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探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排痰的綜合護理措施,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方法:本科室收治的47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在正規治療的基礎上,通過加強巡視、給予翻身拍背排痰護理、咳嗽訓練、肺部叩打等綜合護理,總結護理要點及結果。
結果:護理前、護理2周后的痰量分別為(10.4±2.5)g、(2.8±1.2)g,護理2周后痰量明顯少于護理前(P<0.05);護理前、護理2周后的SaO2分別為(0.901±0.020)、(0.930±0.025),差異有顯著性(P<0.05)。
結論:給予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精心的排痰護理,有助于促進痰液的排出,對疾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排痰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28-01
慢性支氣管炎是臨床常見病,以老年人多見,咳嗽、咳痰、氣喘是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時的主要癥狀。由于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導致慢性支氣管病人的氣道黏膜纖毛運動能力和呼吸肌力量均減弱、功能下降,慢性支氣管患者的肺部感染仍久治不愈。通過協助患者排痰,有助于促使咳嗽排痰,對控制肺部感染及其重要。本文主要分析探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排痰護理對策,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科室自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慢性支氣管炎患者47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齡53~79歲,平均(68.6±3.2)歲;慢性支氣管炎診斷均符合《中華內科學》推薦的診斷標準[1],臨床癥狀主要是慢性或反復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發病至少3個月,持續兩年或兩年以上,排出其他心、肺疾病者;所有患者入院體溫36~37.5℃,白細胞計數10.0~12.0×109/L,中性白細胞>70%;均無心力衰竭、糖尿病、心律失常等合并癥。
1.2排痰護理。
1.2.1正規治療及護理。所有患者均臥床休息,使用抗生素及解痙平喘藥物,給予持續低流量氧氣吸入治療。餐前或餐后半小時用生理鹽水霧化吸入治療,充分稀釋痰液。保持病房內溫度、濕度適當,一般要求病房溫度應維持在18℃~22℃之間,濕度50%~70%,冬季室內干燥,應采取措施增加病房內濕度。囑患者多喝水,保證每日飲水量不少于1500ml,必要時可采用靜脈補液?;颊唢嬍骋愿呔S生素、營養豐富為原則,適當運動可促進排痰。護理人員應用親切的態度主動接近患者,與患者溝通交流,做好心理疏導及鼓勵支持,使患者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提高其配合度。
1.2.2翻身拍背護理。定時協助患者翻身,防止肺泡萎縮、肺不張,配合拍背可利于肺部炎癥的吸收。重癥病人翻身前應先吸凈口鼻內的分泌物,防止活動后發生誤吸。護理人員用正確的拍背手勢,五指并攏將指關節屈曲成120°角,呈凹形,自上而下、由邊緣向中央有節律地扣拍患者的背部,每個部位適當停留1~2min,用腕關節均勻靈活扣拍,同時指導患者深呼吸以助痰液排出,叩打背部時用力不宜過猛,密切觀察病人的臉色、呼吸、心率等。教導患者家屬掌握叩打背部的正確方式,將手握成空心拳,由上而下,從外內叩打患者背部。
1.2.3機械吸痰。病情危重、無力咳嗽的患者應及時吸痰,護理人員應輕柔操作,先吸口腔再吸咽部,更換吸痰管后用輕柔手法將吸痰導管插入氣道,左右選擇可吸出分泌物,切忌上下提插,防治損傷呼吸道黏膜。對于痰液量多、粘稠的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還可按照操作流程進行支氣管體位引流[2]。
1.3觀察項目。記錄護理前、護理2周后的24h痰量,具體方法為:收集患者每日痰盒、痰杯中、衛生紙的痰液凈重,用電子稱稱量并記錄為當天的24h痰量。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軟件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護理前、護理第1d、第3d、第7d、2周的痰量分別為(10.4±2.5)g、(30.1±8.4)g、(75.6±7.8)g、(49.3±6.5)g、(2.8±1.2)g,經過護理后,本組患者的咳嗽癥狀均有明顯改善,護理2周后痰量明顯少于護理前(P<0.05)。護理前、護理2周后的SaO2分別為(0.901±0.020)、(0.930±0.025),差異有顯著性(P<0.05)。
3討論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以咳嗽、咳痰為主要臨床癥狀,可伴或不伴喘息,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大量增多,極易引起氣道阻塞,部分患者由于氣體交換出現障礙,可表現出發紺、低氧血癥、SpO2<93%。慢性支氣管炎早期癥狀較輕微,大多冬季發病,春季可緩解,但是到了炎癥晚期,癥狀反復發生,不分季節。相關報道提出[3],由于呼吸肌疲勞,大部分患者慢性消耗、體力不支、咳嗽無力,痰液大量聚集而阻塞氣道,進一步加重通氣障礙,肺部感染久治不愈有可能導致呼吸衰竭。
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改善病情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本病的發病因素較為復雜,因此在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科學的護理,對疾病的控制也是十分必要的。翻身拍背能夠促使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向上移動,通過有效的咳嗽可以順利排出,痰液排出可提高血氧飽和度,從而糾正組織缺氧狀態??叟谋巢磕軌蚴狗尾空饎?,痰液松動的情況下,加上患者咳嗽,可以將痰液從支氣管中排出,改善肺通氣情況,經過拍背護理后,患者的SaO2明顯提高,從而緩解組織缺氧狀態。而且,扣拍背部還具有刺激纖毛運動、加速局部血液循環、減少肺通氣阻力的作用,能夠刺激咳嗽機制。由于慢性支氣管炎病情遷延,大部分患者對治療缺乏信心,臨床護理人員應耐心為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解釋排痰的重要性、排痰方法、注意事項等內容,幫助患者消除緊張、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使患者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傊?,經過精心的排痰護理,可以促使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痰液排出,對于降低病人的痛苦、促進疾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敏章,邵丙楊主編.中華內科學(中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545
[2]戴寶珍,余劍珍,朱瑞便等.主編.臨床護理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108
[3]吳蘭花.循證護理在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排痰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