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訓練對呼吸系統疾病康復的影響。
方法:選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100例患者采用呼吸訓練治療,對照組100例患者采用常規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一個療程,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回顧。
結果:治療組100例患者中,顯著有效87例,有效7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4.0%;對照組100例患者中,顯著有效56例,有效23例,無效21例,總有效率為79.0%,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呼吸訓練在呼吸系統疾病康復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無創口、無痛苦和方便、快捷的特征,醫療費用很低,具有較高使用價值,有效控制和預防疾病的產生,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呼吸訓練呼吸系統疾病康復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50-01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醫療科技不斷進步,康復醫學水平不斷完善和發展,呼吸訓練在臨床中受到廣泛應用,能夠協調患者呼吸肌功能,增加胸廓活動,使患者肺活量和吸氧量得到增加,對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功能產生影響,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同時,呼吸訓練具有便捷、易于操作、無創傷和開支小的特征,患者和家屬容易接受。本文選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其中100例患者采用常規方式進行治療,并與同期采用呼吸訓練的患者進行對比分析,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患者121例,女性患者79例,年齡為27歲至51歲,平均年齡為29±2.9歲,病程為3個月至6年,平均病程為1.6±0.6年。將200例患者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100例,兩組患者均符合疾病納入標準,患者為肺功能不全或門診行通氣、換氣,各臨床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可以進行組間比較。
1.2方法。治療組患者進行呼吸訓練;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式。
呼吸訓練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腹式呼吸訓練、保持呼吸道暢通、增加心功能和恢復活動力。腹式呼吸訓練指的是延長呼氣和吸氣的時間,使用腹腔進行較慢、較深和規律的呼吸,實現患者的自我調節,腹式呼吸的目的是提高患者膈肌的收縮效率和能力,避免胸式呼吸的缺點,關鍵在于協調腹肌和膈肌的活動,呼氣時,收縮腹肌,松弛膈肌,使呼吸潮氣量增加,吸氣時,收縮膈肌,松弛腹肌,增加吸氣量,減少輔助呼吸肌產生的無效勞動,保持其處于松弛休息的狀態,減少呼吸消耗,緩解患者呼吸困難的現象。保持呼吸道暢通指的是選擇抗生素進行治療,配合中草藥輔助,提高霧化吸入的效果,避免患者的無效咳嗽,指導患者使用正確的方式咳嗽。提高心功能指的是患者因勞動強度減弱,會使肺功能水平無法與患者活動能力相適應,因此,應該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有計劃和有針對性的健化程序。
1.3統計學處理。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X±S),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呼吸系統疾病會對社會群眾的健康產生重要影響,在臨床中十分常見,呼吸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氣體交換,保障人體的新陳代謝,呼吸系統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會對患者心臟功能產生影響。呼吸訓練在患者康復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使用價值很高,在呼吸內科和胸外科的護理中十分常見,為有效性較高的干預手段,合力開展呼吸訓練,能夠降低患者痛苦,減少住院時間,避免患者服藥數量較多,緩解患者產生氣短、氣促等癥狀,轉變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壓抑、緊張等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使其工作能力、運動能力和生活自理水平不斷提高,通過有效的護理指導,提高患者對相關疾病的了解水平,對疾病進行有效的控制和預防,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學敏,侯來永,白偉,等.呼吸訓練對理解期老年量度COPD患者生存質量日常生活活動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6,21(4):307-310
[2]周玲君,趙繼軍.呼吸訓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治療中的應用現狀及展望[J].護理研究,2005,19(3):478—479
[3]韓江娜,朱元玨,李舜偉.非器質性呼吸困難的診斷和治療[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4,26(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