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外周動、靜脈雙管同步換血療法在重癥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治療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以肱動脈、外周靜脈作為換出、輸入途徑,輸注與換出平衡的外周動、靜脈雙管同步換血法治療16例重癥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換血前后監測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以及血壓和常用血液生化指標。
結果:換血治療前后血清膽紅素水平的差異有顯著性(P<0.01)。
結論:外周動、靜脈雙管同步換血療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該法具有療效快、副作用少、操作簡便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高膽紅素血癥換血療法新生兒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32-01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早期新生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這種由各種原因所致的疾病,往往屬于間接膽紅素增高,這種重度和間接膽紅素增高常常導致新生兒遺留嚴重腦損傷,甚至死亡。換血是降低膽紅素最快速最直接的方法,它可以快速清除患兒血中游離的致敏紅細胞、膽紅素、炎癥和細菌介質等,換血術是目前治療新生兒重癥高膽紅素血癥的急救措施之一[1]。現將本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6例新生兒重癥高膽紅素血癥,采用換血治療的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9年~2011年6月我院新生兒科因重度高膽紅素血癥行換血術1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制定的換血標準[2],其中1例出現肌張力增高、角弓反張等膽紅素腦病的癥狀。16例患兒中男性10例,女性6例;足月兒11例,早產兒5例;胎齡36±5周;身體質量(2.91±0.76)kg。黃疸原因: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4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8例,敗血癥2例,合并肺炎1例,原因不明1例。
1.2換血前準備。換血前禁食4~6h或抽出胃內容物,藍光照射,糾正酸中毒,輸注白蛋白1g/kg,輸注丙種球蛋白,換血前30min給予魯米那10~15mg/kg鎮靜。選擇備血:ABO溶血者選“O”型洗滌紅細胞與“AB”型血漿配合;其它疾病選患兒同型全血。血源選用枸櫞酸鈉抗凝的新鮮庫血。備血量為150~180mL/kg(雙倍血容量),血液輸入前置于室內預熱到36℃~37℃。
1.3換血方法。將患兒置于開放式輻射臺,予心電監護。建立換血途徑。外周靜脈穿刺成功后接三通開關,暫時開通輸液,再行肱動脈穿刺,成功后,抽血、輸血同步進行。外周動脈穿刺后接延長管、2個三通管,分別接肝素液(濃度6~25U/ml)、抽血用注射器及廢血袋,根據體重、血壓波動情況,每次抽血10~20ml,注入廢血袋,再推注肝素液,維持管道通暢。周圍靜脈持續勻速輸入血液,使輸入與抽出量平衡。并由專人記錄、報告換出和輸入量,觀察監護指標,根據監護儀所示參數調整換血速度。每換100ml,血應注入10%葡萄糖酸鈣1ml。抽、輸血同步于2~4h內完成。換出量比輸入量少10~15ml/kg。換血前后應作血氣分析、血常規、血生化、膽紅素、肝腎功能、血培養等實驗室檢查。
2結果
2.1換血前后膽紅素的變化。換血后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直膽紅素換出率分別為51.84%、52.46%、40.40%,總膽紅素和間接膽紅換血前后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直接膽紅素換血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2.2臨床觀察。本文16例換血過程均順利進行、治愈出院。1例出現膽紅素腦病癥狀的患兒換血后癥狀消失。換血后出現暫時性高血糖癥2例、低鉀血癥并代謝性堿中毒1例、低鈣血癥2例,經合理治療均很快恢復,無一例發生NEC、局部感染、敗血癥等并發癥。本換血前后血紅蛋白、血氣等無顯著變化。
3討論
膽紅素對神經細胞有很強的毒性作用,可致膽紅素腦病,引起后遺癥及危及生命。換血療法能快速置換出血液中的膽紅素、抗體和致敏紅胞等有害物質,使血清膽紅素水平迅速下降,避免膽紅素腦病的發生[3]。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且進一步用于中毒、敗血癥、DIC等方面的治療。傳統換血方法是通臍靜脈一根管道進行交替性抽注血液,存在舊血換出管道死腔等危險,術后并發癥多,常常引起患兒的平脈血壓升降的變化,尤其是患兒門靜脈波動,很容易給血流灌注壓帶來影響,甚至造成患兒腸壞死。90年代采用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技術,并證實該方法具有較高的膽紅素換出率,操作簡便、安全,且輸血與排血速度完全一致恒定,避免血容量波動導致血壓不穩定,對患兒產生不良影響。同時亦減少感染機會及人力物力的消耗。是目前較理想的換血方法。本文換血過程中及術后密切監測患兒內環境平衡,換血前后生化指標無明顯改變,未發現任何并發癥。因此,我們認為外周動、靜脈雙管同步換血療法是一種治療新生兒重癥高膽紅素血癥的簡單、高效、快速且安全的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陳自勵.快速同步換血挽救高膽紅素血癥.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9,14:78-81應用
[2]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葉鴻瑁,丁國芳.全國新生兒黃疸與感染學術研討會紀要(附新生兒黃疸干預推薦方案)[J].中華兒科雜志,2001,52(3):59-62
[3]李春娥.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治療進展.新生兒科雜志,2005,20: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