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中風恢復期患者的護理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方法:配合醫生為患者做好中西醫結合治療、康復訓練,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
結果:42例中風患者治療效果優良率98%,未出現并發癥。
結論:中西醫結合醫治療及康復訓練、有效的護理措施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致殘率,提高了中風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中風中西醫治療康復訓練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18-02
中風以猝然昏倒、不醒人事伴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經昏倒而僅以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為主要特征的的基本。中風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致殘率極高。中風分為急性期(發病一般兩周以內)、恢復期(發病兩周至六個月)、后遺癥期(發病六個月以后)。我科采用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加康復訓練,采取了有效的護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療效,護理方法如下:
1基本資料
我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中風恢復期的患者42名,平均年齡55歲,其中男性24人,女性18人,左側偏癱22人,右側偏癱20人,其中伴失語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經過1—6個月的康復治療均取得滿意的效果。
2中醫治療
2.1針灸推拿。患者生命體征平穩、意識清楚予以針灸推拿治療。上肢取穴:肩髃、曲池、合谷、手三里。下肢取穴:環跳、伏兔、血海、陽陵泉、手三里、足三里、太沖、懸鐘、豐隆。口眼歪斜者取地倉、頰車、人中。針灸的同時配合推拿,促進肢體功能恢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變形。
2.2中醫治療護理注意事項。治療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觀察有無心慌不適、出冷汗等“暈針”的現象,灸時注意防止燙傷。
3康復訓練
3.1肢體功能鍛煉。病情穩定的患者早期康復訓練會大大提高療效。先做被動運動,方法是術者一手握住患側關節的近端,另一手握住患側肢體的遠端,緩緩活動關節,達到關節的最大活動度或引起疼痛為止,每日2—3次,每次持續時間逐漸延長。同時指導患者用健手握住患手被動運動,活動量循序漸進。待患側肌力有所恢復,即可進行主動運動,如抬手、抬腿、大小關節屈曲伸展運動,并逐漸進行起坐、站立、行走、提物,逐步提高肌力和關節功能。同時訓練患側手部做一些精細動作,如:屈曲、抓捏、扣紐扣、翻書看報、握筷、用湯匙等。
3.2語言功能鍛煉。中風患者語言交流障礙容易使患者心情煩躁或壓抑、血壓不穩定,易使患者復中。所以語言康復訓練尤其重要。與患者對話時語速要緩慢清晰,要有充分的耐心,給患者足夠的時間回答問題,可通過圖片文字、手勢與患者慢慢交流,引導患者做下頜運動、口面運動、舌運動。或利用語言訓練系統按程序訓練患者的聽力、復述能力,每日1—2次。
3.3康復治療誤區。
(1)臥床休息,絕對制動。
(2)過度強調他人護理。
(3)關節活動不當(范圍、頻率掌握不當)。
(4)過早強行下地行走。
4中藥治療
根據患者證型選用補陽還五湯、血腑逐瘀湯、鎮肝熄風湯等,宜飯后1小時左右服用。血塞通、燈盞花、丹參注射液、大活絡膠囊及一些營養神經的藥物對中風恢復期患者有肯定的療效。
5護理措施
5.1一般護理措施。保持病室環境安靜整潔、光線柔和,溫濕度適宜,保持空氣流通,防感受外邪。注意安全管理,預防跌倒,患者進食時宜坐位或半坐位以防嗆咳。
5.2情志護理。中風患者易產生悲觀失望、自卑、恐懼等不良情緒,所以醫護人員及家屬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照顧,避免不良刺激,鼓勵患者多參加各種活動轉移注意力,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不良情緒緩解壓力,醫護人員可組織病友會增加患者交流機會。
5.3辯證施膳。
5.3.1風痰火亢證。患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澀或不利、面紅目赤、口苦咽干、心煩易怒、舌紅,苔黃、脈弦,飲食宜清淡、甘寒為主,如冬瓜、綠豆、芹菜、黃瓜、梨子、桔子等,忌大蒜、狗肉、羊肉、韭菜等。
5.3.2風痰瘀阻證。患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澀或不利、頭暈目眩、舌暗、苔薄白、脈弦滑,飲食宜益氣化痰,如黑大豆、香菇、桃、梨、藕等,忌狗肉、羊肉、牛肉及過于酸甜滋膩的食品。
5.3.3痰熱腑實證。患者半身不遂、頭暈目眩、口舌歪斜、言語蹇澀或不利、便秘便干、舌紅或暗紅、苔黃膩、脈弦滑。飲食宜清熱、化痰、潤燥,如蘿卜、綠豆、冬瓜、絲瓜、梨、香蕉、芹菜等,忌鯽魚、大蒜、狗肉、羊肉、韭菜、辣椒等。便秘便干者可麻仁軟口服潤腸通便,或番瀉葉5克泡水飲服。
5.3.4氣虛血瘀證。患者半身不遂、面色晄白、氣短乏力、口舌歪斜、言語蹇澀或不利、舌暗淡、苔薄白或膩、脈沉細或細緩。飲食宜益氣、健脾、通絡,如黃芪粥、山藥、白菜、冬瓜、絲瓜、蓮子粥等。
5.3.5陰虛風動證。患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澀或不利,舌暗紅、少苔、脈弦細。飲食宜養陰清熱為主,如甲魚湯、銀耳湯、菠菜湯、百合粥、蓮子粥、冬瓜、芹菜等。
5.4預防并發癥的護理。
5.4.1壓瘡的預防。中風患者長期臥床容易發生壓瘡,保持床單元清潔平整,保持患者皮膚清潔,每2-3小時翻身一次,避免翻身時拖、拉,墊好患側肢體,保持肢體功能位。患者可多采取患側臥位以促進患側血液循環。
5.4.2預防呼吸道感染。患者因感覺功能障礙和運動障礙,呼吸易受影響,容易出現呼吸道感染,應保持病室空氣流通,保持口腔衛生,鼓勵患者深呼吸、做擴胸運動、咳嗽排痰等。
5.4.3預防泌尿系感染。患者因感覺功能障礙,膀胱功能降低,易出現泌尿系感染。制定飲水計劃,每日2000—2500毫升分次服,訓練患者自行排尿,定時接便盆或便壺,保持患者會陰部清潔干燥。
6總結
通過1—6個月的康復治療和護理,98%的患者肢體功能和語言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無一例護理并發癥的發生。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康復訓練、有效的護理措施大大降低了殘疾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