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肱骨近端骨折術后早期肩關節功能鍛煉的效果。
方法:我院從2011年4月20日~2012年1月11日共進行肱骨近端骨折手術的患者40例,術后對隨機抽取的20例患者進行早期肩關節功能鍛煉指導,此組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余的20例患者不進行早期肩關節功能鍛煉的指導,觀察分析兩組肩關節功能恢復情況。
結果:采用Neer評分標準:觀察組的20例患者中優15例(75%),良3例(15%),可2例(10%),差0例,優良率是90%;對照組的20例患者中優7例(35%),良5例(25%),可2例(10%),差6例(30%),優良率是60%,兩組患者的優良率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對于肱骨近端骨折手術的患者,在術后及時進行早期肩關節功能鍛煉,有助于肩關節的功能恢復,值得臨床治療所借鑒。
關鍵詞:肱骨近端骨折術后肩關節功能鍛煉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40-02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骨折,手術治療的關鍵在于肩關節功能的有效恢復。骨折的不愈合率不高,但功能鍛煉不當常遺留疼痛、無力、肩關節活動受限等功能障礙[1]。對于實施肱骨近端骨折手術的患者,早期進行肩關節功能鍛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損傷和手術可以造成肩部局部軟組織的破壞,在愈合過程中可以形成大量瘢痕組織,導致明顯的關節僵硬,從而影響肩關節功能[2]。同時,骨折治療不當及患側肩部長時間的制動容易造成肩關節囊及周圍軟組織粘連而影響肩關節的活動。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日~2012年1月11日期間,40例進行肱骨近端骨折手術的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20例及對照組20例,觀察組術后進行早期的肩關節功能鍛煉指導,對照組未進行肩關節功能鍛煉指導,對兩組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我院在2011年4月20日~2012年1月11日行肱骨近端骨折手術的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14例,所占的比例是35%;女性患者26例,所占的比例是65%,年齡最小的是48歲,年齡最大的是88歲。致傷原因:摔傷31例,車禍15例,砸傷4例。根據Neer分類:2部分骨折的患者15例,3部分骨折的患者18例,4部分骨折的患者7例;合并內科疾病的患者13例,其中高血壓患者11例,并糖尿病患者6例,心臟病2例。受傷至手術的時間為7h-13d;住院時間最短的是7天,最長的是35天,平均住院時間是17天。將4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20例和對照組2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均沒有顯著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肩關節功能鍛煉。僅對觀察組行肱骨近端骨折手術的術后早期肩關節功能鍛煉做介紹。
觀察組的患者在手術當天行握拳、伸指活動,術后的第2天,指導患者受傷一側的上臂、肩部開始進行鐘擺樣的運動、肘關節的屈伸運動及肌肉等長運動。在手術后的3天,被動活動進行肩關節的外旋、前屈運動,頻率控制在每天3次,每次20min,在每鍛煉3天,肩關節所活動的范圍增加10度。在正規鍛煉的15天之后,開始肩關節仰臥位下的主動屈伸運動,循序增加上肢外展及內、外旋轉的鍛煉。30天后,在進行正規功能鍛煉的同時,也要進行力量鍛煉,比如:利用體操棒或者是木棍做外展、上舉、前屈及后伸的運動;兩臂做游泳或者是劃船的動作,直到肩關節功能的完全恢復為止[3]。
1.3療效評定標準。根據Neer評分標準[4],肩關節可以正常的活動,并沒有疼痛感的為優(90-100);肩關節活動喪失小于10%,時而伴有疼痛的為良(80-89);肩關節活動喪失10%-30%,有疼痛的為可(70-79);肩關節活動喪失大于30%,并伴有長時間的疼痛為差(70以下)。優良率=(優+良)/本組患者人數×100%。
1.4統計學方法。對于資料中的全部數據均采用SPSS14.0統計學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對于計數資料應用X2進行檢驗,以P<0.05為顯著性差異,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目的是恢復肩關節正常功能,早期進行肩關節功能鍛煉,以達到手術應有的療效。有關肱骨近端術后功能鍛煉的報道不少見,多采用階段性的康復鍛煉方法,將其分為三個階段,取得良好效果。第一階段行肩關節被動運動,主動活動患側肘、腕、手等關節,被動活動肩關節,行鐘擺練習、肩關節被動上舉及外旋練習、肌肉收縮練習等。第二階段行肩關節早期主動活動、肌力訓練及肩關節牽伸練習,包括ROM訓練、肩部肌肉收縮訓練等。第三階段行進一步的肌肉牽伸和抗阻力練習,如兩臂做劃船動作或游泳動作、爬墻梯鍛煉、體操及啞鈴等肩部力量鍛煉。本研究中患者術后當天即開始肩關節功能鍛煉,循序漸進,從被動活動逐步轉為主動活動,活動量逐漸增加,肩關節活動范圍由小到大。
在進行功能鍛煉過程中,由于骨折類型、病人體質及健康水平、手術治療方式及骨質疏松等合并癥等情況存在差異,應采取個體化的功能鍛煉。早期的肩關節功能鍛煉主要是被動鍛煉,在被動鍛煉的時候,最好是在醫護人員或者是患者家屬的陪護下,鍛煉的強度要循序漸進,注意不要引起肌痙攣或者是產生明顯的疼痛感,在病人能夠耐受的范圍之內。
綜上所述,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關鍵是恢復肩關節功能,早期進行肩關節功能鍛煉對防治術后肩關節僵硬、活動受限等功能障礙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謝青梅.肱骨近端骨折鎖定加壓接骨板術后肩關節功能的康復治療[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上旬版,2005,21(3)
[2]張偉,王宇陽.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與康復[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8)
[3]劉潔珍,黃雪萍,侯之啟.經皮微創鎖定加壓鋼板治療30例肱骨近端骨折的肩關節功能鍛煉[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9)
[4]錢立群,包英華.肱骨近端骨折術后肩關節康復訓練[J].中醫正骨,2007,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