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產后新護理體位在預防深靜脈血栓中的作用進行評價分析。
方法:隨機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6月間我院收治的產婦94例,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對其在術后采取傳統護理體位和新護理體位,而后對這兩組產婦的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以及對護理的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經統計得知觀察組產婦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組患者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較對照組高,且(P<0.05)。
結論:經統計得知觀察組產婦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組患者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較對照組高,且(P<0.05)。
關鍵詞:護理體位深靜脈血栓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98-01
目前在臨床上深靜脈血栓(DVT)在產科術后的發生率屢見報道,因會并發致命性的肺栓塞(PE)以及遠期下肢深靜脈功能障礙等諸多嚴重的并發癥,現已被公認為一種嚴重的手術并發癥,所以產科術后對DVT進行預防已經成為臨床醫師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1]。本次研究中出于對產后新護理體位在預防深靜脈血栓中的作用進行評價分析的目的,對我院收治產婦在術后展開分組護理,并對護理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匯報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產婦病例,共抽取94例,再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后每組47例,其中對照組產婦年齡在21-39歲之間,平均(28.7±13.2)歲,經產婦21例,初產婦26名,孕周37-42周,平均(38.2±2.1)周;觀察組產婦年齡在20-38歲之間,平均(28.3±13.1)歲,經產婦20例,初產婦27例,孕周38-42周,平均(39.4±2.7)周。研究對象年齡、孕次、孕周間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比較價值。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將抽取的94例研究對象按照1∶1的比例分成兩組,將其中的一組定義為對照組,對其在術后實施傳統護理體位;另外一組定義為觀察組,對其在術后實施新的護理體位。對者兩組產婦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護理滿意度、泌乳正常率、舒適度良好率等進行對比分析。
1.2.2護理方法。對照組:傳統術后護理體位。具體為:在產婦術后回到病房之后,對心電進行常規監護,去枕平臥保證其頭偏向一側6小時,而后產婦采取自由的臥位,并對其做翻身運動進行鼓勵。觀察組:新的護理體位。具體為:在產婦術后回到病房之后,保證其墊枕平臥頭向一側偏,并給予常規心電監護,2小時后在產婦清醒的狀態下對肢體進行被動活動,并對產婦做踝關節的伸屈活動以及抬高床尾給予鼓勵,囑咐其多做深呼吸以及咳嗽等動作,由護士以及家屬對產婦雙下肢進行按摩,操作者單手掌沿小腿自下而上進行環形按摩同時輕捏小腿肌肉,并對產婦活動雙下肢及關節給予幫助,2小時進行翻身,在翻身的過程中,動作應盡量輕柔,首先緩慢屈膝下肢關節,囑咐產婦采取自由的臥位,一般采取側臥位,在保留尿管24小時后,囑咐產婦盡早下床進行活動[2]。在剖宮產術后24小時之內應對傷口是否存在滲液以及滲血等進行密切的觀察,并且應對有無感染給予注意,敷料濕透時需要進行及時的更換,使傷口清潔、干燥得以保持,一般情況下腹部手術切口在術后的第3天對敷料進行更換并對有無硬結進行檢查。
1.3觀察指標。①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在術后的5-10天內對產婦的下肢膚色以及腫脹情況進行觀察。②泌乳。泌乳量依照是否能夠對新生兒需要予以滿足進行評定,在術后的第1天能擠出初乳,在第2天流出清水者為正常泌乳;若是在術后第1天沒有擠出初乳,而在第2天也沒有清水流出屬于不正常泌乳。③舒適度。以產婦蘇醒后是否存在疲勞感為評判依據,若是出現關節、頸部以及全身肌肉疼痛者屬于不良現象[3]。
1.4數據處理。研究中所得到的相關數據采用SPSS14.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的各項觀察指標比較。經統計得知,觀察組產婦中發生深靜脈血栓者1例,發生率為2.13%;對照組中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者4例,發生率為8.51%。觀察組產婦正常泌乳者24例,正常率為51.06%,對照組產婦正常泌乳者22例,正常率為46.81%。觀察組產婦舒適度良好者41例,良好率為87.23%;對照組產婦舒適度良好者16例,良好率34.04%。
3體會
經過本次研究我們體會到,對產婦實施合理的新的體位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和產婦舒適度,這對于產婦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新的術后體位護理操作簡便易行,大部分在產婦及其家屬在經宣教講明方法以及意義之后,均能夠積極主動的對護理工作予以配合,不需要過多的人力便可以完成,這對于預防下肢DVT的發生效果顯著,并且產婦的舒適度也得到了提升,因此值得在臨床給予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劉雙,徐曉峰,劉澤英,等.育齡婦女合并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24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中國處方藥,2008,70(1):74-75
[2]張金霞.剖宮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6例分析[J].河北醫藥,2008,30(11):1747
[3]孫悅,申延琴.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23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6(6):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