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66-0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病變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腸吻合術的空腸病變出血。臨床主要表現為嘔血、便血,常伴有血容量減少引起的急性周圍循環衰竭。其病因較多,以消化道潰瘍占首位,其次為急性胃粘膜病變,再次為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胃癌等。在臨床上,護理人員積極配合醫生,針對出血情況,及時搶救,細致護理,達到緩解病情和挽救生命,現將25例的護理體會報考如下。
1臨床資料
25例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齡15~81歲,嘔血15例,黑便25例,失血性周圍循環衰竭10例,低熱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貧血,使用雙氣囊三腔管2例。
2護理
2.1積極補充血容量。對大量嘔血、便血、全身癥狀明顯者,迅速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立即配血用18號靜脈留置針輸液,按醫囑使用葡萄糖鹽水、平衡液、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漿代用品,開始時快速輸液,以補充有效循環血容量。盡快輸入足量全血是改善急性失血性周圍循環衰竭的關鍵,在輸血時嚴格執行輸血原則和輸血查對制度,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者用新鮮血,避免誘發肝性腦病。注意觀察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病人,因輸血可增加門靜脈壓力而激發再出血的可能。老年患者和心臟病患者根據具體情況調節滴速,避免因輸液、輸血過多、過快而引起肺水腫或誘發再出血。
2.2止血措施。
2.2.1藥物止血的護理。非靜脈曲張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藥和凝血酶等,遵醫囑按時按量,掌握注意事項,注意用藥配伍,現配現用。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常使用血管加壓素或生長抑素,靜脈使用時,滴速不宜過快,以免引起不良反應,同時囑病人及家屬不能擅自調快滴速,以免發生意外,并要加強巡視,觀察靜脈輸液是否通暢,防止液體外漏,影響藥物療效等。
2.2.2三腔管壓迫止血的護理。用于藥物治療不能控制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熟練的操作和插管后的密切觀察及細致護理是達到預期止血效果的關鍵。插管前仔細檢查,確保食管引流管、胃管、食管囊管、胃囊管通暢并分別做好標識,檢查雙氣囊無漏氣后抽盡囊內氣體,備用。擦管后抽出胃內積血,先向胃氣囊注氣150ml,壓力約50mmHg,封閉管口,緩慢向外牽引管道,使胃氣囊壓迫胃底部曲張靜脈;而后向食道囊注氣100ml,壓力約為40mmHg,并封管口,使其壓迫食管下段曲張靜脈,管外端以繃帶連接0.5kg砂袋,經牽引架作持續牽引。插管后將胃管引流管連接負壓吸引器或定時吸引。觀察出血是否停止,并記錄引流液的性狀、顏色及量,評估出血是否停止;可用冰水或冰鹽水等洗胃,消除積血,減少有毒物質的吸收,防止誘發肝性腦病。初次壓迫可維持6~12h,以后每4~6h放氣半小時后再注氣,避免受壓粘膜發生缺血和壞死。密切觀察牽引裝置,防止因胃囊充氣不足或破裂致食管囊向上移位造成窒息等并發癥,一旦發生,立即放松牽引物并抽出食管囊內氣體。定時做鼻腔、口腔清潔護理,墊油紗布與鼻腔口管道壓迫處,防止壓瘡發生,床邊放置搶救物品以備用。
2.2.3外科手術治療的護理。經內科積極治療無效且有手術適應癥者進行手術治療,因此,應做好相應的術前、術中、術后護理。
2.3基礎護理。
2.3.1休息和體位。病情嚴重者絕對臥床休息,注意保暖。取平臥位抬高下肢,以保證腦部供血;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吸氧。嘔吐時,頭偏向一側,防止窒息。及時清除嘔吐物,保持病人及床單位清潔。
2.3.2飲食護理。合理飲食能促進止血,飲食不當可加重出血,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有惡心、嘔吐者禁食,對少量出血無嘔吐者,可進溫涼、清淡無刺激性流質,尤其對消化性潰瘍更重要,因進食可減少胃收縮運動并可中和胃酸,促進潰瘍愈合。出血停止后改為營養豐富、易消化無刺激性半流質、軟食,少量多餐,漸進過度正常飲食。門脈高壓出血者,止血后1~2天漸進高熱量、高維生素流質,限制鈉和蛋白質的攝入,避免粗糙、堅硬、刺激性食物,囑患者細嚼慢咽,防止再出血。
2.4觀察病情。及時、準確地觀察病情,有利于掌握疾病的進展和治療情況,具體觀察以下指標:神志變化;體溫、心率、呼吸、血壓;嘔血與黑便情況,正確估計出血量;觀察皮膚和甲床的色澤、肢體的溫度,周圍靜脈及頸靜脈的充盈情況;失血性周圍循環衰竭癥狀等;準確記錄每小時尿量;定期復查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和血尿素氮;必要時測中心靜脈壓,心電監護,尤其是老年人。
2.5心理護理。消化道出血病人易產生精神緊張、抑郁、恐懼心理等,及時進行疏導、解釋和支持,提高病人的認知水平,保持冷靜,盡快處理嘔吐物或排泄物,如不小心讓病人看見,應解釋和安慰,告訴其中不全是血,有胃液、粘膜或糞便等,盡力減輕病人的心理負擔。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6健康指導。指導病人了解疾病有關的危險因素、疾病過程、治療、護理原則,減輕病人心理負擔。指導病人合理飲食、合理休息、情緒樂觀、避免疲勞。指導家屬和病人學會觀察嘔吐物和排泄物量、性狀、次數;觀察繼續出血或再出血的現象。病人正確服藥,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