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研究分析。
方法:對我院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確診的150例幽門螺桿菌陽性的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使用四聯療法進行治療,并對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
結果:150例患者中痊愈130例、顯效17例、無效3例;幽門螺旋桿菌清除147例,根除138例。
結論:使用四聯療法對胃、十二指腸潰瘍進行治療效果顯著,能夠有效的根除幽門螺桿菌,使潰瘍愈合,應在臨床治療中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胃十二指腸潰瘍療效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37-01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在臨床上十分常見的慢性疾病,可以分為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當前有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是引起潰瘍的主要原因[1]。我院對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確診的150例幽門螺桿菌陽性的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使用四聯療法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確診的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共150例,其中97例,女53例,年齡29-77歲,平均年齡47.3歲;所有患者經胃鏡檢測均確診為活動期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使用C14尿素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桿菌均為陽性;潰瘍類型為:胃潰瘍51例,十二指腸潰瘍84例,復合性潰瘍15例;所有患者無胃腸道手術史,沒有嚴重的心、肝、肺、腎等疾病。
1.2方法。給予20mg的埃索美拉唑片,每日一次;120mg的果膠鉍,每日4次;1.0g的阿莫西林,每日2次;0.5g的克拉霉素,每日2次。患者于睡前空腹服用埃索美拉唑,其它藥物為餐后服用,4周為一個療程。患者于療程結束之后進行胃鏡復查,對潰瘍愈合率進行觀察,并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以及藥物不良反應等。
1.3療效判定標準。痊愈:潰瘍面消失,并且能夠發現疤痕形成。有效:潰瘍面減少≥50%。無效:潰瘍面減少<50%[2]。
2結果
150例患者中痊愈130例、顯效17例、無效3例;幽門螺旋桿菌清除147例,根除138例。見表1。所有患者均未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有2例患者出現輕度腹瀉,1例患者出現惡心,全部自行緩解,沒有影響治療過程。
3討論
胃、十二指腸潰瘍是極為常見的疾病。它的局部表現是位于胃十二指腸壁的局限性圓形或橢圓形的缺損。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噯氣等癥狀。本病易反復發作,呈慢性經過[3]。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2種。十二指腸潰瘍較胃潰瘍多見,據統計前者約占70%,后者約占25%,兩者并存的復合性潰瘍約占5%[4]。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因素主要有:胃酸的作用加強,胃黏膜保護作用的變弱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5]。近期研究表明胃酸與幽門螺旋桿菌呈陽性是消化潰瘍產生與復發的重要原因。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除就能夠使潰瘍的復發明顯降低,抵抗幽門螺桿菌的藥物能夠提升潰瘍愈合的根除率與潰瘍的愈合率[6]。筆者所在醫院使用埃索美拉唑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膠體果膠鉍聯合使用能夠有效的對胃酸進行抑制并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使潰瘍愈合,并且藥物不良反應輕微,值得在臨床治療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益農.消化性潰瘍藥物治療的最新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8;20(1):13-14
[2]劉連友,周湘忠.消化性潰瘍內科治療觀狀及評價[J].日本醫學介紹,2007,24(1):41-43
[3]王春靖,傅春彬.耐信、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抗Hp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5):3494—3495
[4]Lunevicius R,Morkevicius M.Comparison of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repair for perforated duodenal ulcers[J].Surg Endosc,2005,19(12):1565-1571
[5]Ates M,Sevil S,Bakircioglu E,et al. Laparoscopic repair of peptic ulcer perforation without omental patch versus conventional open repair[J].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2007,17(5):615-619
[6]Enders KWNg,Lam YH,Joseph JY,et al.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prevents recurrence of ulcer after simple closure of duodenal ulcer perfora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nn Surg,2000,231(2):15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