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針刺及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礙療效。
方法:將76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針刺及康復訓練)和觀察組(單純康復訓練),進行臨床觀察。
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2.1%,對照組為63.2%,兩組比較,總有效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結論:針刺及康復訓練相結合療效顯著且安全。
關鍵詞:針刺康復訓練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礙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38-01
假性球麻痹,又稱假性延髓麻痹,常繼發于腦動脈硬化,系雙側皮質延髓束受損所引起。臨床主要表現為受延髓支配的肌肉癱瘓或不全癱瘓,軟腭,咽喉,舌肌活動困難,吞咽構音困難或不能。其中吞咽障礙危害性最大,極大地危害著人類的健康,筆者自2009年以來以針刺與康復訓練結合中風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難有著很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9月~2011年4月期間住院腦卒中患者76例,入院后隨機分為針刺與康復訓練結合治療組(治療組)和單純康復訓練組(對照組)各38例,兩組之間一般情況相似,治療前性別、年齡、病程、診斷分類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兩組病例觀察期間無死亡、無中途退出病例。
2納入標準
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1]并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臨床有飲水嗆咳,吞咽困難,軟腭反射及咽反射消失或減弱,意識清楚,無嚴重心,肺功能障礙。
排除標準:延髓及咽部肌群病變,2患有其他嚴重的軀體疾病,3并發失語及認知障礙。
3治療方法
3.1治療組。
3.1.1針刺治療。主穴:風池,啞門,完骨,廉泉,金津,玉液;配穴:風痰阻絡加用豐隆,合谷;氣虛血瘀加用氣海,血海,足三里;肝陽上亢加用太沖,太溪。
刺法:患者取坐位,取0.35×50mm毫針,常規消毒后,取項部雙側風池,啞門,完骨,刺入約1~1.5寸,針尖朝向內下方,行平補平瀉捻轉行針,得氣后留針30min,廉泉,金津,玉液行針得氣后即刻出針,其余配穴常規針刺留針30min,每天一次,10天為一療程,治療前及治療兩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3.1.2康復訓練。由經過培訓的專業康復人員根據患者吞咽障礙的程度進行頸部放松,口腔周圍肌肉的運動訓練,呼吸訓練,咳嗽訓練,寒冷刺激訓練,門德爾松手法進行間接訓練,并給與密度均一,有適當黏性,不易松散,容易吞咽的食物進行直接進食訓練。[2]
3.2評定方法。兩組患者均在治療前和治療兩個療程后進行日本洼田氏飲水試驗[3]評定。具體方法如下:患者取坐位,飲30ml溫水,觀察飲水過程,并將吞咽困難分為5級;1級:能順利地一口咽下(5s),計1分;2級:能1次飲完,但超過5s;或分2次以上,能不嗆咽下,計2分;3級:能1次咽下,偶有嗆咳,計3分;4級:分2級以上咽下,也有嗆咳,計4分;5級:屢屢嗆咳,全量咽下困難,計5分。
3.3療效評定標準。治愈:吞咽障礙癥狀基本消失,飲水試驗評定達到1級;顯效:吞咽障礙癥狀明顯改善,飲水試驗評定達到2級;有效:吞咽障礙癥狀有所改善,飲水試驗評定由4-5級達到3級;無效:吞咽障礙無改善,飲水試驗評定3級以下。
4結果
具體見表2。
5討論
假性球麻痹屬祖國醫學中風,中臟腑范疇,從癥狀上屬于“瘖痱”“喉痹”等,《金貴要略-中風歷節病》載有,“邪入于臟,舌即難言,口吐涎”精血不能上榮髓竅,加上陰陽失調,氣血逆亂,風火痰瘀阻髓,陽氣不達,竅阻神匿,出現飲水嗆咳,吞咽困難等癥,其病因病機為本虛表實。現代醫學認為,假性球麻痹是雙側皮質或皮質腦干束損傷所致,經大腦皮質調節的反射弧被破壞,形成皮質下反射,即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釋放的體征,根據針刺腧穴“近部取穴”原則,結合現代醫學腧穴解剖和吞咽反射活動的原理,針刺風池,完骨,廉泉可以改善椎動脈及頸內動脈血液循環[4],可直接調整腦部舌下神經,迷走神經所連接的喉上神經和喉返神經的功能[5],同時又可通過刺激迷走,舌咽,舌下神經反射到上運動神經元,促使病變的上運動神經元功能的恢復,從而使吞咽及語言功能得以恢復。金津玉液可疏通局部經氣,可顯著改善舌后墜及舌的活動部。吞咽功能康復訓練是早已證明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現代醫學認為中樞神經在結構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重組能力和可塑性,通過吞咽和攝食訓練可以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建立起新的運動投射區,并逐漸具備發放運動神經的功能,從而恢復受損肌肉運動功能,最大限度發揮腦的可塑性,加速吞咽相關肌肉的恢復,使吞咽功能得以改善。
通過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的臨床研究,表明了針刺結合康復訓練在改善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方面有明顯優勢,體現了傳統針刺療法與現代康復相結合這一先進的康復理念,國外已經把“針灸治療與功能訓練”稱為新趨熱療法,針刺配合吞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療效顯著且安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顯示了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并發癥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全國第4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病人臨床神經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26):381-383
[2]大西幸子,孫啟良.攝食吞咽障礙康復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0:61-69
[3]何靜杰.吞咽障礙的康復[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2.8(3):189-190
[4]呂祺美.針刺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6.22(10)19-20
[5]吉學群,王春梅,劉占芬等.針刺崇骨穴治療假性球麻痹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05,21(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