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提高骨科病人翻身效果,減少壓瘡發生。
方法:將我院骨科625例壓瘡高危人群按入院的先后隨機分為觀察組301例實施常規翻身;實驗組對翻身間隔時間、體位、工具、效果評價標準等方面進行循證,觀察兩組的壓瘡發生情況。
結果:觀察組壓瘡的發生率及各分期所占比均低于對照組,2組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發生率的比較X2=3.821,P<0.05;分期的比較X2=23.436,P<0.001。
結論:循證護理應用在骨科病人翻身中,科學有效地正確翻身,減少壓瘡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循證護理骨科病人翻身預防壓瘡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59-02
對于骨科病人來說,65%-75%患者均需臥床休息,壓瘡預防一直是骨科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骨科護理工作中的難題[1]定時翻身變換體位減壓是壓瘡預防的主要措施[2],因翻身能有效的轉換骨突部位的壓力,但翻身時病人經常因疼痛依從性差、或體位的不適難以維持理想的體位,工具的應用不當預防效果欠佳,時有壓瘡發生。2011年以來我科對翻身頻率、翻身體位、翻身輔助用物、翻身效果評定進行循證護理,減少壓瘡發生。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骨科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將2011至今所有入院病人篩選出高危人群625例,男435例,女190例。年齡0-96歲,平均年齡51.6±3.21歲,其中椎體壓縮性骨折76例,脊髓損傷22例,股骨頸骨折86例,股骨干骨折85例,脛腓骨骨折187例,骨盆骨折45例,雙上肢骨折124例。將625名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301例和對照組324例,經統計學分析2組在性別、年齡、病種、病情及全身慢性疾病上無差異。
2方法
2.1觀察組:常規翻身。
2.2實驗組對翻身間隔時間、體位、工具、效果評價標準進行循證護理。
2.2.1循證護理問題。依據骨科病人疾病的特點及治療要求,進行分析提出與骨科病人翻身的相關問題:①如何確定翻身頻率;②什么是有效翻身體位;③怎樣選擇翻身用具;④怎樣判斷翻身效果,總而言之,如何規范、高效、減輕痛苦為病人翻身,減少壓瘡發生。
2.2.2循證支持。根據提出的問題萬方數據庫進行查閱文獻,共58篇文章,文獻資料進行理論分析、評價,查詢發現:①徐晶認為翻身頻率必須依照對皮膚的觀察而定,如果皮膚的色澤改變持續出現,則翻身頻率應該增加[3]。于瑛認為當皮膚因長期受力表面皮膚完整,并未出現顏色改變時,可能皮下組織已經發生缺血\缺氧的病理改變,而出現黑紫色時,則暗示皮下組織更嚴重的損傷。②陳茜認為90度翻身對外踝\粗隆部位產生很大壓力,提出應仰臥位翻身左或右斜30°,已達減壓目的。李勝認為仰臥位時骶尾部所承受的壓力是5.33-8.0KP,是發生壓瘡的主要部位,間歇性解除壓力是有效預防壓瘡的關鍵,30°的角側臥,受壓部位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1/2,現已作為一種預防壓瘡的方法廣泛使用。③翻身工具;汪方正等認為翻身時用軟枕墊背部難以維持病人翻身后的體位,影響翻身效果,用R形體位翻身墊與病人背部相吻合,增大背部皮膚與R形體位墊接觸面積,減少單位面積的局部壓力,能較長時間保持有效的翻身體位,防止側滑,減少背部剪切力。王榮琴等設計漏斗形減壓護具保護長期臥床病人足部,預防足部壓瘡。④翻身效果:張慶玲等認為解除壓力后一般30-40分鐘紅斑褪色,不會形成壓瘡,若持續發紅,表明軟組織損傷。
2.2.3循證護理措施。病人入院時,由組班護士接待并依據我科2007年設計的骨科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通過病人的年齡\受傷部位,活動能力,局部皮膚受傷情況,床上使用便器的配合能力以及家庭支持系統和病人翻身的依從性等幾方面進行整體評估,對高發部位皮膚狀況局部評估,皮膚彈性好,用手指按壓,快速反彈,肌肉飽滿,骨突不明顯,局部沒有汗液等潮濕刺激,骨折處輕度腫脹未波及臀部,每2-3小時翻身一次,或利用床上拉鉤抬臀5-10次/小時,每日數次,每日檢查評估受壓皮膚一次,鼓勵患肢自行改變體位增加舒適;皮膚彈性差,干癟起皺,骨突明顯,外包一層皮,出汗多,時有潮濕,髖部骨折腫脹明顯,瘀斑、起水泡。每30-60分鐘翻身一次,受壓皮膚發紅,壓之不褪色者,雖然皮膚未破,但我們應引起重視,有研究此階段可能發生皮下組織損傷,多種體位交替進行,紅斑局部避免再次受壓,并填寫皮膚交接單,班班交接,床邊懸掛翻身卡,卡上詳細記錄紅斑部位、大小、顏色程度、翻身間隔時間、簽名。交接班時,書面詳細交接,床邊嚴格交接,口頭重復交接,責任到人,直至紅斑消退。病人仰臥位、左右斜側30°角,R形枕墊于背部,兩邊加床檔,R形枕的直角邊緊靠于床檔,防止側滑,保證病人的安全和舒適,抬高床頭低于30°,減輕剪切力對骶尾部的作用。
3結果
如表所示,觀察組壓瘡的發生率及各分期所占比均低于對照組,2組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發生率的比較X2=3.821,P<0.05;分期的比較X2=23.436,P<0.001。
4結論
循證護理的方法已被臨床多個護理領域應用,深受護士們的喜愛,通過循證過程,促進護士不斷學習,獲得新知識、新技術,用科學、經濟、有效的護理服務為病人護理。骨科病人翻身中翻身頻率、翻身工具、翻身體位、翻身效果評判標準進行詢證,提供科學有效的翻身護理,由表可見兩組壓瘡的發生有明顯差異,觀察組壓瘡的發生少于對照組,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崔亞林,趙賓蘭.孫網鳳等.骨科壓瘡預防管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1):1000-1001
[2]王國鳳,馮錦繡.循證護理在骨科術后患者壓瘡預防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3):1659-1660
[3]徐晶晶.循證護理的理論與實踐[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8):1635-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