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藥敏試驗對臨床合理選擇抗菌藥物的意義。
方法:回顧性總結2011年3月-2012年7月期間我院藥劑科的藥敏性實驗呈陽性的化驗單資料52份,總結了耐藥性實驗分類及方法,統計根據實驗結果更換的抗菌素種類,以及沒有更換的抗菌素中,臨床上證實有效的抗菌素種類,以此來評價藥敏試驗對臨床合理選擇抗菌藥物的意義。
結果:藥敏試驗分為以下實驗方法:紙片擴散法、Etest法和瓊脂對倍稀釋法。我院根據藥敏實驗結果更換的抗菌素21例(40.4%),繼續使用的抗菌素30例(57.7%),其中臨床證實仍有效的8例(26.7%),無明顯臨床效果的22例(73.3%)。
結論:藥劑科的藥敏試驗結果對臨床合理選擇抗菌藥物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關鍵詞:藥敏試驗抗菌藥物紙片擴散法肉湯對倍稀釋法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66-01
抗菌藥對細菌性傳染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臨床上不科學的、盲目的濫用抗菌藥,很多致病性細菌產生了耐藥性,使得抗菌藥對細菌性疾病的控制效果越來越差,藥敏試驗對臨床合理選擇抗菌藥物顯得十分有必要[1,2]。
隨著新型致病菌的不斷出現,抗菌藥的防治效果越來越差。并且各種致病菌對不同的抗菌藥物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細菌的不同菌株對不同抗菌藥物的敏感性也有差異。長期以來,各種致病菌耐藥性的產生使各種常用抗菌藥物往往失去藥效,以及不能很好的掌握藥物對細菌的敏感度,所以一個正確的結果,可供臨床醫師選用抗菌藥物的參考,并提高療效[3,4]。本文回顧性總結2011年3月-2012年7月期間我院藥劑科的藥敏性實驗呈陽性的化驗單資料52份,總結了耐藥性實驗分類及方法,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實驗資料。本文進行統計的資料對象來自于2011年3月-2012年7月期間我院藥劑科的藥敏性實驗呈陽性的化驗單資料52份,其標本采集來源主要以參與調查患者的痰液為主,其次有膿液、患者分泌物等。采集標本的患者年齡范圍為3歲-65歲,平均年齡為32.43歲±21.45歲。統計資料入選標準:納入統計資料的患者均再服一種或二種抗菌類藥物,所有參與調查的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參與該項調查。
1.2實驗方法。本院藥劑科藥敏實驗的方法主要有一下幾種:紙片擴散法、Etest法和瓊脂對倍稀釋法。紙片擴散法主要步驟是將干燥的浸有一定濃度抗菌藥物的濾紙片放在已接種一定量某種細菌的瓊脂平板上。經培養后,可在紙片周圍出現無細菌生長區,稱抑菌環。測量抑菌環的大小,根據判讀標準即可判定該細菌對某種藥物的敏感程度。Etest法是一種定量的抗生素藥敏測定技術,此試驗是稀釋法和擴散法的結合產物,可用于在瓊脂培養基上判定某抗生素對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濃度(MIC),用μg/ml表示。E試驗能用連續的MIC數值直接對抗生素的藥敏試驗結果進行定量。瓊脂對倍稀釋法主要步驟為將待測菌配制成1.2×107ml濃度。用多頭接種器或加樣器在每一濃度梯度的肉湯或瓊脂中加入菌懸液使其達最終濃度(肉湯稀釋法為105ml,瓊脂稀釋法為104點)。置35℃培養18-24小時,觀察結果。
2結果
我院根據藥敏實驗結果更換的抗菌素21例(40.4%),繼續使用的抗菌素30例(57.7%),其中臨床證實仍有效的8例(26.7%),無明顯臨床效果的22例(73.3%)。具體調查表如下表1。
3討論
根據我院藥劑科的藥敏實驗結果進行再次選擇相同的抗生素類藥物現象仍然存在,這是不合理的,其不合理性的表現主要有二個方面:
3.1醫生的專業素質而言,經驗不足的醫師仍未完全了解和掌握抗菌藥物抗菌譜范圍。例如某位患者的藥劑科藥敏實驗結果為他布蘭漢菌種,該菌株為革蘭氏陰性細菌(G-),在臨床上應該采用頭孢替唑鈉來進行抗菌,該藥物屬于第一代的頭孢菌素(頭孢菌素共四代),其藥敏試驗結果為中性,故推測其對細菌的針對性不強(不如第三代頭孢菌素美洛西林的敏感性強),但是醫師并沒有及時調整該抗生素的應用,主要原因即為經驗不足的醫師仍未完全了解和掌握抗菌藥物抗菌譜范圍。
3.2少數臨床醫師對相應藥理知識的缺乏,從而導致抗生素類藥物的選藥的不合理性。例如對某患者的藥劑科藥敏實驗結果為大腸埃希菌對頭孢曲松耐藥,但是對于頭孢哌酮舒巴坦液保持較高敏感性,由此應該選用含酶抑制劑(頭孢哌酮舒巴坦液)來進行抗菌治療,但是臨床上仍然選擇頭孢曲松繼續用藥,顯然屬于用藥不合理。
參考文獻
[1]趙亮,劉晶晶.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及其耐藥性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15):99-101
[2]李慧慧,王麗,胡海燕.泉州地區9家醫院2008年臨床常見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監測[J],中國藥師,2010,13(8):211-213
[3]吳小莉.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藥性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115-117
[4]David, Wu YuKun. Beijing area community acquired simpl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athogens to commonly used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vitro activity analysis [J], urol, 2012, 55 (2) :34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