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解除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Intensive CareUnit)患者的異常心理反應,促進患者疾病康復。
方法:研究我院近年120例ICU術后患者,觀察術后患者心理反應。
結果:患者術后心理反應以一種為著,多為出現焦慮、恐懼,煩躁、抑郁,孤獨,悲觀、絕望等。
結論:ICU患者進行良好的心理護理,對患者的康復極其重要。
關鍵詞:ICU心理分析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53-01
重癥醫學在我國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術后重癥監護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然而對于患者而言,ICU病房能夠帶來很重的精神壓力。ICU術后患者病情危重,再加上處于病房內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容易使患者產生消極心理,從而降低患者機體防御的能力,最終可能引起并發癥或加重病情。對此,ICU病房中的護理人員應具備嫻熟的護理技巧,同時要對患者出現的異常心理進行及時判斷,以控制不良情緒的發展及病情的惡化,從而促進ICU患者的病情康復及好轉。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研究對象為我院近年來的120例ICU術后患者,男69例,女51例,年齡最小為半歲,最大為81歲。ICU治療的平均時間為53.85小時,機械通氣的平均時間為13.76小時。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ICU治療當中,2例在轉院后死亡,其余117例均得以治愈。
1.2方法。在患者病情得以穩定后,采用自設的調查問卷收集相關的心理資料,調查方式為訪問調查,隨后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與總結,并得出結論。
2結果
在120例患者中,100例存在擔心及恐懼心理;93例存在緊張心理;90例存在孤獨及抑郁情緒;61例患者容易發怒及煩躁,27例患者存在絕望心理。
3討論
3.1ICU術后患者的心理分析。ICU術后患者的心理常復雜多變,且合并不同的心理現象,本研究發現ICU術后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存在恐懼及焦慮心理。當患者進入ICU病房之后,清醒時發現多種治療管道留置在自己身上,病床四周則是排列著陌生機械,護理人員也是陌生的,因此容易感覺到自身患有嚴重且危險的病情。特別是當發現ICU護理人員統一佩戴口罩及帽子時,更容易出現恐懼及焦慮心理。第二,存在抑郁及煩躁心理。因治療的過程中,需在患者氣管中插管,導致患者無法使用語言交流,在自身需要及心理感受方面得不到很好的表達,再加上軀體存在患疾、活動受限及導管刺激,讓患者出現煩躁及抑郁情緒,一些不能忍受的患者會強行拔管,嚴重影響治療的進行。第三,存在淡漠及孤獨的情緒。因患者對于ICU病房的環境不甚了解,且在ICU病房內禁止家屬陪護,患者無法同他人進行語言溝通,治療所用的各種管道對身體活動起了限制作用,以上情況容易導致患者在心理上出現孤獨感。第四,存在絕望與悲觀的情緒。ICU患者多經歷過重大手術創傷,在手術后,因病情不容易穩定,在疾病預后及治療費用方面,常會引起患者的顧慮,一些患者便由此出現了絕望與悲觀的情緒。第五,容易出現綜合心理反應。ICU術后患者的心理極不穩定,一些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同類型的心理狀態。早期心理狀態可能主要為抑郁、煩躁,而后期則可能發展成為冷漠及孤獨。
3.2ICU術后患者的護理要點分析。通過分析ICU術后患者的心理后,發現其心理極為脆弱,如不加以特殊的護理,極易導致心理失衡,進而對治療造成影響。筆者通過實踐總結出以下護理要點。第一,術前應重視訪視即將進入ICU的患者。實踐證明,如ICU護理人員在術前一天為患者講解相關的注意事項,將可以有效減少患者產生恐懼心理的幾率。第二,應重視與患者通過非語言進行交流。ICU中的患者多用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無法采用口頭語言進行交流,因此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其口形、手勢及表情等來判斷患者的需求,也可讓患者通過會話卡、手勢、點頭及搖頭來與護理人員進行交流。采用非語言的方式進行交流能將患者的痛苦與負擔減輕,此外,也應明確告知患者待呼吸得以改善及拔管后,仍可使用語言來進行交流。第三,對ICU的環境進行改善。因ICU中有較多的儀器設備,容易帶來恐懼心理。所以,應為患者創造一個相對人性化的環境。護理人員應盡量關掉暫時不用的設備,調小監護儀聲音。保持室內光線柔和,并在患者視野范圍內放置其熟悉的物品,以減少恐懼;將被污染衣物及時更換,并保持舒適及整潔的環境。第四,維護ICU術后病人的自尊心。應在獲得患者同意及合作的基礎上,再對其進行治療操作,因此在操作之前要向病人說明相關的操作步驟及目的。此外,如需患者暴露身體進行操作,則要以屏風或拉簾遮擋,,并盡量減少患者裸露全身的時間及次數,以保護其自尊心。第五,給予患者一定的情感支持。因在ICU中,沒有家屬陪護患者,因此,護理人員要以親切的態度讓患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如患者的病情發生反復變化,則護理人員應以沉穩及熟練的態度與技術贏得病人的信任,向患者介紹成功的手術病例,并說明病情發生變化是正常的,不必過度擔憂;要讓病人明確積極心態可促進康復。另外,可根據病人的病情發展,允許短時間內家屬探視病人,以減輕其抑郁感及孤獨感。
4結語
ICU護理人員是患者處于ICU環境中的唯一心理支持者,對于患者心理環境的創造與保持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ICU當中,護理人員不僅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還要避免患者出現不良心理反應。及時關注患者,并盡量花費足夠的精力與其進行溝通,以及時滿足其需要,從而解除產生消極心理的根基。在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身心的整體護理,以促進康復。在本研究當中,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ICU治療當中,2例在轉院后死亡,其余117例均得以治愈,說明經過心理分析及相關的護理對于ICU患者的治療與康復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紀婕.心理護理在預防ICU綜合征中的應用.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5,9(4):49-50
[2]陳蕾.2例低齡心外科ICU患兒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中國現代醫生,2009,31(73):7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