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對腦出血病人早期康復的影響。
方法:
回顧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120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以心理護理),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結果:觀察組患者經過心理護理后,焦慮、抑郁狀態明顯減輕,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心理護理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能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可明顯減輕患者的焦慮程度,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并能夠提高患者肢體運動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腦出血心理護理早期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06-02
腦出血是原發于腦實質內的非創傷性出血,是由于腦實質內的血管破裂而出血,腦出血后,血液極易在腦內形成血凝塊,常發生于高血壓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血凝塊具有占位性和壓迫性,很容易引起顱內壓增高和腦水腫,患者會出現頭痛、惡心、嘔吐、昏迷、語言障礙和偏癱等癥狀,是我國老年患者死亡和致殘的主要疾病之一[1]。腦出血起病急、病情重,短時間內患者的神志就會模糊甚至昏迷,搶救不及時,很容易導致腦部并發癥甚至死亡[2],本文對我院收治的腦出血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觀察對患者早期康復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2月—2011年10月來我院治療腦出血的患者120例,年齡46—81歲,平均年齡68歲,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49例,入院時神志清楚57例,語言障礙53例,發生嗜睡、昏睡36例,昏迷27例,6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體癱瘓。出血部位:腦葉27例,基底節及內囊52例,外囊31例,丘腦2例,其他部位8例;出血量平均51.4ml。38例患者行血腫腔或腦室鉆孔引流術,82例行開顱血腫清除術。經過漢密頓焦慮量表、漢密頓抑郁量表進行評估單純焦慮的患者74例,單純抑郁的患者78例,抑郁伴焦慮者52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心理護理。
1.2常規護理。給予患者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安靜,昏迷的患者給予太高床頭30°,可以降低顱內壓,減輕腦部水腫,頭偏向一側,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搬動[3]。密切觀察和監測患者血壓、呼吸、心率及神志等生命體征變化,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給予吸氧,對于昏迷的患者防止分泌物阻塞發生窒息或肺部感染。及時清除口腔、鼻腔內的分泌物,加強口腔護理,飯后要漱口。定時幫助患者翻身和給予患者扣背,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褥瘡的發生,利于患者排出痰液。定時開放引流管,并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引流量,檢查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暢,并做好消毒措施。每日清洗會陰部,保持清潔。留置導尿管的患者要進行密閉式沖洗膀胱,并對尿道口消毒,防止感染,定期更換導尿管。保持室內干凈、整潔、舒適、安靜、空氣流通,保持室溫18—22℃,濕度50~60%。保持床單和患者衣服整潔、干凈、干燥,及時更換床單和衣物。注意患肢的保護,防止受寒、受壓。指導家屬為患者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多食用富含維生素、高蛋白的食物,適當蔬菜和水果,飲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對吞咽困難的患者給予流食小口喂食,必要時給予鼻飼。患者意識轉清時,對有失語癥的患者急性語言康復訓練,先從單音節開始,逐漸復雜,反復訓練,進場進行對話練習,強調吐字清晰、語句流暢。
1.3心理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患者在臨床護理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患者不良心理。患者由于起病突然,會產生緊張恐懼、消極的心理,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和康復。腦出血患者大部分都會發生語言障礙和偏癱,所以患者忽然什么事情都需要別人幫助,手腳不能動,自己的需求不能表達,日常生活起居都需要別人幫助,對自己的病情不知道能否康復,是否會失去生活能力,擔心會給自己需要被照顧而給家庭造成壓力和負擔,患者受到很大的刺激,會產生應激情緒,表現為緊張、恐懼、焦慮、抑郁等,發生癱瘓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語言障礙的患者,發音不清楚或經常口角流涎,常常會產生自卑感。
1.4評定標準。
1.4.1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高于60分為良(生活基本能夠自理),41~60分為中(中度功能障礙,生活需要幫助),40—20分為差(重度功能障礙,生活依賴明顯),低于20分完全殘疾,生活完全依賴。
1.4.2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7分為非焦慮,≥7分為輕度焦慮,≥分14為中度焦慮,≥21分為重度焦慮。
1.4.3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8分為非抑郁,≥8分為輕度抑郁,≥分17為中度抑郁,≥24分為重度抑郁。
2結果
見表1。
通過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經過臨床護理和心理護理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腦出血又稱為腦溢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的出血。主要發生于中老年人,老年人患病后,常常會發生失語、偏癱,因此會產生失望、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對康復沒有信心,對治療不配合等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因此心理護理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常規臨床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與患者進行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能夠消除患者不良情緒,避免情緒激動,可明顯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并能夠提高患者肢體運動能力,增強患者自我康復意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主動配合治療,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徐國蘭,程瑞蓮.腦出血患者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1,5.14(9):321-322
[2]王卉.腦出血急性期病人51例護理體會[J].中國健康月刊,2011.4(30):177
[3]馬瑞,劉亞囡.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J].醫學信息,2011,4.4(24):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