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手術室護士和麻醉師在手術中的各項配合工作。
方法:麻醉前、后以及手術中、手術后都應給以麻醉師全面的配合工作,包括心理護理、用藥護理、體位護理、術中、術后護理等各個方面的護理工作。
結果:護理人員和麻醉師要在各個方面進行配合,需要護理人員和麻醉師要有默契。特別是急診搶救手術及對患者進行快速氣管麻醉時,手術室護士的配合工作非常重要。
結論:手術室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的一般情況,技術操作熟練,全面地配合麻醉師的工作。
關鍵詞:麻醉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21-01
手術室護理隨著麻醉技術的不斷提高,麻醉儀器設備日趨增加及麻醉藥品的不斷更新,如何配合好麻醉醫師的工作,這就給我們手術室護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白林醫院在多年手術室工作中,體會到手術室護士與麻醉醫生的配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體位的配合
手術開始,手術室護士應協助麻醉醫生擺好體位,以利于各種麻醉操作的順利進行,如:連續硬膜外麻醉,臂叢神經阻滯等。手術中常需將病人安置成適合手術需要的體位。在正常狀態下,改變體位可通過機體的自身調節,以適應其變化。而對于麻醉病人,由于全身或部分知覺已喪失,肌肉松弛,保護性反射消失,病人已丟失自身調節能力。因此,體位的變化可導致呼吸和循環等生理功能的紊亂。手術室護士應協同麻醉醫生共同安置好體位,以保證呼吸道通暢,維持循環系統的穩定,應盡量避免神經損傷或骨突出部位皮膚受壓。
2全身麻醉的配合
2.1靜脈復合全身麻醉的配合。在麻醉誘導、維持及蘇醒三個階段,手術室護士應密切配合。首先了解靜脈麻醉常用藥的性質、作用和用法,注意事項,協助麻醉醫師進行靜脈給藥,誘導期將患者適當固定于手術臺上,防止因誘導興奮而自手術臺跌下,擦傷皮膚及發生骨折,在維持麻醉期間,手術室護士應堅守崗位,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按麻醉醫師醫囑給藥,所有藥物嚴格核對,蘇醒期應配合麻醉醫生隨時調整好體位,以利于吸痰和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要注意患者保暖和防躁動。
2.2基礎麻醉配合。成年人可有夢幻般的感覺及煩躁不安等精神異常的情況。因此術前固定好患者,以防患者躁動影響手術。
3麻醉前后護理
3.1麻醉前探望患者時,根據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病情的心理特征,與患者交談時態度熱情、誠懇,向患者介紹自己是手術、麻醉時的護士,通俗易懂地介紹所使用的麻醉方式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時的感覺以及麻醉所產生的效果,使患者對麻醉有初步認識,做到心中有數。
3.2手術時護士應根據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做好適當的調節,使手術室溫度保持在22℃~25℃,相對濕度保持在40%~50%,所輸液體經過加溫處理,尤其兒童、老年人盡量常規下體溫監測。
3.3麻醉前用藥。常用魯米那、阿托品、杜冷丁、氯丙嗪等藥物,麻醉用藥后注意觀察患者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等情況。
3.4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排空膀胱,除去身上的裝飾物,摘除活動義齒,幫助患者更換手術衣褲。給予術前用藥后,將患者接入手術室或用推車接患者進入手術室。
3.5手術開始,手術室護士應協助麻醉醫生擺好體位,以利于各種麻醉操作的順利進行。
4輸液輸血的配合
麻醉和手術中體液的糾正是循環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的合理輸液也是保證患者安全的一個關鍵問題。術前有脫水、高熱患者,需要在術前補液,手術麻醉中的患者,由于術前禁食,禁飲及麻醉后被阻滯部位或器官的血管擴張,相對血容量不足,且麻醉手術中創面不斷滲出和蒸發,可能使血壓下降,故手術室護士應選好靜脈穿刺,在麻醉醫生指導下輸液,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者,一定要在麻醉醫生指導下嚴格控制人量。手術中血液的丟失是很正常的,手術室護士應協助麻醉醫生密切觀察手術中失血情況,如吸引量、紗布塊血量、手術野失血情況來決定輸液量,以保持循環系統的穩定。輸血前應與麻醉醫生共同嚴格執行查對工作。需大量輸入庫血時,應經過加溫后輸入,以保持體內溫度的恒定。在輸液過程中,應保證靜脈通道,嚴密觀察有無輸血反應。遇有麻疹或寒戰、高熱血紅蛋白尿等,應立即停止輸血,在麻醉醫生指導下給予抗組織胺類藥物和再次進行查對工作。
5密切配合,積極參與搶救工作
手術室護士必須熟練掌握各種搶救技術,要善于觀察識別不同病情,及時報告麻醉醫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心臟驟停的搶救,各種休克的搶救,全脊髓麻醉的搶救等。手術室護士應做緊張而有序,掌握各種搶救藥物的特點及使用劑量、方法,以便在搶救中及時、準確地用藥。同時,還應熟悉各種常用監護儀及除顫器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與麻醉醫生默契,避免延誤搶救時機。其次手術室護士除要求做好日常工作,備好各種急救物品外,業務熟練,迅速建立靜脈通道,恢復有效循環血量,保證快速輸血輸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