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患者的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
方法:對我科2011年3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共58例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護理前QQL標準評分為(19.45±2.32)分,護理后QQL評分為(38.76±11.93)分;經統計學分析,護理前后患者QQL標準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對腹腔鏡下行結腸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實行科學、全面、系統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關鍵詞: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88-01
結腸癌是消化系統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臨床治療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傳統手術治療創傷大,術后患者恢復慢[1]。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改變以及醫學技術的不斷提高,腹腔鏡技術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與開放式手術相比,具有手術切口小、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能較好地保護器官功能以及并發癥少等優點。我科自2011年3月到2012年6月共實施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58例,并在圍術期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科2011年3月到2012年6月共收治的58例結腸癌患者,其中男27例,女31例,年齡38~72歲,平均年齡(45.73±3.67)歲;病史5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15.74±7.03)個月;其中升結腸癌8例,橫結腸癌5例,降結腸癌7例,乙狀結腸癌38例。
1.2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氣管插管行全身麻醉后,在腹腔鏡下行結腸癌切除術。
1.3護理方法。
1.3.1術前護理。
1.3.1.1心理護理。腹腔鏡下行結腸根治術是近幾年才開展起來的微創新技術,患者對此手術方法了解較少,擔心微創手術會使癌細胞不能完全切除,又擔心其會對預后產生影響[2]。因而,患者較易出現緊張、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應主動與患者溝通,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并根據患者的心理情緒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以消除患者負面心理情緒。同時,向患者講解有關腹腔鏡手術及結腸癌相關知識,并介紹行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成功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法,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
1.3.1.2腸道準備。手術前3d開始給予患者進食半流質飲食,術前1d下午口服恒康正清電解質溶液行全腸道灌洗,大便呈無渣清水狀后可進食少量白糖水,晚上10PM后禁飲禁食,以防止術中嘔吐的發生[3]。
1.3.1.3皮膚準備。由于在腹腔鏡下行手術時,要在臍窩處建立觀察孔,而臍窩是污垢比較容易沉積的地方,因而,護理人員術前應做好臍窩的清潔與消毒,以防止術中傷口發生感染。
1.3.2術中配合。病人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協助其躺在手術臺上,并多與患者交流,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其緊張程度,直到麻醉完成后。醫生進行手術時,護理人員要密切配合醫生工作,并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必要時遵醫囑給予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1.3.3術后護理。
1.3.3.1病情觀察護理。術后給予患者24h持續心電監護,密切觀察患者脈搏、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4];同時,注意觀察患者手術切口有無液體滲出,皮膚有無紅、腫、熱、疼等表現,如發現患者異常,及時告知醫生處理。
1.3.3.2體位的護理。患者回到病房后,給予去枕平臥位,待麻醉消失,患者清醒且病情穩定后可取患者半臥位,同時,定時對患者進行翻身,拍背,鼓勵雙下肢活動,以防止患者因翻身不及時而導致壓瘡及墜積性肺炎的發生以及深靜脈血栓的形成。若病情允許,術后1-2天即可床邊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預防腸粘連。
1.3.3.3引流管的護理。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及流量,妥善固定各種導管接袋或負壓器,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牽拉時引流管發生滑脫、扭曲、折疊。每天定時用碘伏清洗會陰部,以保持會陰部清潔,避免泌尿系統感染的發生。
1.3.4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心理情緒與疾病轉歸的關系,并囑患者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心情愉悅,避免不良情緒刺激;同時,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堅持有氧運動,但運動應以患者不感覺累為宜;并告知患者注意休息,保持瘺口清潔。出院時,告知患者要定期來院復查。
1.4評價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者的生活質量(QOL)變化。
2結果
本組患者手術平均時間(169.35±1.27)min,肛門排氣時間在3~6d,住院7~20d。平均住院天數為(13.06±2.54)d。術后3例患者發生胃腸道反應,1例切口感染,1例腸粘連,無死亡病例。護理前QQL標準評分為(19.45±2.32)分,護理后QQL評分為(38.76±11.93)分;經統計學分析,護理前后患者QQL標準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腹腔鏡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用于治療結腸癌的新技術,雖其具有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但仍屬于創傷手術,圍術期的風險性也較高,且易發生切口感染、胃腸道反應等并發癥。因而,應提高圍術期護理水平,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充分做好術前準備,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并加強引流管、體位等多方法護理干預,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對腹腔鏡下行結腸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實行科學、全面、系統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雪茹,金玉珍,潘一衡,黎惠娟,練慧萍.腹腔鏡下行結腸癌根治的術后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04(22):208-209
[2]遲培環,趙琪琴,遲培芳.老年人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圍手術期護理[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01):33-34
[3]鄧雅林,郝俊平,鄧雅琴.腹腔鏡結腸癌切除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1,43(08):1009-1010
[4]丁瑛.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圍手術期的護理[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0,(03):60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