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齡最大98歲,最小64歲。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記憶力下降、思維、理解判斷力下降、失認失用、人格改變等,住院天數≥3個月。
2方法
對90例輕度、中度住院患者均進行相同的記憶能力、智力、語言能力、肢體行為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自編了如下訓練項目:①智力訓練:如數數字;下象棋、打麻將、跳棋、撲克;智力拼圖;認字、填字、寫字;讀詩、讀報;手工勞動;識別日常用品;識別人民幣。②日常生活訓練:如站立、行走訓練;扣紐扣;購物;打電話;穿衣褲;整理床鋪;洗臉、刷牙;拍皮球。③瞬間記憶:如記數字;今天是幾號;今天是星期幾;請重復剛才所說的電話號碼;出示給病人鋼筆,眼鏡,鑰匙,請患者回憶,5分鐘后再請患者回憶剛才出示的三件東西。④推理能力:如井底之蛙的含意;元旦、五一、國慶的日期;一年有幾個季節;一年有多少天;簡單算數運算;掩耳盜鈴的含意。語言能力:吐詞清晰度;語言流暢性;詞語連貫性;語言邏輯性。每次各類項目訓練為半小時,每天2.5小時,分別于上午、下午進行,隔天一次,為期3個月。訓練由2名護士,2名護工負責,每次完成后由護士作出評分。
2.1第一階段:評估階段:訓練前明確老年性癡呆診斷,愿意參加并能堅持的患者,由護士使用簡易智能狀態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1]進行心理測試,了解其認知缺陷。
第二階段:拉網式訓練階段:前2個月以共性訓練為主,患者接受所有項目的認知訓練,訓練過程中進一步評估患者認知功能保留與缺失程度;評估患者的性格、訓練嗜好、興趣,從而明確下一步的訓練目標和方向。
第三階段:個體化訓練:最后1個月以個體化訓練為主,在掌握了前2個月患者基礎上,根據其個性特征進行必須項目和選擇性訓練項目的訓練。
2.2測評量表。使用簡易智能狀態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1]對患者進行心理測試,評價其認知變化。
2.3觀察和效果評定。訓練前對護士進行培訓,統一訓練方法及評分標準。對每一類項目中所包含的內容逐一進行評分,采用三級評分法,依據如下:0分:完全不會做,1分:部分會做,2分:全對,然后相加得該類項目總分。訓練開始時做一次評分,以后每兩周做一次評分。3個月后,采用對比分析法對訓練效果進行評價。同時采用簡易智能狀態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1],由兩名護士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評定患者的認知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4統計學方法。用SSPS11.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配對t檢驗。
3結果
4討論
老年癡呆隨著病情的發展,許多高級認知功能如注意力,記憶力,定向力,語言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與此相關的如購物,料理家務,管理財務,穿衣,沐浴,肢體活動等均有下降的表現。為此導致了該病日常生活能力減退,生活質量下降,增加照料者負擔和醫療費用的疾病。此研究對患者訓練前后進行對照觀察,并做出評定。認為訓練對延緩癡呆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可能是通過反復訓練后,患者無論在聽覺、視覺、觸覺等方面都得到了刺激和強化,認知功能的康復可能是內隱記憶的啟動效應起作用的結果。此外,通過內隱學習可以使癡呆患者的記憶能力得以恢復[2,3]。
4.1挖掘潛能,建立患者自我照護能力。開始訓練時患者對提問不假思索回答“不知道”,或我記性不好為由。鼓勵家屬協助并不斷予以激勵手段,將訓練和患者日常生活事件相結合,使其自身感受到我能行、我會做。每位患者都能參加制定自己的日常生活計劃,使日常生活變得有規律。患者的智力、記憶、語言、推理、肢體活動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總體水平均較訓練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可以提示對于老年癡呆患者在目前無有效藥物治療的情況下,給予一定的認知功能訓練和日常生活能力,特別是通過肢體功能訓練,可強化老年癡呆患者肢體活動的靈活性,同時也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4.2調動患者興趣愛好。依照癡呆患者遠期記憶保持時間較長,短期記憶在患病初期即損失,在訓練初期評估已存在的愛好,并以此作為切入點,選擇和患者愛好相關的認知訓練項目,這樣患者容易從中獲得成就感。
4.3尋求幫助,家屬主動參與。內容包括患者疾病治療,全過程認知功能訓練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認知治療:形成患者和家屬參與講座討論、計劃指導、書面教育,時間安排上重視全程指導,經常召開患者家屬座談會,講明全程認知訓練的意義,了解他們的需求,并要求他們能夠積極配合。
總之,經過上述方法對老年性癡呆患者進行認知訓練,患者均在自理能力、與人交流、心理、行為等方面有所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可延緩癡呆的進展,并且是目前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第二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81-95
[2]王力.阿爾茨海默病與帕金森病的記憶障礙[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2,12(3):173
[3]徐文煒.內隱記憶與重性精神病[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6,33(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