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危重病人腸內營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92-01
隨著營養支持的發展,腸內營養在ICU危重患者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腸內營養大大改善了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明顯提高患者的康復質量,在營養支持治療的過程中,護士擔負著重要的角色,經過規范、合理的護理,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明顯降低。通過對我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35例危重患者實施腸內營養取得了較滿意的結果,現將腸內營養的護理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觀察病例為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危重患者中經鼻胃管行腸內營養的共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齡33-79歲,平均63歲,所有患者都愿意全程配合研究,取得了較滿意的結果。
2護理
2.1前期評估與健康指導。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身體狀況進行置管評估,選擇柔軟的、型號合適的、對胃酸不敏感、不刺激的腸內營養管。置管前要向患者詳細講解置管的重要性,同時還要告知置管有可能引起的嘔吐、嗆咳等不適,及置管過程中的注意要點,讓患者在心理上接受腸內營養支持治療,使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提高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2營養液輸注管理。
2.2.1首先應檢查營養液的出廠日期、外包裝,避免使用變質的營養液,增加感染危險,開啟后應立即使用,放在冰箱保存的時間不超過24h。營養液的輸注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濃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輸注量由少到多。開始時速率一般為25~50ml/h,以后每12~24h增加25ml,最大速率為125ml/h,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逐漸加量在5~7d內逐漸達到全量。
2.2.2營養液溫度的控制。溫度一般為38~40℃為宜,腸內營養液溫度過低會導致腸蠕動加快或腸痙攣,病人出現腹痛、腹瀉。寒冷季節輸液時應先加溫輸注,可以用輸液增溫器,夾在輸注管道上,通過調節增溫器離輸入口的距離來調節溫度,同時應不斷更換位置,以避免局部溫度過高。
2.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操作前應洗手,在滴管與營養管連接前消毒營養管前端,各接頭處用無菌紗布包裹,以保證輸注系統的各環節不被污染,滴管更換,每天一次。
2.4口腔護理。大多數經鼻腸置管的病人,由于缺乏食物對口腔腺體的刺激,唾液分泌減少,口腔黏膜干燥,因此要注意口腔護理,每天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洗口腔,或用清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濕潤,昏迷病人應用生理鹽水擦拭口腔每天2~3次,防止口腔炎的發生。
2.5導管阻塞處理方法。腸內營養過程中經常遇到導管阻塞,主要與喂養管的導管內徑口細、營養液濃度、滴速及未按要求沖洗管道等有關,同時由于喂藥時碾磨不細及注水不夠也可能引起喂養管阻塞。如出現堵塞,可調整病人體位,用溫開水加壓沖洗及負壓抽吸并反復捏擠體外管道部分,也可用碳酸鈣及酶溶液沖洗管道6~8h再用滅菌水或溫開水沖洗,如上述方法無效,應重新置管。
3小結
在ICU危重癥患者救治過程中,要根據患者疾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營養支持方式和嚴格規范的護理,使患者得到合理的營養,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喻荔琳,陳荔華.外科危重病人早期腸內營養的監護與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0):2
[2]林玉蘭.腸內營養的護理問題及其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0,17(5):52-53
[3]殷磊.護理學基礎[M].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