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對真菌性鼻竇炎的病理特征與發病臨床表現進行研究,找出正確的治療方案與手段。
方法:50例患者在全麻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比內鏡手術,從中找出引發真菌性鼻竇炎的真正原因。
結果:50例患者在經過治療之后,病癥都已經消失,其中的并發癥消失。手術之后的第一個月中每一周都要換藥,而手術后的第二與第三個月要每隔兩周換一次藥。同時要用生理鹽水清洗手術腔。
結論:真菌性鼻竇炎是一種比較特異的鼻竇炎病癥,這種病癥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一旦轉換成惡性的腫瘤,就會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加快對鼻內鏡下治療真菌性鼻竇炎臨床的研究,是當前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而又艱巨的任務。
關鍵詞:鼻內鏡治療真菌性鼻竇炎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42-01
真菌性鼻竇炎是在醫院臨床治療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特異性鼻竇炎。引發真菌性鼻竇炎的重要病因包括:曲霉菌、濕熱氣候、經常接觸花盆與土壤、局部的慢性炎癥或者竇腔中的分泌物滯留以及同側上列的牙齒發生病變。這種疾病不僅影響人們的睡眠質量,降低消化系統的功能,而且極易引發哮喘、記憶力差、疲勞以及食欲不振等病癥。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本組有50例真菌性鼻竇炎的患者,男性有26例,女性有24例。其中年齡為24-62歲,平均年齡為54歲。這些病例的病程大都在半年到13年之間。50例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鼻塞、流膿涕等一些慢性鼻炎癥狀的患者有40例,涕中帶血的患者有15例,流惡臭或者米湯樣液的患者有5例,頭痛的患者有16例,其中嗅覺消退的患者有3例。
在鼻內鏡手術之前,在檢查過程中,發現鼻甲息肉發生病變的患者有6例,鼻腔粘膜充血以及有分泌物的患者有19例,鼻中隔偏曲影響通氣的患者有23例。50例患者的病變是單側的發病,其中有10例上頜骨的內側骨質被吸收,有30例患者的上頜竇的內側壁向鼻腔膨出。
1.2方法。50例患者在全麻醉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鼻內鏡手術。在此過程中,要對30例患者進行鼻中隔偏曲橋的矯正手術,切除10例患者的鼻息肉。有蝶竇或者篩竇的患者要在此次手術中,進行擴大蝶竇的開口,開放篩竇,逐漸清除竇腔內的息肉樣變黏膜。在手術中,要及時徹底地清除患者竇腔內所殘留的真菌團塊,盡量保留表面光滑,同時又具有輕度的水腫的黏膜,最后要用適量比例的生理鹽水清洗竇腔。
2結果
本組50例真菌性鼻竇炎患者在經過精心地治療之后,都已恢復了健康,而且沒有相關并發癥的出現。在手術之后的第一周內,要用0.9%的生理鹽水清洗手術鼻腔,堅持一周一次。同時要定期地去指定的換藥地點去換藥,從而充分保證鼻竇與鼻腔引流的通暢。
患者在術后的一段時間內,全身沒有應用抗真菌藥。對于在復查過程中發現鼻竇腔內所殘留的真菌團塊,要在鼻內鏡下取出。在半年到一年的回訪過程中發現,鼻淚管損傷、頭痛、鼻塞以及異味等癥狀已經消失。
3討論
真菌性鼻竇炎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特異性鼻竇炎,它可以分為非侵襲性真菌鼻竇炎或者侵襲性真菌鼻竇炎兩種。非侵襲性真菌鼻竇炎的病理特征是真菌的感染只是局限在鼻竇腔內,而骨壁與黏膜內沒有真菌的侵犯。鼻竇內發生病變的特征是壞死樣物、灰黑色團塊狀,在鼻內鏡下的特征是可以看見大量的孢子、真菌菌絲、上皮細胞以及退變的白細胞等,鼻竇黏膜發生增生或者水腫。而侵襲性鼻竇炎的病理特征是真菌感染的部位包括:鼻竇腔、骨壁以及鼻竇黏膜,再者是眼眶、前顱底。一旦發生病變,其所表現的特征是:干酪樣物、壞死組織以及大量的粘稠分泌物,會在很大程度上引發血管栓塞、骨質破壞、血管炎或者組織壞死。
導致真菌性鼻竇炎病發的主要原因是真菌的侵襲,這種真菌是一種條件性的真菌,它可以長期性地在鼻腔鼻竇的黏膜中生存。但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患者全身的抵抗能力下降或者鼻腔鼻竇的通氣功能被阻礙。真菌性的鼻竇炎大多是單側病發,其中上頜竇病變是非常常見的。當真菌侵入人體,人體的防御技能逐漸下降。如若長期性地服用激素、抗生素或治療免疫功能障礙或者患慢性的消耗性疾病的時候,都有可能引起真菌性鼻竇炎的病發。
真菌性的鼻竇炎的臨床表現包括:單側鼻塞、惡臭、流鼻涕、支氣管哮喘以及鼻息肉。在CT檢查的基礎上,可以發現患者鼻竇腔中的密度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增高,其中有條索狀的鈣化影與棉絮狀的小團塊。用冠狀CT對患者的鼻腔進行掃描,既可以充分了解患者鼻腔的病變程度與病變范圍,而且可以為手術提供最精確的數據信息。
在真菌性鼻竇炎患者進行手術的過程中,需要堅持的原則是:徹底地清除鼻竇內的壞死組織、鼻息肉、干酪樣物,通過鼻內鏡手術將鼻竇腔開放,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促進患者鼻竇腔與鼻腔的引流與通氣,改變真菌類微生物生存的外部環境,降低真菌性鼻竇炎復發的機率。
利用鼻內鏡對真菌性鼻竇炎患者實施手術,但其中的關鍵所在是術后的清洗與檢查。在術后可以定期去醫院的鼻內鏡手術室進行鼻竇腔的清洗工作,同時要口服粘液以促進藥物的排出。
當前,真菌性鼻竇炎多在青少年與老年身上出現,不僅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而且對他們的工作學習都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要注意針對性鼻竇炎的預防工作。首先是要多吃大蒜與洋蔥、種子油與葵花籽;其次是要多吃具有充血作用的調味品與草藥,比如說,姜、麝香草以及接骨木花;三是平時要注意鼻腔的衛生,在擦鼻涕的時候,要按塞一側的鼻孔,用力外擤。政府要利用財政手段與行政手段,加大對真菌性鼻竇炎的研究與支持力度。同時要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加大對真菌性鼻竇炎危害的宣傳力度,加深人們對該病的認識,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真菌性鼻竇炎的預防工作。
參考文獻
[1]金士劍,陳小友.鼻內鏡下手術治療真菌性鼻竇炎58例臨床分析[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08(3):34-36
[2]彭凱.鼻內鏡手術治療真菌性鼻竇炎[J].中國醫療前沿,2009(10):25-27
[3]任金龍.鼻內鏡手術治療真菌性鼻竇炎40例臨床分析[J].中國鄉村醫藥,2008(11):15-17
[4]張金玲,王淑惠.真菌性鼻竇炎診斷及治療進展[J].醫學綜述,2009(12):41-43
[5]王小琴.鼻內鏡手術治療真菌性鼻竇炎38例臨床分析[J].北京醫學,201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