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老年帕金森病(PD)康復護理的效果。
方法:60例PD患者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康復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前者采用康復護理,后者采用常規護理,2個月后比較療效及生存質量。
結果:康復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結論:康復護理應用能使PD患者癥狀緩解,控制疾病,減輕抑郁和焦慮,日常生活能力增強,生存質量明顯提高。
關鍵詞:康復護理帕金森病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90-01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稱震顫麻痹,是以錐體外系為特征的老年性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癥狀是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和運動減少。為了改善病情,延緩疾病的發展過程,提高生活質量,除按常規積極治療外,還需要加強康復護理。
1資料和方法
病例從2010年5月~2012年6月經臨床確診的PD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康復組30例,女21例,男9例;對照組30例,女17例,男13例;年齡48-82歲,平均65歲。病程2月-3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程度上差異無顯著性(P<0.01),具有可比性。
2護理干預
2.1制定計劃。康復護理前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評估肌力和全身情況,制定康復訓練程序及康復護理計劃。
2.2情志護理。帕金病多發于老年人,故具有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1],如性情固執、任性,適應力差,不易合作。較強的自尊心、煩躁、焦慮抑郁的心理,應對患者生活上多關心體貼,給予鼓勵和開導,使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療。
3護理措施
3.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耐心傾聽患者的訴求、細心解釋患者的病因、發病過程、轉歸,讓患者了解自己,并讓患者明白該如何康復。尊重患者,稱呼患者不要用床號代替,幫助患者與患者交往,激勵戰勝疾病信心,提高帶病生活質量。
3.2指導肢體功能的康復。幫助并指導其學會輕揉按摩面部、四肢、腹部肌肉及足底,手掌穴位,每日4~6次,每次30分鐘。鍛煉呼吸肌,如每日練習深呼吸4~6次,每次5min;提肛法鍛煉會陰部肌肉等。按摩后肌張力減低,可進行運動鍛煉。如練習四肢聯帶運動,盡量加大步距;堅持獨立完成日常生活如洗臉、刷牙、進食起居等。觀察組28例病例中有11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肌僵直,嚴重影響正常活動。通過肢體功能康復指導,11例患者步行功能均有改善。
3.3飲食指導。PD患者多見于老年人,由于肌張力增加,胃腸蠕動能力相對減弱,應指導患者平衡進食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食物,不偏食、細嚼慢咽,食物品種多樣化,防止便秘。
3.4晚期患者的重點護理。對于晚期運動嚴重障礙臥床患者應加強基礎護理,鼓勵患者床上鍛煉,尤其是深呼吸、會陰部肌肉,并且護理人員重點技術性操作,如呼吸困難、高血壓、大量流涎立即緊急處理,高濃度吸氧(4~6L/min-1),由于患者氣管、支氣管平滑肌收縮,使管徑縮小、氣流阻力增加,從而使通氣量減少,氧氣吸入減少而致呼吸困難。
3.5安全護理。由于P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張力增強,導致不同程度的運動遲緩,肌肉強直姿勢步態的異常、老年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服用多巴胺劑量較大時造成副作用,如“開關”現象。晚期重病患者存在抑郁癥狀者容易產生自殺、悲觀、自卑等。這些都是PD患者安全隱患的因素,采取安全措施有:①行走、運動前充分做好準備工作,如幫助其按摩下肢肌肉或鼓勵自行按摩;②盡量減少可能障礙物,加用防護欄,防跌交及墜床,鼓勵使用拐杖。日常用品避免使用易碎物品;③建議使用寬大衣物,選用按鈕、拉鏈、自粘膠代替鈕扣。以避免自殺或外傷。
4療效標準
4.1療效評定。根據1984年全國錐體外系疾病討論會制訂的PD診斷標準[2],明顯好轉:癥狀顯著好轉;顯效:癥狀好轉,能參加工作或生活自理;進步:病癥減輕;無效:無改善或惡化。
4.2生存質量。采用生存質量(QOL)量表[3],包括疾病對社會活動的影響,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和焦慮障礙4個方面、39項。分數越低,QOL越高。
5結果
經過2個月康復護理后,康復組明顯好轉18例(60%),顯效8例(26.6%),進步2例(6.6%),無效2例(6.6%);對照組明顯好轉14例(46.6%),顯效9例(30%),進步5例(16.6%),無效2例(6.6%)。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差異有顯著性,康復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生存質量有所提高,其疾病對社會活動的影響、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和焦慮障礙等康復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見表1。
6結論
目前對帕金森病尚沒有有效的根治方法,只有堅持服藥和加強護理才能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綜合康復護理可明顯提高PD患者的生存質量。通過上述康復護理措施,康復組30例患者疾病得到控制,癥狀緩解,減輕了因病痛引起的抑郁和焦慮等心理障礙,患者愿意參加更多社會活動,加強了與醫護人員及病友的溝通,同時得到來自他人的關心和援助,因此對生活充滿信心,生存質量提高。PD康復是一個綜合的整體治療過程,只有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共同努力和重視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胡梅.帕金森氏綜合癥病人的心理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1990,5(1):25
[2]任巧玲.震顫麻痹所致抑郁狀態的觀察與護理[J].現代護理雜志,1994,2(1):34
[3]馮正儀,戴寶珍,顧沛,等.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評估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5,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