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惡心腫瘤病人的影響。
方法:本人通過對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期間,總結分析了126例住院腫瘤患者的臨床和護理資料。
結果:合理的心理護理對患者建立合理的心理上反應過程的很大影響。
結論:發現合理的心理護理可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命時間,在產生的治療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腫瘤患者心理護理化療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82-01
目前惡性腫瘤仍是一類對人類生命威脅極大的疾病,化療是治療惡心腫瘤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化療藥物對正常組織具有毒性刺激性,給病人造成痛苦,常難以堅持,影響治療效果,為此,有必要采用臨床護理和心理護理相結合,對惡心腫瘤化療患者的治療有顯著的影響,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自2010年1月~2011年10月期間住院的惡心腫瘤患者126例,其中男86例,女40例,年齡33~82歲,平均56歲,肝癌62例,胃瘤6例,肺瘤38例,結腸癌12例,乳腺癌術后8例,根據病人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心理疏導,對出現的不同并發癥進行對癥處理,觀察治療效果。
2心理護理
2.1患者入院時,責任護士,應熱情接待,做好自我介紹,詳細介紹病區及周圍環境,多巡視,多交流溝通,使病人信任自己,減少陌生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惡性腫瘤是一種致殘率、復發率、病死率很高的疾病,術前容易產生恐懼、悲觀、絕望、自卑、內疚的心理,甚至會產生輕生的念頭,這時更要加強巡視,用和藹可親的態度與通俗易懂的語言,與病人交流對病人的病情給予科學的解釋,正確的指導,并介紹成功的病例,使其心胸開闊、情緒穩定、同時,多與定性溝通,獲取家屬的支持用家屬的親情,排除病人的孤獨感與恐懼感,正視現實,增強與疾病斗爭的勇氣。
2.2個體化心理護理干預。
2.2.1建立病人心理檔案,個別心理治療,記錄病人心理情況詳細解答病人提出的問題,針對不同不良心理進行心理干預認知療法,建立健康合理的信念。專人負責,向病人講解實施化療方案,幫助病人認識化療的重要性和優越性以及能產生的效果,對控制病情的作用認識不良反應的局限性的暫時性,讓病人減輕顧慮放下包袱,消除對化療的恐懼,使病人獲取信任與安全感,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2.2.2組織手術前后不同時期的病人進行進行交流及談心,相互傾訴在治療過程中的感受及體會,從手術順利及術后長期生存的病人身上看到希望,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及勇氣,對病人家屬進行教育,指導他們的心理、生理上關心病人形成有利的社會支持。
2.3訓練病人放松,形成對腫瘤和化療的良性心理暗示。指導病人每天想象腫瘤細胞正在減少以調動機體的抗病能力。
2.3.1常規護理,飲食護理?;熎陂g藥物在殺傷細胞的同時,會使正常的細胞受到的損害,產生毒副作用,消化道粘膜潰瘍,膀胱發炎等。病人應食用高營養易消化以及含儲畜及碳水化合物較多的食物,如牛奶,小米、西紅柿、胡蘿卜、新鮮蔬菜等。如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增加開胃食品,如山楂,蘿卜等。對于嘔吐者,在化療前禁止進食,治療后以少吃多餐方式,避免進食刺激食物,以免引起嘔吐,加重病情。
2.3.2化療藥物副作用的預防及護理,化療藥物在消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使機體的正常組織和細胞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并出現一系列副作用,如惡心嘔吐等,有的副作用會令患者難忍受,使一部分患者不配和治療或拒絕化療。我們應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告訴他們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讓其聽音樂,看電視或聊天,轉移注意力,讓患者盡量進食物易消化,少油膩的消淡食物。
2.3.3靜脈炎的預防及處理,由于化療藥物毒性大,濃度高及反復刺激血管易使血管內膜損傷,平滑肌痙攣,引起不用程度的靜脈炎,應選擇性使用和保護靜脈。護士應有計劃選擇血管,力求一針見血,穿刺時接生理鹽水,回血后可給化療藥物。囑患者疼痛或異常感覺時應立即報告護士,不可勉強忍受,一旦發生滲漏,應立即停止用藥,并注入相應解毒劑,局部冰敷。每種藥物之間用200~250ML生理鹽水靜脈輸入,最后再用生理鹽水20ML快速靜脈液注,稀釋沖洗殘留在血管壁上的化療藥物,有效預防靜脈炎。
3討論
現代醫學模式已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綜合模式。在資料顯示,34%~44%的癌癥病人有明顯的心理應的疾病反應或心理障礙[5]。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目前對腫瘤的化療已逐步重視病人的心理因素[6]。在化療開始時,護士應密切接觸病人,講究言語溝通,仔細全面地了解病人的飲食習慣,盡量滿足病人需求,在對其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評估的基礎上制定護理計劃,實施整體護理。對于化療后的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心理護理可獲益。消除焦慮、恐懼心理,可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使機體內環境達到穩定,從而提高對嘔吐的應激性,同時穩定情緒后,可促進血小板對游離5-羥色胺(5-HT)的攝取,降低血漿中5-HT含量,減少5-HT所導的嘔吐反應。
本研究以量化的嘔吐、腹瀉癥狀反映化療后的生理、心理恢復情況,對于化療前的焦慮、抑郁癥狀變化,體現病人的心理狀態,以目前廣泛采用的SDS和SAS加以評價。結果表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如果加以有計劃的強化心理干預,可顯著減輕化療時的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同時,化療期間病人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加強心理護理可更好地控制化療導致的焦慮和抑郁癥狀,這也可能是心理護理改善化療后的胃腸道反應的機理之一。
總之,在常規疾病護理基礎上,加以強化的心理干預,將明顯緩解病人的焦慮、抑郁,改善化療的胃腸道反應。
參考文獻
[1]陳伊娜,馮惠霞.腫瘤家庭史對惡性腫瘤病人焦慮情緒影響及其護理[J].家庭護士,2008,6(9):2460
[2]謝香菊.惡性腫瘤病人的心理護理[J].家庭護士,2007,6(9):48
[3]陳莉瓊.惡性腫瘤病人化療的護理[J].家庭護士,2008,6(2):50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