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茵梔黃顆粒聯合思密達治療肝炎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效果。
方法: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將70例肝炎性肝硬化的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35例,對照組患者服用思密達,每次300ml,每日三次,用溫水調勻后服用,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加服茵梔黃顆粒6g,每日三次,使用40ml溫水調勻口服。
結果:治療組和對比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茵梔黃顆粒聯合思密達治療肝炎高膽紅素血癥具有較好療效,能降低患者不良反應,幫助其早日恢復健康,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茵梔黃顆粒思密達肝炎高膽紅素血癥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61-02
病毒性肝炎在恢復期膽紅素會持續上升,使臨床治療難度提高,本文選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肝炎高膽紅素血癥患者70例,討論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肝炎高膽紅素血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文選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肝炎高膽紅素血癥患者70例,病例排除甲狀腺、胰臟、腎臟疾病,無溶血性黃疽、肝外阻塞性黃疽,無藥物過敏史,患者具有良好依順性。使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35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為20歲至59歲,平均年齡34.9歲;治療組患者35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為25歲至51歲,平均年齡38.1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各有1例出現輕度消化道感染,在持續服藥后癥狀消失,無患者因不良事件停止試驗。
1.2方法。對照組患者每日服用思密達三次,每次300ml,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茵梔黃顆粒,每日三次沖服,每次6g,4周為一個治療。
1.3療效判定。顯著有效的療效標準為:總膽汁酸和總膽紅素水平與治療前相比顯著下降80%以上或恢復正常;有效的療效標準為:總膽汁酸和總膽紅素水平與治療前相比下降50%以上,80%以下;無效的療效標準為:總膽汁酸和總膽紅素水平與治療前相比無上升或明顯改善。
1.4統計學分析。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X±S),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肝炎高膽紅素血癥患者在以往的臨床治療中,多使用苯巴比妥,但其依賴效應和鎮靜作用較大,限制了應用范圍,思密達是醫學界廣泛認可的退黃制劑,具有較好的利膽作用,保證肝細胞膜的流通性和完整性,降低肝細胞的調亡,提高免疫力,經臨床驗證后顯示,思密達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對DSB、TSB、ALT和AST有明顯改善,能夠降低TBA,但費用較高,較難在普通患者中普及。思密達的成分主要為蒙脫石微粒,溫水調服后以小顆粒等形式在腸道內存在,不容易吸收,極易吸附氣體,有助于固定抑制攻擊因子,吸附膽酸,降低膽紅素濃度。中醫治療受到醫學界的廣泛關注,茵梔黃顆粒為梔子、茵陳、金銀花和黃岑苷等提取物構成,具有退黃、利濕、解毒和清熱的功能,其中茵陳利膽功能的成分有綠原酸和茴屬香豆酸,有助于排出膽紅素,提高膽酸水平,增加膽汁分泌,梔子同樣能促進膽汁分泌,金銀花具有調節免疫、抗氧化、止血、保肝、抗炎、解熱、抗病毒和抑菌等作用,主要成分為綠原酸,具有療效顯著的保肝退黃作用。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具有不良反應較低、費用少的特征,有助于提高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蔣鳳霞,張鋒.茵梔黃顆粒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356例療效觀察[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0(06)
[2]劉延奎,單振武,徐曉光.茵梔黃顆粒的急性毒性和保肝作用研究[J].齊魯藥事.2004(06)
[3]毛英,張鋼,李華.茵梔黃注射液佐治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療效觀察[J].中外醫療.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