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腦出血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36例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組36例患者在入院后即進行藥物治療,常規治療組給予常規護理,康復治療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給予針對性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
結果:康復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是94.4%,常規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是77.8%。
結論:給予腦出血患者正確合理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腦出血的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腦出血早期康復護理肢體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33-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而大多數腦出血患者會出現偏癱、失語等并發癥,給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都帶來了許多不便,不但給患者帶來了痛苦,也給社會帶來了一定的物質及精神負擔。對于腦出血患者的治療,除了給予必要的醫療手段外,合理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也是至關重要的。筆者通過對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36例腦出血患者進行研究,探討相應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方法。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2方法。本組36例患者在入院后即進行藥物治療,常規治療組給予常規護理,康復治療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給予針對性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的早期康復護理包括:心理護理、語言功能訓練、患肢關節活動護理以及用藥方面的護理。
2結果
3討論
臨床上一般認為在發病后30天內進行的康復護理干預屬于早期護理,但仍以盡可能早為原則。對于腦出血患者而言,病情穩定后的早期護理,可加快血液循環,增強神經功能,并可促進動靜脈的回流。下面根據筆者多年的臨床經歷,探討總結一下腦出血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一些要點。
首先,心理的康復護理。幾乎所有的腦出血患者均無法接受可能長期或者終身殘疾的事實,故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憂郁以及煩躁情緒,這些情緒都會直接削弱患者在康復過程中的配合積極性。因此,醫護人員應該在護理過程中給予細致貼心的照顧,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早期康復護理的重要性,可借助于勸導、解釋、啟發等方式幫助患者認識問題,并可介紹一些成功病例,以進一步增強患者的信心,從而更好地配合治療及早期康復護理。
其次,患肢的關節活動護理。患肢關節活動護理須遵循循序漸進、頻率適中的原則。若為上肢,醫務人員應該指導患者在臥、坐以及站時需保持肩胛骨的正確位置,如:側臥以及仰臥時,應將適宜高度的軟枕墊于肩背部,保證肩略前屈;坐立時,可以將患肢置于前方。醫護人員在為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時,應站在患肢一側,一手握住患肢一側的手腕,一手置于肘關節上方,可輕緩地將患肢進行上、下、左、右等方面的伸曲以及旋轉運動,運動幅度均由小到大,慢慢增加強度,每次15至20分鐘為宜。若為下肢,醫護人員可一手將患肢的踝關節握住,一手握住膝關節的下方,輕緩地進行髖膝關節的伸、屈以及內外的旋轉運動。
另外,語言功能方面的護理。腦出血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是語言障礙,可借助于語言康復護理提升患者語言功能恢復的程度及速度。可通過反復朗讀日常用語、發音訓練以及器官訓練等方式進行患者殘留語言能力的增強及補助訓練。在整個語言早期康復護理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患者的病情,注重循序漸進,要讓患者不僅感受到成就感,而且又會激發求知欲,極大程度地恢復患者語言交流能力。
此外,用藥方面的護理。醫護人員應該根據醫囑給予患者靜脈輸注相關脫水藥物,從而降低顱內壓,輸注甘露醇時的速度應適宜,確保藥物在血液中的有效濃度,一般是15至30分鐘內輸入125毫升為宜。且在輸注過程中要注意患者尿液的量以及色,若有尿血現象則提示可能是腎損害;尿多現象則提示可能是電解質紊亂,應進行尿檢,從而為醫生診斷提供依據。若患者使用了降血壓藥物,醫護人員則需觀測患者的血壓,不可因血壓過度波動而導致再次出血。
4結論
腦出血是臨床腦卒中最嚴重的類型之一,伴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其病死率有所降低,但患者因病而導致的功能障礙卻嚴重影響其生活及工作質量。而康復護理,尤其是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軀體致殘率、極大地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礙,為更好地恢復功能和提高生活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喜全,張京東.急性腦血管病偏癱的早期康復[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13(1):28
[2]韋月蘭,盧璐,莫貝霞.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河北醫藥,2011,29(5):507-508
[3]郭鋼花,熊華春,李哲.積極康復護理程序對腦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雜志,2010,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