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剖宮產術新生兒窒息的預防措施與臨床護理觀察進行闡述。
方法:對我院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間接診的1400例剖宮產病例進行研究,結合母體及新生兒的實際狀況,采取相應的麻醉方法、預防措施、復蘇護理、復蘇后護理等方式,對剖宮產術新生兒窒息進行全面預防與護理。
結果:通過必要的護理措施及臨床護理,大大降低了剖宮產術新生兒的窒息率。
結論:科學完善的預防及護理措施,能夠有效的降低剖宮產術新生兒的窒息率,是預防剖宮產手術新生兒窒息、降低新生兒死亡率的有力保證。
關鍵詞:剖宮產新生兒窒息預防措施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85-02
我院自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間,共對1400位產婦實施剖宮產術,根據可能出現新生兒窒息的相關因素,在術前對產婦實施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術中給予正確的護理干預,在降低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的同時,極大提高了新生兒的成活率。對此,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將我院剖宮產新生兒窒息的預防措施及臨床護理狀況,做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的1400位產婦,年齡全部在22—3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31±3.24)歲,1400名產婦全部予以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其中,足月產的有1232例,過期產的有78例,早產的有90例。
1.2麻醉方法。在采用麻醉方法時,結合著孕婦的身體素質,選擇與之相符的麻醉方法及麻醉劑量;而在本組的1400位產婦中,使用L2-3硬外持續阻滯麻醉的有1343例,全麻的產婦有57例,手術時間最短的35min,最長的46min,平均手術時間為(40.84±2.75)min。
1.3結果。在新生兒窒息復蘇5min后,使用Apgar對其進行評分,其中分數在8—10分的新生兒有234例;且經過10min之后,分數在8—10分的新生兒達到了343例。
2討論
2.1預防措施。產婦在手術前的6個小時前應嚴格禁食禁飲,并在新生兒分娩出的6個小時內,所服用的藥物,都應考慮到對胎兒的影響,在醫師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術前用藥、麻醉劑及麻醉方式,避免藥物對胎兒產生抑制作用。醫務人員在手術前,應對麻醉機、氧氣、適宜的成人及小兒氣管導管、取暖裝置、搶救臺、低壓吸引器、復蘇器具及藥品等準確狀況進行逐一落實;必要時還應做好輸血準備。此外,醫護人員在開展手術前,還應通過相應的自我介紹和術中交談等方式來幫助產婦放松緊張的情緒[1]。
針對一些疑有胎兒宮內窘迫的產婦,在進入手術室后,醫護人員應在第一時間內給其帶上面罩吸氧,并在其上肢建立靜脈通路,確保胎兒氧供及母血循環。產婦在麻醉后,應取仰臥位,同時將手術床的左傾角控制在20°—30°之間,并使用約束帶將產婦固定,使子宮左移,以此來減輕子宮對腹膜后大血管的壓迫,避免仰臥位低血壓綜合癥的出現,防止胎兒宮內缺氧的現象發生。除此之外,在整個預防護理中[2],對司械護士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熟練的配合手術步驟外,還應正確、敏捷的傳遞器械,盡量縮短子宮切開到胎兒娩出的間隔時間,并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盡量將胎兒娩出時間控制在150s內,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
2.2護理。
2.2.1復蘇護理。與其他護理模式不同的是,復蘇護理的原則在于爭分奪秒,通過執行事先制定的建立通暢的呼吸道、建立呼吸、建立正常循環、藥物治療、評價與監護方案來對產婦及胎兒進行護理。在手術過程中,巡回護士應隨時關注手術間內的溫度環境,將其控制在24°—25°左右,將室溫與患者體溫間的溫差降到最低,并將新生兒放在開放式的保暖床上,用消毒毛巾將身上的羊水擦干,避免失熱,同時在嬰兒肩部墊上2—3cm左右的布墊,擺好復蘇體位,通過一次性吸管,將嬰兒口腔、鼻腔內的粘液洗干凈,這時若仍然無法呼吸,醫護人員可以通過拍打嬰兒足底或摩擦嬰兒背部等部位,給予相應的刺激,促使嬰兒出現呼吸。一般來講,初步復蘇的時間應控制在20s之內[3]。
若嬰兒仍無法自主呼吸或僅有喘息,醫護人員應立即對嬰兒的心率進行檢測,一旦嬰兒的心率降到了100次/min以下,立即用氣囊復蘇加壓給氧,氧氣流量5L/min,氧濃度一般在40%—60%左右,頻率為40次/min;如果嬰兒心率下降到了80次/min以下,就要加用胸外心臟按壓,以采用拇指手掌法為佳。若沒有好轉,可以結合著嬰兒的體制,使用氣管插管、人工呼吸機藥物治療等方法。
在用藥方面,針對重度窒息、心臟停搏或加壓給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30s后,若嬰兒仍沒有恢復,應立即給藥。在當前所選用的藥物中,首選為1∶10000腎上腺素0.1—0.2ml/kg,通過靜脈注射或氣管插管內滴入。在選擇藥物的過程中,為避免母體因使用麻醉性鎮痛藥而抑制新生兒呼吸,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納洛酮0.1mg/kg臍靜脈注射。
此外,在整個復蘇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除了要保證自身動作敏捷外,還應嚴格按照國家衛生部門及醫院的相關規定,對藥物的劑量、用法、時間進行核實;在避免錯用、誤用的同時,還應及時的備好搶救用藥。待搶救結束與醫生核對無誤后方可離開,并及時補充急救藥品數量[4]。
2.2.2復蘇后護理。在復蘇后的護理中,需要護理人員能夠依照常規對胎兒的臍帶進行處理,同時密切觀察胎兒的體溫、心率、脈搏、呼吸等多個方面的變化,尤其是嬰兒的皮膚顏色及排尿狀況。針對那些需要轉入NICU的新生兒,則需要巡回護士在第一時間內與NICU值班人員相聯系,及時做好接診準備,并在醫護人員的配合下,確保新生兒轉運途中的醫療護理工作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王冰.手術室新生兒窒息的搶救與護理配合[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7):237—237
[2]郭素玲.新生兒窒息搶救的護理體會[J].航空航天醫藥,2010,4(11):184—185
[3]沈海燕.新生兒重度窒息的搶救與護理[J].當代護士(??瓢妫?,2010,18(14):1678—1679
[4]王麗宏.新生兒窒息的搶救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09,30(08):7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