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39-01
先兆流產是指在妊娠早期出現的陰道少量出血,時下時止,伴有輕微下腹痛和腰酸的一種疾病。可能導致流產,也有可能經過適當治療后繼續妊娠。主要是因為孕婦體質虛弱,或勞累、外傷(包括不當的陰道內診、性交)所致。相當于中醫學的“胎漏、胎動不安”。
1資料與方法
1.1診斷及納入標準。
(1)所有病例均符合先兆流產診斷標準(2002版中醫婦科學)[1],孕周小于28周,陰道有少量出血,有輕微陣發性宮縮。子宮頸口未擴張,子宮大小與停經月數相符。
(2)超聲檢查為宮內妊娠,有胎心搏動、胎囊及胎動,或HCG連續測定數值均升高,且無任何妊娠禁忌癥。
(3)中醫診斷符合胎漏、胎動不安。
(4)臨床資料完整者。
1.2排除標準。
(1)超聲檢查提示胎兒停止發育或HCG連續測定數值均下降,或陰道大量出血,宮口已開,流產難以避免。
(2)前置胎盤、胎盤早剝。
(3)有妊娠禁忌癥。
(4)中醫診斷不符合胎漏、胎動不安。
(5)未按規定治療。
(6)無法判定療效或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判斷者。
1.3一般資料。選取響水縣中醫院2009-2011年符合診斷及納入標準的患者60例,其中停經12周內40例,停經13-27周20例,病人年齡20-35歲,均無內外科合并癥及妊娠禁忌癥。
1.4研究方法。將符合診斷及納入標準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間年齡無任何差別,所有病例均臥床休息,禁止性交,避免不必要的盆腔檢查,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緊張氣氛的環境,補充足夠的營養。
治療組予自制保胎湯口服五天,方藥組成:黨參15g,白術15g,桑寄生15g,炒杜仲15g,阿膠20g,氣血虛弱者加當歸、白芍、陳皮;腎虛者加菟絲子、山芋肉;血熱者加黃芩、生地、甘草;外傷者加黃芪、熟地。上方頭煎、二煎共取汁約600毫升左右,分兩次,每日早晚口服。
對照組予黃體酮20mg/d,肌內注射,癥狀消失后5~7d停用。
1.5評價指標及方法。治愈:陰道出血及腹痛和腰酸癥狀消失;超聲檢查有胎心搏動、胎囊及胎動,或HCG測定數值升高。好轉:陰道出血減少及腹痛和腰酸癥狀消失。無效:陰道出血未減或增多伴腹痛及腰酸。
1.6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17.0軟件統計分析,用Mann-Whitney比較等級資料。檢驗的顯著性水平設在0.05。
2結果
經五天治療,治療組治愈24例;好轉4例;無效2例。對照組治愈15例;好轉8例;無效7例。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14。如表所示:治療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
3討論
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是沖任不固,不能攝血養胎所致。因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之氣固,則胎有所載,元有所養,其胎便可正常生長發育。反之,則發生胎漏,胎動不安等病,導致沖任不固的機理,則有氣血虛弱、腎虛、血熱、外傷等。①氣血虛弱:平素體虛,脾胃久虛,中氣不足,不能化水谷為精微,上奉于心而生血;或久病,大病之后,身體虛弱,氣虛不足以載胎,血虛不足以養胎元,因而導致胎動不安或胎漏等癥。②腎虛:先天腎氣不足,或孕后無節房事,或墜胎小產數次傷腎氣,腎虛則沖任不固,胎失所系,因而導致胎動不安或滑胎。③血熱:孕后陰血下聚血海以養胎氣,則陽氣偏盛;或孕后得熱病,熱邪內盛,下擾血海,迫血妄行,損傷胎氣而致胎漏,胎動不安。④外傷:跌仆閃挫,或勞力過度,損傷氣血、影響沖任,以致不能養胎、載胎而發生胎動不安。
本方黨參、白術甘溫益氣、健脾調中,使氣旺以載胎,以助生化之源;桑寄生、炒杜仲補腎安胎;阿膠養血止血安胎。故全方具有補氣養血止血,固腎安胎的作用。