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藥物處理與護理手段對剖宮產術中產婦寒顫的不同效果。
方法:選取400例于我院手術室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以隨機法將其平均分成藥物組(200例)與護理組(200例);藥物組針對術中寒顫癥狀單純使用藥物(阿托品、曲馬多藥)進行處理,護理組則采取保暖、心理護理、常溫輸液法等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對比兩組產婦術中發生的寒顫情況及寒顫強度。
結果:兩組寒顫發生率對比,藥物組(40.5%)明顯高于護理組(18.5%),兩組對比具有顯著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發生寒顫強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針對剖宮產的產婦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明顯降低剖宮產產婦手術中寒顫的發生率,減少患者術中不適感。
關鍵詞:藥物處理護理干預剖宮產寒顫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17-02
剖宮產是可有效解決難以進行陰道正常分娩的手術。據相關數據顯示,采取剖宮產術手術,不但可以降低圍產兒及孕產婦的發病率,還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但是在剖宮產術中,產婦多會因為過大劑量的麻醉藥物作用、硬膜外阻滯麻醉及對手術恐懼等因素出現寒顫反應。術中發生寒顫,不但會給產婦帶來不適感,還會對手術操作、輸液通道維持以及臨床檢測等方面造成影響,并且還會大幅度的增加產婦的耗氧量,尤其若產婦有心肺功能不全的合并癥,則有可能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1,2]。所以本文針對400例于我院手術室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采取護理手段和藥物處理兩種措施對術中寒顫反應進行干預,對比干預效果,為降低剖宮產術中寒顫發生率提供有效參考依據,詳細如下文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400例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期間于我院手術室進行剖宮產手術產婦,以隨機法將以上患者平均分成藥物組與護理組,每組各200例。400例產婦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7±1.5)歲。兩組年齡、產次及孕次等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剖宮產手術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的季節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對兩組各方面進行比較顯示,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藥物組。在進行手術前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使用適量的催眠藥物或鎮定藥物。使用0.5mg的阿托品對患者進行肌肉注射,并于進行腰麻藥物注射前,使用曲馬多藥對患者靜脈注射,因為曲馬多藥可針對全麻和椎管內麻后發生的寒顫反應起到治療作用,還可對剖宮產產婦術中寒顫的發生起到預防的作用。
1.2.2護理組。護理組剖宮產產婦采取以下護理措施進行干預:①心理護理:對于即將進行手術的產婦來說,處于較為陌生的環境,身邊既無家人有無朋友的陪伴,并對手術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可能會因緊張、焦慮等情況引起寒顫反應。所以在術前要做好與手術相關的知識宣教工作,使得產婦在了解手術相關知識的情況下消除緊張、焦慮等因素。針對手術室的環境為患者進行詳細的介紹,于術前告知產婦相關注意事項及知識,以溫和的態度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安撫產婦,增加其與手術護士的熟悉感,消除其負性心理,提高其手術耐受性。②常溫輸液法:提前將手術中所要使用的液體進行加溫,溫度加熱到35-37度之間即可,并且可以使用經溫熱鹽水浸濕后的敷料對暴露區域進行覆蓋,盡量將患者暴露在外面的區域面積減少,以避免患者發生低氧血癥,降低寒冷所帶來的刺激。③提高室溫:在產婦進入手術室之前將室內的溫度調到25度左右,并將室內的濕度控制在40%-60%之間。
1.3觀察指標。對兩組產婦術中寒顫的發生率及所發生的寒顫疾病進行比較。其中寒顫的級別按照美國麻醉醫師協會所制定的分級標準進行,當患者雙側上肢均出現輕度的肌肉顫動時,便可將此寒顫定位Ⅰ級,當患者的四肢以及全身的肌肉均出現的顫動時,便可降此定為Ⅱ級寒顫[3]。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組間差異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兩組進行剖宮產產婦術中寒顫的級別及發生率進行對比,護理組剖宮產術中發生寒顫反應產婦37例,寒顫發生率為18.5%,藥物組剖宮產術中發生寒顫反應產婦81例,寒顫發生率為40.5%,兩組寒顫發生率對比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有統計學意義;對比兩組剖宮產產婦術中寒顫強度,護理組Ⅰ級寒顫28例、Ⅱ級寒顫9例,藥物組Ⅰ級寒顫58例、Ⅱ級寒顫23例,兩組對比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3討論
寒顫是寒冷時人體本身所產生的一種正常的應激反應,氣溫低于正常體溫后,皮膚以及黏膜處的冷覺感覺器在寒冷的刺激下,便會對下丘腦部位的寒顫中樞起到興奮作用,導致骨骼肌發生猛烈的緊縮,從而產生熱量。此寒顫反應現象在剖宮產婦中尤為突出[4]。本文采用藥物處理和護理干預兩種措施,針對剖宮產產婦可能出現的寒顫反應進行處理及預防,藥物組產婦術中寒顫發生率為40.5%,護理組產婦術中發生率為18.5%,兩組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且對兩組產婦術中寒顫強度進行對比,護理組也相對較輕。由此可知,針對剖宮產產婦,于寒顫發生前采取有效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可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降低了術中寒顫發生率,減少患者術中不適感。
參考文獻
[1]梅愛華,高麗娟,王傳光等.剖宮產術中寒顫反應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上海護理,2006,6(3):43-45
[2]王錦花,仲茜,李嬋等.剖宮產術中發生寒顫的原因及護理對策[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12(10):122-123
[3]陳少娟,郭雅梅,賴梅等.術中應用保溫措施防止剖宮產產婦寒顫[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0,16(19):2407-2409
[4]何潔靜,劉敏萍,何敏香等.剖宮產產婦術中寒顫的預防措施探討[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0,16(10):1236-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