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足部的護理方法。
方法:對我科所收治的32例糖尿病足患者給予護理干預,比較治療前后足部癥狀的改善情況。
結果:20例患者(占62.5%)治療出院,12例患者(占37.5%)足部癥狀好轉,治療效果滿意。
結論:糖尿病足的護理干預,它不僅可防止糖尿病的發生、發展、減少糖尿病足的致殘率,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關鍵詞:糖尿病足部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64-0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2月~2011年3月在我科治療的糖尿病足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糖尿病診斷符合WHO(1985)標準。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齡58~75歲,糖尿病病程為5~30年。32例患者中切有不同程度足麻、疼痛、跋行等癥狀。潰瘍發生部位:腳趾16例、足背6例、足底5例、足踝3例、足跟2例。潰瘍面積為0.5cm×0.3~0.5cm×4.0cm。
1.2方法。32例糖尿病足患者均控制血糖、飲食控制及綜合治療,抗感染及創面處理,全面的足部護理。
2糖尿病足的預防
2.1嚴格控制血糖根據病情及時調整降血糖藥劑量,給予糖尿病飲食,定時定量,嚴格控制各種甜食,控制體重,將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
2.2足外傷的預防,足外傷和感染是引發足潰瘍的危險因素。積極預防足外傷,應做到避免以下透因:①燙傷:冬季洗腳最容易導致燙傷,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精末梢改變,對熱痛覺不能感知,導致水泡形成,水泡破掉就是一個創口,同時還有熱水袋、熱水壺、電熱毯燙傷。②異物扎傷:由于穿鞋之前不注意檢查鞋內有無異物,有些異物如圖釘、針、瓜子殼或其他尖銳的東西會扎入腳底皮膚引起損傷和感染。③穿鞋不當:長期穿窄小的鞋子可引起足趾擠壓,足底或受壓的腳形成雞眼或老繭,甚至足骨質破環變成或畸形。④剪趾甲不當引起甲溝炎,有些患者把腳趾甲剪得很禿,剪得過短容易剪破甲邊皮膚,而且趾甲邊緣剪得過深給細菌侵入提供了門戶。⑤烤火,電療夠熱無感覺引起燒傷。
3糖尿病足的護理
3.1一般護理。幫助有吸煙的患者戒煙,煙草中含有尼古丁,可引起周圍血管痙攣,使肢體疼痛加重,并可以使動脈血氧的結合力減弱、血液黏稠、血流緩慢、加重病情。密切觀察患肢的皮膚溫度和顏色的變化,以及動脈搏動情況及潰瘍壞疽程度等。指導患者加強肢體功能鍛煉,以增強抵抗力。
3.2飲食護理。合理地飲食有利于減輕體重,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謝紊亂和高血壓。
3.3足部觀察與檢查。每天檢查雙足1次,觀察足部皮膚顏色,溫度改變,注意檢查趾甲、趾間、足底部皮膚有無胼胝、雞眼、甲溝炎、甲癬、腳癬、紅腫、青紫、潰瘍、壞死等,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3.4保持足部衛生。日常需養成每天洗足的好習慣,水溫不宜太冷或太熱。洗腳前一定要測水溫,洗足后,用干毛巾輕輕擦干,尤其是足趾間,切莫用力以免擦破皮膚,若雙足干燥,可適量在雙足抹潤膚膏,修剪指甲避免太短。
3.5局部創面護理。觀察創面的范圍、面積深度及組織的壞死情況,責任護士對新入院患者仔細檢查,對病人的局部創面,責任護士詳細記錄在一般護理記錄單中,并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徹底清創,局部換藥。經過積極治療和處理,患者仍表現全身感染癥狀,給予足量抗生素進行全身用藥,感染仍無法控制,則應及時截肢。
4結果
32例糖尿病足患者經上述治療和護理:27例治愈出院,均為3~8周愈合;5例因家庭經濟困難,潰瘍面以成痂干燥出院。都以告知護理要點及方法。
5討論
糖尿病足危害重大,但卻可預防的。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足截肢病人中有50%可以預防的。當然,動脈阻塞至一定程度時,截肢將不可避免,但臨床上通過加強對有危險因素的糖尿病足病人進行預防性保護和針對性治療,至少可推遲截肢。根據國外發現,僅對糖尿病病人進行多學科的綜合護理即可明顯降低截肢率和縮短糖尿病足病人1/3的住院時間。通過一套全面系統護理系統模式,減少糖尿病足的發生與危害,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嚴勵,王川.糖尿病足的研究進展[J].廣東醫學,2003,24(7);689-691
[2]王向榮.116例糖尿病足的防治與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16(1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