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產婦的精神因素對分娩方式及產后出血的影響及護理對策。
方法:本研究對接受的產婦進行焦慮、抑郁心理狀況調查,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及有無產后出血產婦的焦慮、抑郁評分差異,針對性地實施護理措施。
結果:剖宮產組產婦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與順產組比較均有明顯差異,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54、6.32,P<0.05)。產后出血組產婦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與無產后出血組比較均有明顯差異,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98、6.76,P<0.05)。
結論:產婦的焦慮與抑郁狀態是影響分娩方式、產后出血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產婦精神因素分娩方式產后出血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06-02
為了探討產婦的精神因素對分娩方式及產后出血的影響及對應的護理措施,本研究選擇2006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產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6年2月~2008年12月選擇在我院待產產婦120例,年齡21~36歲,平均年齡(26.71±5.11)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25±1.20)周;均為單胎。經產前檢查所有產婦均無病理產科情況,無嚴重內科疾病,無既往精神病史。
1.2方法。本研究采用由Hamilton于1959年編制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為精神狀態評價指標。產后出血以產后24h內失血量超過500ml為準[1]。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進行t檢驗。檢驗水平α=0.05。
2結果
2.1產婦心理狀況分析。本組120例產婦中36例發生焦慮,占30.00%;發生抑郁37例,占30.83%。
2.2產婦心理狀況與分娩方式之間的關系。由表1可知剖宮產組產婦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與順產組比較均有明顯差異,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54、6.32,P<0.05)。
3討論
隨著醫學模式從單純生物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轉變,患者的心理狀況和社會需求越來越受到關注[2]。而精神因素則在醫療實踐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婦女在妊娠期、分娩期和產褥期,承受著軀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壓力,其中焦慮和抑郁是最常見的心理反應。產婦的精神因素對于分娩方式、產后出血均具有重要作用[3,4]。為了探討產婦的精神因素對分娩方式及產后出血的影響,本研究對接受的產婦進行焦慮、抑郁心理狀況調查,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及有無產后出血產婦的焦慮、抑郁評分差異。研究結果發現剖宮產組產婦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與順產組比較均有明顯差異,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54、6.32,P<0.05)。產后出血組產婦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與無產后出血組比較均有明顯差異,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98、6.76,P<0.05)。這表明精神因素對產后出血量有明顯影響。焦慮及抑郁是心理應激最常見的反應,過度焦慮與抑郁可導致體內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減少及其他內分泌激素改變,至宮縮乏力,產后出血增加,干擾子宮正常收縮及產程進展,從而增加妊娠期及分娩期并發癥,使產后出血發生率增高。針對上述問題,可以實施以下護理對策:①產前詳細詢問產婦情況:詢問產婦既往難產史、子宮肌瘤史、血液病史、重癥肝炎病史、高血壓病史、貧血史。②心理護理:產前用親切通俗的語言與每位孕婦交談,及時發現她們的心理問題和情緒變化,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輔導和衛生宣教,提高分娩信心,做好產婦及家屬的安慰、解釋工作,保持產婦安靜,使其主動配合。在各產程中給產婦精神鼓勵,介紹妊娠分娩的基本知識,使其消除對分娩的恐懼心理。③健康教育:介紹相關的分娩知識和分娩過程,使產婦認識到分娩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過程,對所要經歷的痛苦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參考文獻
[1]許銀麗.產婦精神因素及分娩方式對產后出血的影響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8):52-53
[2]黃仰任,劉遠珠,李慧敏,等.產婦精神因素對分娩方式及其產后出血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6):87-88
[3]馮冰霜,劉正香.產婦精神因素對分娩方式、產后出血和乳汁分泌的影響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35):5190-5191
[4]王惠,孫美玲.產婦精神因素對產后出血的影響及其心理干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4):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