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性出血熱作為在流行地區、流行季節(11~1月及5~7月)、起病急驟,病情危急,病死率高的疾病,經過多年的臨床護理淺談護理經驗。
關鍵詞:出血熱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17-01
安圖縣是流行性出血熱高發地區,最近幾年秋、冬季呈散發性出現,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早期表現發熱、頭痛、腰痛、眼眶痛、視力模糊、惡心嘔吐、腹瀉、酷似感冒,容易誤診。
流行性出血熱屬于全身多器官受損的疾病,臨床經過發熱期、低血壓期、少尿期、多尿期。機體各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此時患者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差,如護理不當,極易出現各種病發癥,而加重病情甚導致死亡,由此可見護理工作在疾病轉歸中起到重要作用。
1對出血熱病人飲食的護理
出血熱病人在少尿期,中毒癥狀未解除,患者出血,消化道癥狀還很明顯,由于長期不能進食消化腺及胃腸粘膜發生萎縮,分泌功能嚴重障礙,病人食欲喪失,并伴有嘔吐、惡心、腹脹而拒食,因而,此時應做好飲食護理,對病人的飲食應親自指導,根據病人的情況給與清淡流食,如稀飯、菜湯、硬食和含脂肪高的食物暫不給于,否則將加重病人的消化道癥狀,并可出現消化道出血及腹瀉,而導致營養失調及電解質紊亂。
在少尿期對病人飲食要嚴格控制,在多尿期病人不能飲水和進食時,要采用鼻飼法,由少量開始先采用葡萄糖、鹽水逐漸增加到胃腸功能好轉后,可改為米湯、菜湯等,直到患者有口進逐漸改變為半流質飲食,食物中應注意加入鉀、鈉鈣等離子飲食。出血熱患者供糖量不宜過高,以免引起血糖高引發高糖、高滲非銅性昏迷。有高血糖的病人,除在治療工作限制糖的攝入外,在飲食上也限制含糖量高的食品,并經常查尿糖變化。
2對多尿期患者的護理
首先要做好準確統計出入量的工作,除尿量外,對腹瀉的量、嘔吐量也要準確的統計,靜脈輸液時必須注意輸入量的速度,如液體在單位時間內輸入過多、過快,一引起心衰和肺水腫的危險。密切觀察多尿期患者有無低鉀、低鈉等電解質紊亂癥狀,如低鉀時出現四肢無力、腹脹、髙鈉時躁動不安等,及時向醫生報告,檢查心電圖及血生化,使患者的到及時診斷和治療。
3預防激發感染的護理
出血熱患者機體抵抗能力差,各種致病菌易侵襲,特別是院內細菌多為耐藥菌,一旦感染很難控制,所以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消毒隔離制度,防治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要做到病室每日通風換氣1-2次,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病房要定期消毒,減少家屬陪護及探視,作好宣傳工作,取得家屬及病人的諒解與合作,加強口腔護理,可每次飯后清潔口腔一次及時清除咽部及氣管內分泌物,定期翻身拍背,防止墜積性肺炎,加強皮膚護理,保護皮膚清潔,注意床鋪整潔,以防止皮膚感染,對長期臥床的病人注意褥瘡的發生,護理人員治療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
4對出血熱病人心理護理
該患者大多數病情危重,病程較長,一般病人都有焦慮、急躁易怒激動的心理狀態,護理人員應理解患者,多于病人溝通,及時了解痛苦,解釋有關病情,隨時給病人以安慰和關心,多做衛生知識宣傳,解除其急躁、焦慮心情,對待出血熱患者護理人員應以高度的責任心,認真細致地觀察生命體征及出入量的平衡情況,隨時指導病人飲食需要量及營養蛋白質的合理搭配,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早發現并發癥,以使病人獲得搶救機會和相應的合理措施,特別要加強基礎護理工作,預防繼發感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使病人順利度過少尿期、多尿期從而降低出血熱病人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