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總結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護理措施及注意事項。
方法:從藥物、飲食護理及生活護理進行全面指導。
結果:通過健康教育指導,患者掌握了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疾病知識,飲食用藥日常生活注意事項,達到預防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的護理目標。
關鍵詞:高血壓冠心病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83-01
冠心病發病率在我國呈上升趨勢,高血壓是其中一個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眾多危險因素。血壓控制、藥物、飲食、運動危險因素,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和治療效果。
1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收治的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45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齡44~83歲,病程3~30年,經積極治療及護理,患者掌握了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疾病知識和護理知識,達到了預防并發癥和提高生活質量的護理目標,除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經控制血壓及擴張冠脈等治療后,癥狀緩解好轉出院。
2護理
2.1相關疾病護理。
2.1.1高血壓出現心律失常進行心電監護持續吸氧,調節ECG導聯至P波最明顯導聯如:Ⅱ導,胸部導聯,監護電極放置應避開胸骨右緣及心前區,以免影響做心電圖和緊急電復律。患者應避免左側臥位以免加重不適。、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注意觀察藥效及副作用。
2.1.2高血壓合并心絞痛護理:胸痛發作時,立即停止活動,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間斷吸氧2-4L/分,維持血氧濃度90%以上。煩躁不安,疼痛劇烈可用鎮靜劑或考慮肌注嗎啡5-10mg。監測心電圖變化,有無進一步演化為心肌梗死的表現,如口服硝酸甘油后疼痛>30分鐘無緩解,心電圖ST段抬高,出現病理性Q波等。
2.1.3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此類患者應嚴格控制輸液量及速度,以免加重心臟負擔誘發心力衰竭,而后限制活動量并取適當體位。應用強心劑、利尿劑可出現心率失常、電解質紊亂等,輸液治療中應監測電解質、尿量、尿比重,調節輸液速度和量。
2.1.4高血壓合并心肌梗塞的護理:此類患者應注意胸悶、胸痛的部位、性質、程度、持續時間,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有無緩解,及時檢測心肌酶。急性心肌梗塞應絕對臥床休息1周,持續或間斷吸氧4~6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應。觀察心電圖變化,為搶救治療爭取時間。監測血壓,血壓一般控制在130/80mmHg左右,如疼痛緩解而病人收縮壓低于80mmHg伴大汗淋漓、惡心嘔吐、脈細而快,尿量減少等應警惕出現心源性休克。
2.2藥物治療護理:用藥前應充分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藥物的名稱、用法、服用方法及不良反應。遵醫囑監測血壓,根據血壓變化及時調整降壓藥物,長期規范用藥,一般年輕人血壓控制在120~130/80mmHg,老年人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在應用洋地黃時應注意有無中毒反應,如出現脈搏<60次/分或節律不規則、惡心、嘔吐、視力模糊、黃綠視及心率失常等癥狀時應暫停服藥并報告醫師,并同時監測心率、心律及心電圖的變化。在應用硝酸脂類、氯茶堿等藥物時應監測血壓及心率的變化,注意滴速的調節,并囑病人及家屬切不可擅自調節滴速以免發生意外。部分病人應用硝酸脂類藥物后可出現面部潮紅、頭脹痛、頭暈、心動過速,應告訴病人是由于藥物擴張血管所致,以解除其顧慮,第一次用藥后囑病人平臥一段時間。
2.3飲食護理:合理飲食避免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限制動物脂肪、內臟、魚子、甲殼類食物,少食多食,勿過飽,限制食鹽的攝入量,一般每人每日不超過6g。補充適量優質蛋白質,增加含鉀含鈣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富含纖維素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戒煙酒,不飲濃茶和咖啡。通過口頭宣教、書面宣傳材料、宣傳片等多種教育方式反復強化,使患者能持之以恒按飲食處方進餐。
2.4生活指導:指導患者避免重體力勞動或劇烈活動,可選擇散步、騎車、慢跑、太極拳等運動方式,運動以不引起任何不適為宜,一般每次運動持續20~60分鐘,活動后心率增加次數10~20次/分為正常反應。患者洗澡時水溫應適宜,以35~40℃為宜,溫度太高引起全身血管擴張導致冠脈和腦部血供不足,引起胸悶、頭暈等癥狀,水溫太低引起冠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絞痛。洗澡時間不宜太長,不超過15分鐘為宜,以免誘發胸悶等不適。
2.5心理護理:經常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對病人及家屬提出的疑問熱情、耐心講解,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改變急躁易怒、爭強好勝的性格,保持情緒穩定,使患者樹立積極的治療信心,以更好地發揮藥物治療作用,控制病情降低危險因素。
3討論
高血壓冠心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血壓控制不理想,心腦血管病變的危險性進一步增加。針對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除了有效控制血壓,還應嚴密觀察冠心病的病情進展,監測血壓、心電圖的變化,有無心肌缺血,同時記錄血流動力學變化、尿量、輸液量,并從藥物、飲食護理、生活等方面指導,提高患者生命質量,降低病死率,近期并發癥的出現。
參考文獻
[1]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