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患者的護理。
方法:對我科45例垂體瘤患者,實施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并運用規范護理措施進行全面的術前,術后護理。
結果:內分泌改善26例,視力改善19例。
結論:及早對垂體瘤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能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顯微鏡經鼻蝶垂體瘤手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36-02
垂體瘤是一組從垂體前葉和后葉及顱咽管上皮殘余細胞發生的腫瘤。此組腫瘤以前葉的腺瘤占大多數,來自后葉者少見。垂體瘤大部分為良性腺瘤,極少數為癌。垂體腺瘤是蝶鞍區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其發生率一般為1/10萬[1]。
垂體瘤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放療及藥物治療等方法。手術切除腫瘤是目前治療垂體瘤的主要手段[2]。采用顯微外科技術行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因其手術切口小,損傷小,恢復快,是治療垂體腺瘤的首選方法。通過及早對垂體瘤患者實施全面規范的護理干預,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重要保障。
1臨床資料
本組病人45例,男22例,女23例。均行經鼻蝶垂體腺瘤切除術,術后視力改善26例,內分泌改善19例。
2術前護理
2.1心理護理。責任護士主動介紹疾病知識及治療效果,講解顯微鏡手術的優點,打消病人顧慮,以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手術。
2.2皮膚準備。術前1日剪鼻毛,動作輕穩,防止鼻粘膜損傷引發鼻腔感染。訓練患者用口呼吸。
2.3防術后感染。術前3天遵醫囑常規使用抗生素。朵貝爾液漱口,用0.25%氯霉素眼藥水及新麻液滴鼻,每日4次,每次2~3滴,滴藥是采用仰頭平臥位使藥液充分進入鼻腔。
2.4做好術前檢查,如血常規、出凝血時間測定,生長激素、皮質醇水平血糖、糖耐量、血泌乳素。
2.5術前2周戒煙酒,避免煙酒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影響手術和麻醉。
2.6飲食。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營養、易消化的清淡飲食,提高機體抵抗力。
3術后護理
3.1生命體征的監測。給予全麻術后護理常規,回病房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瞳孔、意識狀態及肢體活動情況,如意識障礙加深,劇烈頭痛、嘔吐、煩躁不安,瞳孔改變,應及時報告醫生并處理。
3.2體位護理。患者返回病房未清醒時,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及時吸出口腔分泌物防誤吸。清醒后根據有無腦脊液鼻漏,取去枕平臥位7~15天或抬高床頭15°~30°臥位。
3.3口腔護理。由于鼻腔填塞紗布敷料,病人只能張口呼吸,易造成口腔干燥,應用紗布蓋于口唇外,保持口腔濕潤,減輕不適。并用朵貝爾溶液漱口,每日4次,連續7天。若病人需吸氧將吸氧管放入口中,氧流量3L/min左右。
3.4傷口護理。觀察鼻腔有無清水樣液體流出(鑒別是否為腦脊液),如無腦脊液鼻漏者,術后3日拔除引流條,用0.25%氯霉素眼藥水或新麻液滴鼻。
3.5飲食護理。手術日禁食,術后24h后進不熱的流食,飲食多選用淡鹽水或含鉀豐富的果汁,如:桔汁等。糖尿病人禁食含糖量高的食物。
3.6尿量觀察。術后尿崩癥的發生率較高,術后記錄每小時尿量及24h尿量,一般每小時尿量超過300ml,每日總尿量在4000ml以上,尿比重在1.005以下,應診為尿崩癥[3]。由于尿液大量排除,可造成低鉀等水電解質紊亂。臨床上每日進行血生化檢查,監測電解質情況,及時補充液體、保持其平衡。
3.7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病人多尿、尿崩,尿中排鈉增多,同時鉀丟失亦多,須經常監測血鉀、血鈉濃度,嚴密觀察意識、情緒、皮膚彈性改變,嚴格按醫囑給予每日補液量,做到出入量平衡。
3.8術后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劇烈咳嗽、打噴嚏、擤鼻涕等,避免出現顱內高壓,防止腦脊液鼻漏;禁止從鼻腔吸痰、插胃管,防止逆行感染。腦脊液鼻漏患者應臥床2~3周,禁止用棉球、衛生紙填塞,以防逆行感染。
3.9視力及視野的觀察。觀察瞳孔大小變化,觀察瞳孔對光反應,患者清醒后對視力視野進行觀察,了解有無變化。
3.10術后第10天復查垂體功能,包括生長激素、催乳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測定。
4討論
垂體位于蝶鞍區,解剖部位深,手術操作困難,風險大,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具有創傷小、視野全景化、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是目前絕大多數垂體瘤患者的首選方式,是治療垂體瘤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垂體作為人體的內分泌腺體,對于人體內分泌功能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術后常發生并發癥,故及早對垂體瘤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能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手術成功率,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湖北:武漢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489
[2]李杏妹.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經蝶入路垂體瘤切除手術前后護理,2004年7月,第2卷,第7B期
[3]陳明振.經蝶竇切除垂體瘤手術并發癥的防治[J].臨床外科雜志,2004,12(4):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