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在對患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進行牙周治療后,探討牙周治療對于患者的血糖控制有何影響。
方法:從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共對依賴胰島素治療的58例牙周炎患者進行治療。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9例患者。觀察組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進行牙周基礎治療,而對照組則單純控制血糖而不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在兩組患者治療分別對牙周炎臨床指標以及患者空腹血糖、血脂等項目進行檢查,并進行詳實記錄。
結果:觀察組患者在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后,對比前后血糖、血脂、總膽固醇等檢查結果后發現,血糖、血脂、總膽固醇等檢查結果均有所好轉且治療前后檢查結果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則差異不大,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通過對患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可以有效幫助患者進行血糖控制。
關鍵詞:牙周治療糖尿病血糖控制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41-01
眾所周知,牙周炎是由于患者牙周袋內細菌滋生導致感染而引發的牙周組織疾病。但近些年來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也是誘發牙周炎的主要病因之一。通過對患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的分析觀察發現,牙周炎的病情是隨著糖尿病病癥的發生、發展、加重而變化的,而牙周炎對于糖尿病也是否有相似的影響就成為了關注的焦點。研究發現,糖基化終末產物可能會隨著牙周感染而有所增加,因此,對于牙周炎的治療可以幫助糖尿病人進行血糖控制。本院針對依賴胰島素的糖尿病牙周炎患者進行研究,通過對患者進行牙周治療后,比較患者治療前后以和兩組患者的血糖、血脂、總膽固醇等糖尿病檢查結果,證明牙周基礎治療對于血糖控制的影響。現將報告整理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從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共對依賴胰島素治療的58例牙周炎患者進行治療。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齡最大71歲,最小46歲,平均年齡58.2歲。為了保證兩組患者的結果對比具有可比性,在分組時,充分考慮患者的性別、年齡、糖尿病病情及牙周炎病情。所有患者均為胰島素依賴糖尿病患者,且時間在一年以上。經過診斷后發現患者牙周炎病情為中度或重度牙周炎。在治療前,患者三個月內均未采用任何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劑進行牙周炎治療。
1.2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進行牙周基礎治療,而對照組患者則單純控制血糖而不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在進行治療前,對于兩組患者的牙周臨床指標(包括:對患者的牙齦出血、牙周袋深度以及牙周附著程度)、血糖、血脂情況、糖化血紅蛋白以及TNF-α水平進行檢查并記錄,從而作為治療基礎用以后期對比。治療結束后4周、3個月后以及6個月后分別對患者的各項血脂、血糖及牙周炎臨床指標進行復診和檢查。對照組患者在相同時間內同樣進行復診和檢查。
1.3統計學處理。利用SPSS11.5軟件進行患者檢查數據的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且P<0.05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牙周臨床指標、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TNF-α及血脂都沒有明顯差距,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表2。
3討論
盡管牙周炎是局部結締組織感染,但作為全身機體的一部分,其必然影響全身的身體健康。同時,它對機體亦能造成一定傷害。據研究,糖尿病和牙周炎二者有著共同的病理基礎。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對牙周菌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對牙周菌群、中性粒細胞功能、炎癥反應強度、膠原代謝及組織愈合能力的影響,促進牙周炎的發生。但是,牙周感染介導的細胞因子合成和分泌可擴增糖基化終末產物介導的細胞因子(IL-1B、PGE2、MMPs等)反應,以TNF-α作用最為顯著還能調節PMN浸潤與激活,產生更多的TNF-α進一步加重胰島素抵抗和血糖水平升高,造成惡性循環。反之,當炎癥控制時,TNF-α水平降低時,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則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因此,依賴胰島素糖尿病牙周炎患者在進行牙周炎基礎治療后,可以幫助糖尿病人對于血糖的控制。
參考文獻
[1]李崢,沙月琴,張博學等.社區牙周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及血糖代謝水平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43(2):285-289
[2]劉彩云,孫劍,孟楊等.牙周基礎治療對2型糖尿病相關性牙周炎患者血糖控制的Meta分析[J].國際口腔醫學雜志,2012,39(2):163-167
[3]張煜,李雪,滕志海.牙周基礎治療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9,25(5):722-724
[4]谷宇新,姜斌,張金廷等.牙周非手術治療對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和糖化白蛋白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0,50(3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